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的轻轨不仅放得下公文包,也容得下扁担背篓

看昨日风云 2024-08-20 17:13:00

清晨六点,晨光微熹,重庆地铁四号线石船站已经迎来了一批"特殊的乘客”。

许多老人都背着背篓;扛着扁担;拉着小车朝地铁里小步而快的走进去,背篓、扁担和小车里都摆放着满满当当的各种新鲜的蔬菜。

这些老人常常凌晨4点就起床去地里摘菜,即使下雨也不间断,然后跋涉将近一个小时的山路,再乘坐地铁到城里去卖菜。

地铁里,两端座位上都坐满了老人,他们有的沉默不语;有的热情攀谈;有的闭目养神;他们的身上散发着独属于农村人的质朴和纯真。

他们的双腿间放满了背篓、扁担、小车和蔬菜,偶尔有年轻人想通过,看着一点缝隙都不留的通道,眉头都皱紧了。

人流量少的时候还好,到了高峰期的时候,这些背篓、小车、扁担,真的很影响其他的地铁乘客。

于是有网友开始喊话建议:在公交和轨道交通的高峰期,不应允许乘客携带过大的行李,特别是一些卖菜的人员,这太影响其他乘客的交通和出行。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人,在网上抱怨菜农挑扁担上地铁的情况,因此石船站也被网友们戏称为“背篓专线”。

对于这些争论,重庆市轨道交通公司温情的表示:乘客携带的物品只要长宽高之和不超过2米,重量不超过20公斤就可以随身携带,并没有特殊规定哪一种类型物品不能带,包括菜筐。

也就是说乘客有权利带物品上车,只要长宽高和重量没有超过规定,不是禁止携带的危险物品都可以携带。

重庆市轨道交通公司给了菜农们应有的尊重和重视。

菜农们大多都是老人,他们玩不好电子产品,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没有其他赚钱的途径,大多只能在庄稼地里种种菜,卖卖菜,将赚来的微薄收入贴补家用。

这是他们的生活,也是社会中的一部分,公共交通既然服务于大众,自然也不能将这些菜农遗忘。

有菜农笑着说:过去只能在村里卖,现在交通便利了也能在城里卖了,在城里卖的价格能多出一两倍呢。

他们的笑容如此朴实、真挚。

挑着扁担卖菜是过去一代人的记忆,它承载着重庆的特色,传承着过去的生活方式,带有安静的人间烟火。

为了能更好的给菜农们提供方便,地铁上还专门设置了“背篓专厢”。

每逢1号、4号、7号的日子都有大集,菜农们们尤其多,他们乘坐4号线转站9号线到观音桥去赶大集。

为了方便菜农出行,石船站的开门时间从原先6点18分提前到6点5分。

为了更快的让菜农们过安检,交通公司还特意为该站调配了一台大型落地安检机。

菜农们不会讲普通话,听不懂地铁站的报站声,于是“背篓专厢”的报站声从普通话换成了当地方言。

不得不说,这是一条非常有温度的地铁,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精神。

地铁的工作人员也常常自发的帮助这些菜农,这帮他们扶一把,那帮他们提一下。

菜农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浓浓的关照和温暖,见到地铁工作人员就像看到邻居一样,总是热情的打招呼。

菜农们下了地铁就要开始找位置卖菜,过去菜农们常常背着扁担走街串巷,要不就要费心寻找合适的位置,不仅危险,而且影响市容。

而现在政府为他们特意准备了免费的防空洞市场,方便菜农们摆摊卖菜。

市场内还安排了许多志愿者,准备了许多免费的茶水为菜农们和卖菜的市民服务。

老人们大多没有手机,更不会用手机支付。

于是政府还特意为市场设计了买菜券,买菜就要用买菜券支付,买完菜之后就可以去兑换现金,这样既方便了老人,同时也避免了老人收到假币。

社会文明在不断进步,科技也不断更新迭代,尽管他们已经被时代落下,但不会被社会所遗忘。

菜农们就像城市里一道缓慢的景色,他们是连接着旧时代生活与现代景象的桥梁,让人们百忙中,还能驻足观一眼没有电子产品的慢节奏生活。

菜农们在地铁里的欢声笑语,在防空洞卖菜的忙碌身影都体现着独属于重庆的温馨,重庆的人性化,让这座城市像家一样温暖,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山城的地铁不仅放得下公文包,也容得下扁担背篓”

考公的意义在一刻被具象的展现!

——End——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