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俄罗斯正式对乌克兰展开军事行动以来的第五天,由于第一轮和谈并没有达成什么成果,战争仍在继续。俄军目前已经从原来的三个进攻方向增加到四个方向,进一步压缩乌克兰军队的防线,其战略威慑力量也已经被提到了最高的特殊战备状态,严防北约可能的武装干涉。根据各方发布的信息,目前北线俄军已经打入乌克兰首都基辅市区边缘,南线俄军在攻克乌南部港口城市赫尔松后向两个方向同时挺近,往北攻克尼古拉耶夫可直取基辅,往东拿下别尔江斯克亦能与东线的顿涅茨克民兵武装合围马里乌波尔,从战略角度出发意义非常重大。俄罗斯空降军主导了西线的作战行动,先后在布罗德、文尼察、日托米尔等地伞降,打了乌军一个措手不及。总而言之,战局的变化仍然牢牢掌控在俄罗斯的手中,在没有外部力量的介入下,基辅政府只能反复陷于被动,要么投降,要么和谈。
▲ 截止26日15时俄乌战争的局势图,红色为俄罗斯控制范围
俄军此次行动果断迅速,不得不说在整个战役中的战术思路和战术决策有太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了。在战斗号角吹响的时候,俄军最先动用的武器包括陆基战术弹道导弹和空基/海基巡航导弹,首波打击对象便是乌克兰舰艇基地、军用机场、防空系统以及其它基础军事设施等等,这样一个“外科手术式”的打击手段不仅为黑海的海军陆战旅在敖德萨登陆争取条件,也消除了俄飞行器在进入乌克兰领空后可能面临的空中威胁,达到先发制人的效果。武器方面,在第一天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俄陆军导弹部队分别在别尔哥罗德和布良斯克两地发射“伊斯坎德尔-M/K”战术弹道导弹,这款战术导弹系统于2006年正式服役,并在2020年完成全面换装,取代“圆点-U”型导弹,成为俄陆军战术打击力量的核心。该导弹射程最远可达650公里,能覆盖乌克兰境内大部分城市,其最大特色就是采用大气层内M型弹道,并以6倍的声速进行滑翔,突防能力强,并能根据任务的不同需求携带多种战斗部,例如集束子母弹、钻地弹等,命中精度能达到米级效果。
▲目前俄罗斯除了战略核打击力量之外,其他大部分常规武器都是苏联遗留或者改进而来,和中美有一定差距
反观乌克兰这边,能拿得出手的防空武器只有寥寥无几的S-300P和Buk-M1-2“山毛榉”这两套要地及野战防空系统,然而悲催的是这些还是苏联时期遗留的产物,长期缺乏维护和升级,实战性能大打折扣,不具备防御“伊斯坎德尔”的能力就算了,就连拦截俄空天军两款主流武器Kh-101巡航导弹及Kh-31P反辐射导弹都成了大问题。因此在战役打响的第一时间,由于缺乏防空武器的有效防护,乌克兰空军第7战术航空旅、第114战术航空旅、第299战术航空旅就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几乎被全歼了,有些基地没来得及起飞的战机直接被炸毁在跑道上。
▲ 乌克兰丘古耶夫空军基地遭到俄军空袭后的卫星图像
俄罗斯快速反应部队的执行能力同样值得我们借鉴。在战争打响不到3个小时,由俄罗斯空降兵(VDV)和俄陆军航空兵组成的联合直升机编队就以雷霆之势攻克了乌克兰首都基辅附近的安东诺夫国际机场,这和1999年俄军在普里什蒂纳机场的突击行动如出一辙,完全就是“艺高人胆大”的水平体现。从基辅郊区维什哥罗德居民拍摄到的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米-17/卡-52直升机以差不多10~20米左右的近地高度快速飞行,在逼近传感器的运作下,时不时向机体两侧释放红外诱饵弹,以此躲避乌军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攻击,这就是平日实战化训练下累积出来的成果,不仅是对飞行技术的考验,对协同能力的考验,对单独遂行任务的考验,更是对胆量的考验。美军101空降师曾有句名言“伞兵天生就是被包围的”,这句话在俄军第31近卫空降突击旅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攻克安东诺夫国际机场后该旅200名空降兵足足坚守了两天的时间,期间逼退过乌军数十次的反扑,终于迎来了地面部队的会师。军改以来,我们将空降兵的建设列为重中之重,不仅精简指挥层级,扩充编制,还多次与空军,陆军陆航部队展开实战化条件下的协同演练,这次俄军VDV的表现想必我们指战员也从中收获到不小的启发。
▲在安东诺夫机场争夺战中,俄军投入了200多架直升机,但是也暴露出察打一体无人机落后的现状
被俄军熟练掌握的“混合战争”理论。“混合战争”一词最早由美国提出并引起了俄罗斯学界的关注,俄罗斯学者从自身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将这一概念引申为独具特色的俄式“混合战争”理论,该理论混合了军事和非军事的手段、直接和非直接的行动模式。最经典的例子就是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在没有佩戴任何身份标志的“小绿人”的支持下,克里米亚几乎没起太大冲突便纳入了俄罗斯的版图。前段时间白俄罗斯将境内数千名中东、北非难民往立陶宛和波兰边境驱赶(间接给欧盟施压)也被视为西方视为俄式“混合战争”的一种手段。
▲ 白俄边防警察对难民冲击波兰边境的行为视若无睹
“混合战争”不光存在现实世界,伴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达,舆论战和心理战这两种非对称的作战手段越来越不能忽视了。开战以来,各种媒体和社交平台各种消息真假难辨,就连官方及权威媒体的报道其真实度都有待考证。例如乌克兰内政部在蛇岛被俄罗斯黑海舰队攻克后曾发布消息称守岛的将士集体阵亡,结果一天后俄罗斯媒体直接公布了岛上守军投降的画面。这样的“乌龙”事件还不止一例,在基辅当局向市民发放枪支后,城区就传来了“俄军伪装成乌军渗透到基辅搞破坏”的流言,陷入恐慌的基辅守备部队信以为真,在26日凌晨的一场交火中直接误炸了乌克兰国民警卫队运输物资的车队,造成惨重伤亡。这样接二连三的误伤事件沉重打击了乌军本就涣散的军心。或许在未来的某天,我们也可以借助网络的力量“不战而屈人之兵”。
▲俄乌第一次谈判结束,双方分歧依旧,并未达成有效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