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虽然贵为天子,但他也是一名父亲。
父亲都喜欢更像自己的儿子,这一点肯定没错。
朱棣的二子朱高煦英俊高大,热衷军事,他和朱棣一样好战而且孔武有力,在性格方面也很像(有点喜欢无赖)。
而反观老大朱高炽,朱棣是真的不喜欢。
首先是形象方面差:有点肥胖,性格很稳重,不过在朱棣看来他就像一个温顺的绵羊,要不是他在靖难之役中表现的还凑合,朱棣更不会考虑他。
可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必须要立太子了。
而且朱棣一直在俩兄弟之间犹豫,立太子一事也拖了很久了。
于是,朱棣便开始征求群臣的意见(从这也能看出来,朱棣是真的不想立长子为太子)。
他先找来一群武将询问:你们觉得立谁为太子合适?
众将军:立二子朱高煦合适。
毕竟朱高煦和这帮武将的关系还是很好的,最主要的是大家都知道朱高煦好战,他上台的话,这军饷和粮饷就不发愁了!
紧接着朱棣又询问了朝中的文官们:你们觉得立谁为太子合适?
众文臣:立长子朱高炽,君不立长,必有大乱啊皇上!
才子解缙发挥巨大作用大家应该都记得一个称呼“好圣孙”,就是他说的。
解缙看出朱棣内心的想法,于是便晓之以理进行劝解:皇上,他们俩都是你的孩子,你怎么能宠一个嫌一个呢?
解缙这番话似乎是唤醒了朱棣心中的父爱,他似乎也认识到自己不应该厚此薄彼,老大虽然有缺陷,但他是自己的孩子啊!
这个时候,朱棣才算是下定了决心: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
可问题又来了,朱高煦不乐意了!
父皇你不是总告诉我“世子多病,汝当勉励”的话吗,现在有那么多人支持我,你为什么就不考虑考虑我!
朱高煦还没来得及生气,就又接到一个恶耗:他被分封到云南。以明朝时候的情况来看,分封到这里就相当于发配了。
朱高煦可不是什么善茬,在接到命令后就俩字“不去”。
前面说过,朱高煦跟朱棣一样,尤其是性格。于是就开始跟朱来打起了太极,反正就是不愿意离开京城,朱棣被他墨迹的没办法,总不能父子反目吧。
那行你不去就在京城呆着吧!
朱高煦要的就是这个结果,他留在京城是为了什么呢?除了继续保留争夺太子位置的希望,他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打击太子党。
论盟友谁还没有啊?
朱高煦的进攻眼花缭乱第一个目标:太子党的解缙
你不是喜欢表现吗?你不是支持我哥吗?那我就先拿你练练手。
解缙这个人吧,有大才也有能力,但缺点也很明显:自大。
对付这种人,朱高煦很有经验。
永乐五年,解缙就被朱高煦的以“挑拨父子关系”的手段赶出京城。
此时的朱高煦斗志满满,解缙不过如此,他很快就确定第二个目标。
第二个目标:大哥朱高炽
朱高煦深知父亲朱棣的性格特点:多疑。
由于朱棣常年在外征战,所以经常安排太子朱高炽监国。
而朱高煦正好利用这个机会,他积极买通朱棣身边人,似有似无的跟朱棣暗示:太子急于抢班夺权,他在朝中铺路。
朱棣果然就中招,毕竟他自己的皇位怎么来的他心里有数,很快,朱棣就开始行动了!
在结束在外征战回来后,立即把太子监国期间的政务进行否定,而且严厉把太子骂了一顿。同时还抓了一批太子党的成员,好家伙,直接把朱高炽整不会了!
这一次,朱高煦的智高太在线了,而且大获全胜,他在夜里睡觉的时候都兴奋很久。在他看来,照这个节奏下去,太子之位自己唾手可得呀!
太子党的反击不漏声色如果不是老辣的杨士奇出手,照这个形式下去,朱高煦真的有扳倒太子党的希望。
而杨士奇一直把自己伪装成一个中间派的角色,让朱棣十分信任。
而在几次关键的谈话中,杨士奇一直给朱高煦挖坑,而朱高煦对这些一无所知。
等朱高煦反应过来,哪怕他使出连环计,依然于事无补,反倒被朱棣强行撵到山东去了,这一下他算是彻底失去争夺太子之位的希望了。
回归正题,朱棣对朱高煦的喜欢还真的是满朝皆知的,老大朱高炽感觉的到,太子党的骨于也感觉的到。
如果不是朱棣的喜欢,朱高煦哪来的资格和大哥争夺太子呢?还有在这个过程中太子党成员算是使出浑身解数才保住朱高炽的太子之位,甚至可以说稍有闪失,朱高炽的太子就会被废。
由此可见,朱棣真的没撒谎,他真的想立朱高煦为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