大才子杨修到底因何而死,他是因为站错队了,还是曹操怕他谋反

悲欢离合三味评 2024-08-25 13:18:56

杨修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他真的是死于鸡肋事件吗?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有一篇节选自三国演义的课文,叫《杨修之死》,里面详细说明了杨修是因为太过聪明,多次看破曹操的心思,导致曹操记恨,最终因汉中之战时的鸡肋事件而被杀,但实际上,正史中的杨修之死远远比这复杂的多

首先,鸡肋事件虽然是真实存在的,但曹操当时并没有因此处罚杨修,另外,汉中之战结束于公元219年5月,而杨修被杀于同年秋天,因此可以肯定的是,杨修之死与鸡肋事件没有必然联系

至于说曹操因嫉妒杨修的才华而对其动了杀机,则更是无稽之谈,曹操手下的能臣犹如过江之鲫,不可胜数,却没有一个是因为有才而遭曹操猜忌杀掉的,而且诸如“杨修改门事件”,“一人一口酥事件”,都是一些咬文嚼字的小聪明,根本不会对曹操构成任何威胁,曹操虽被称为奸雄,但绝对不会因为这种小事而对杨修怀恨在心

关于杨修的死因或者说导火索,历史上有两种说法,据三国志曹植传记载,“曹操怕自己死后,曹植的势力太大,加上杨修有才能有智谋,又是袁术的外甥,于是找了个罪名将其处死”,而三国志裴松之注记载的是,杨修与曹植喝的大醉,二人同乘一辆马车,从司马门出城,又谤讪鄢陵侯曹彰,曹操得知后大怒,便以“结交诸侯”等罪名下令处死了杨修

可见,不管是哪个说法,杨修之死都跟曹植脱不了干系,杨修得知自己将死后,对朋友说“我一直认为自己死的有点晚了”其话中的矛头也指向了曹植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实际上,杨修被杀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杨修参与了曹丕与曹植的夺嫡之争,但他支持的是曹植,说白了,就是站错队了,第二点是当时一桩谋反案,成了直接压死杨修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实不管在正史还是演义中,杨修都是个聪明绝顶的人,正是因为他聪明有才学,曹操才让其进入丞相府担任主簿,相当于曹老板的秘书,进入相府后,因为杨修才学出众,所以曹丕和曹植都争相巴结他,曹植曾多次写信拉拢杨修,再加上杨修自己也是个文人,一来二去就成了同样是大才子曹植的幕僚,在杨修的帮助和策划下,曹植通过了曹操的数次考验,并一度在夺嫡之争中占据优势,差点就成了曹操的接班人

但后来贾诩的一番话,让曹操看到了袁绍和刘表废长立幼的前车之鉴,再加上曹植文人心性,不修边幅,动不动就喝的烂醉如泥,耽误大事,于是曹操最终下定决心立曹丕为接班人

曹操在处理完立储的问题后,担心自己死后,袁绍诸子夺权的悲剧在自己的儿子间重演,所以为了给曹丕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曹操不得不将曹植身边的得力人物除掉,杨修也因此上了曹老板的黑名单

另外,杨修不光有才能,而且出身豪门,我们都知道袁绍他们家是“四世三公”,而杨修的家族也不遑多让,是号称“四世太尉”的弘农杨氏,杨修的父亲杨彪就是汉献帝时期的太尉,曹操担心在自己死后,如果曹植不甘心,寻求杨修以及他背后的弘农杨氏支持,那么袁绍诸子争权的事极有可能重演

那杨修之死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

建安24年,公元219年,这一年对曹操来说可谓是多事之秋,也是曹操一生遭遇的最大危机,当年正月,曹魏的西线主帅夏侯渊被黄忠所杀,汉中失守,三月,曹操亲率大军抵达汉中,打算与刘备决一雌雄,结果最后一无所获,只得于五月返回,七月,刘备称汉中王,八月,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华夏震动,一时间曹操几欲迁都以避关羽锋芒

紧接着九月份,为了响应关羽在樊城的军事行动,心存汉室的丞相府西曹掾,魏讽,联合荆州地缘势力袭击了曹魏的国都邺城,但由于叛徒告密,被坐镇邺城的曹丕很快镇压了下去,之后数十人受牵连,就连相国钟繇也被罢免

而上文提到的杨修的父亲杨彪,其实也是拥护汉朝的,这让曹操很不爽,至于杨修本人的立场,史书中虽然没说,但种种迹象表明,他很可能也是拥护汉朝的,曹操曾写信给杨彪说“你的好儿子杨修,仗着你们家的势力,总是不和我一条心,说了也不听,早晚会连累你们家”

当初为曹操立下不世之功的荀彧,就因为反对曹操称魏公,都没能善终,何况一个小小的杨修,再加上杨修又是袁术的外甥,身兼两大世家的血统,如果杨修将来跟魏讽一样谋反或者支持曹植,后果可能更严重,

更关键的一点是,接连的变故,让曹操备受打击,加上年老体衰,命不久矣,所以他十分担心自己死后,会有比魏讽更严重的拥护汉朝的势力反扑,为了杜绝这一点,曹操抱着宁可错杀也不放过的原则,痛下杀手,除掉了具有潜在威胁性的杨修,伴君如伴虎便是如此

另外,还有一个时间点,也能从侧面印证这一点,那就是在杀了杨修仅仅一百多天后,曹操就去世了,可见杀杨修,就是在为曹丕上位清除障碍

杨修死后不久,曹操见到了形容憔悴的杨彪,为了摸清杨彪的态度,曹操故意问他“怎么才几日不见,竟如此消瘦”,杨彪无奈地说“我惭愧没有金日磾那样的先见之明,没能自己动手杀了杨修,到老了仍有老牛舐犊的感情”,曹操听后,也是无话可说,而“舐犊情深”也成了千古名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