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南水北调工程,成了生物入侵“高速路”,我们该如何阻止?

解析冷知识 2024-07-25 17:04:56

“南水北调”是我国一项极其伟大的国家级基建工程。

【南水北调路线图】

截至2022年8月25日,这个跨时间、跨空间的巨大工程,通过共155个设计单元工程,成功从南方向北方调水563.24亿立方米,全国受益城市达到了42个城市,受益人数达到了1.5亿人。

这一工程,解决了建国以来,困扰北方几十年的用水问题,如今北京等北方大城市的用水,有超过七成都来自于的“南水”;

河北沧州、衡水、邯郸等地区,则有500多万人真正告别饮用“高氟水、苦咸水”。

【2006年的陕西榆林市某地,高氟水都是奢侈】

正如“西气东输”、“三峡水利工程”和“都江堰水利工程”一般,“南水北调”也是真正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不过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来说,“南水北调”也存在着一些隐患。

伟大工程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毕竟这些工程都是人类在和自然作斗争的代表,人类的活动难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一些影响。

比如三峡水利工程,造福了上亿民众的生活,但对于长江水域一些的洄游性鱼类来说,回乡之路可真就变成“跃龙门”了。

【三峡大坝】

同时,工程刚开始兴建时,长江水域的水质也受到了一些影响。

现在经过数年的治理修养,长江才逐渐恢复了原有的自然条件。

同样的,南水北调工程也有隐患——容易变成生物入侵的“高速路”。

都是自己国家的生物,怎么就成“外来入侵”了?

“外来入侵生物”并不单指那些原本不是我国境内拥有的品种,还包括那些走私、自然媒介、引进后不妥善处理等原因进入到我国生态系统中的生物。

【巴西龟就是因为不当放生导致的外来入侵物种】

而从定义上来讲,只要是原本不属于某个生态系统的种群,突然加入到该生态系统中,就能将其称为“外来生物入侵”。

举个例子,假如我在长江中钓起了一条鲤鱼,随后把它拿到黄河水域中放生,这其实也算是一种“外来生物入侵”。

因为黄河水域中的鲤鱼可能已经因为适应性变化,产生了自己的亚种。

【不同水域的同品种鱼是有差别的】

而我手里的“长江鲤鱼”属于另一个生态系统中的鲤鱼亚种。

如果将它放生到黄河中,很可能会造成“黄河鲤鱼”的种群基因纯度降低,严重一点还会影响“黄河鲤鱼”以及其他黄河生物的生存。

所以哪怕“长江鲤鱼”和“黄河鲤鱼”都是鲤鱼,但对于黄河流域来说,“长江鲤鱼”就是那个外来入侵物种。

【实图对比】

现在“南水北调工程”,也正面临着这一问题。

走上南水北调“高速路”的生物

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统计文章来看,截至2021年时,就已经有“南水”生物跑到北边的现象——原本应该群居生活在河口的一些鱼类,顺着“南水北调”的水流跑到了种群从未涉足的几个大湖泊中了。

而这种入侵形式,可远不止“长江鲤鱼、黄河鲤鱼”那么简单了。

首先要提名的就是须鳗虾虎鱼。

【须鳗虾虎鱼】

这种鱼的长相非常奇葩,甚至可以说是丑陋,不认识的人乍一看,还以为它是受了“核辐射”变异了。不过它们也确实主要生活在中国南海、印度洋北边以及日本沿海位置。

虽然和泥鳅的外形差不多,体长也只有9-20厘米,体重比一个鸡蛋还要轻,但它们可是实打实的“肉食主义者”,专门捕食各种小鱼小虾,看起来滑腻腻让人么什么想吃的欲望,它却还能反过来咬人。

【须鳗虾虎鱼】

如今须鳗虾虎鱼已经在北方水域被发现。

另一种双带缟虾虎鱼,也用同样的办法,完成了“迁徙”。

【双带缟虾虎鱼】

另外,研究院还对一些水域的鱼类进行了一次“鱼口普查”,通过生活习性等方式,确定了一个“可能造成入侵的鱼类名单”,其中就有丁鱥、陈氏新银鱼、大口鲇、中华沙塘鳢、光泽黄颡鱼、大眼鳜等鱼类。

此外,除了水生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植物同样能借助“南水”北上,圆叶节节菜 、短叶茳芷、密穗砖子苗、假马齿芡、黄花狸藻、过江藤和大薸这7种植物都能随着水流进行传播,并且生命力极其顽强。

【过江藤】

我们要怎么办?

对于还没有形成入侵情况的这些动植物,在像上文那样进行风险评估后,可以在各个容易被入侵的地方、水域进行及时的调查、收集、筛查,一旦发现了入侵物种,就立刻趁它们还没成气候时,将其处理。

同时,根据这些生物的习性、繁衍期等各种信息,尽量将调水时间安排到不与它们频繁活动相重合的信息,并且在特定区域安装特定的多层滤网。

对于已经形成入侵情况的动植物,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利用捕捞等方式遏制它们在新环境中的发展,味道好的就送上餐桌,味道不好的就送将其变成饲料。

【比如小龙虾,谁人不说一句香】

同时,还要对国民进行更加深入的生物知识普及,避免通过不当放生等方式造成更大的生物入侵事件。

参考资料:

【1】输水16.9亿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超额完成任务·北京日报客户端

【2】人民网评:实践证明南水北调工程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人民网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