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申府:中共创始人,周恩来、朱德的入党介绍人,退党后悔恨终生

初柳聊过去的历史时光 2024-09-26 01:12:15

“人的一生,总有些片段当时看着无关紧要,而事实上却牵动了大局。”

——萨克雷《名利场》

热播剧《觉醒年代》里有个张申府,戏份不多,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他是谁,但这并不妨碍他头顶诸多光环。

张申府的经历可谓充满传奇、曲折和悬念,他和毛泽东同龄,河北献县人,名崧年,字申府,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是清末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

1913年,张申府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学习数理。为了早日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尚未毕业的他,根据当时北大的规定,无文凭的学生只能考取北大文科,于是他采取了“曲线入学”的方式,先考入了北大哲学系,后又转入数学系。

五四运动时,张申府已成为北京大学讲师,那时他和北大教授陈独秀、李大钊过往甚密。1920年,共产国际代表维金斯基来到北京,找到张申府和李大钊,又到上海找到陈独秀,共商筹建中国共产党事宜。

那年的8月份,北京陶然亭公园举行了一场茶话会,五个青年团体决定“改造联合”。天津“觉悟社”的代表周恩来,在这里与“少年中国学会”的代表李大钊、张申府相识。

同周恩来相比,张申府更早认识毛泽东。他在北京大学任教时,兼任北大图书馆编目股股长,彼时的毛泽东经杨怀中介绍在北大图书馆任助理员,是个临时工,拿8块大洋的津贴。而同样年纪的张申府已是副教授了,领着200多大洋的高薪。

毛泽东在1938年曾将新著的《论持久战》寄送给他,并亲笔写了一封信。建国初期,毛泽东在和章士钊会面时,提及张申府的工作安排,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那是我的顶头上司啊!”这些都是题外之话。

1920年10月份,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李大钊、张申府成为第一、二位成员,而后他们又发展了北大学生领袖张国焘为中共在北方的第三名党员。

12月,张申府、蔡元培、刘清扬等人乘船前往法国,张申府去里昂大学中国学院教逻辑学,他还有一个秘密任务:受陈独秀委托,“到中国的欧洲留学生中发展党员”。

初到巴黎的张申府,先介绍刘清扬入党。不久,赴法勤工俭学的周恩来经过昔日“觉悟社”战友刘清扬的介绍,认识了张申府。张申府、刘清扬约周恩来履行了谈话程序,写信向陈独秀报告得到批准,周恩来成为中共党员。

同年春天,张申府、刘清扬结为伉俪。不久,张申府、周恩来、刘清扬、赵世炎、陈公培5人成立了巴黎共产主义小组。此时的周恩来,已在留学生中具有极高的威信,大家一致的评价是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团结同志、工作勤奋。

1922年,张申府、周恩来、刘清扬乘火车来到柏林,随后建立了柏林支部。这个时候,在国内寻求入党被拒、已颇有名气的将领朱德不远万里来到德国,经张申府、周恩来介绍,朱德终于圆梦入党。同年底,中共旅欧总支部成立,负责人是张申府、周恩来、赵世炎、陈延年,下设旅法、旅德、旅比三个支部。

1923年底,张申府回国。归国的张申府到广东大学任教,并受邀参与筹建黄埔军校。张申府精通多国语言,因此担任筹备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的英文、德文秘书。孙中山又任命张申府为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加上广东大学图书馆馆长一职,张申府一人分身四处,提起此事他颇有几分自豪。

这一年,他做了一生引以为豪的大事:在廖仲恺家里,廖请他推荐国外留学生中的优秀人才,他开了一份15人的名单,第一名便是周恩来。张申府特意为周恩来要了一笔回国经费,从此将他推上中国的政治舞台。

年仅26岁的周恩来担任了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被授予中将军衔。晚年的张申府回忆往事时不无自豪地说:“我一生做事不多,值得回忆的就办了两件大事,一是介绍周恩来入党,二是推荐周恩来当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此外,张申府还推荐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等共产党员做了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张申府不但是黄埔军校教官中第一个共产党员,也负责黄埔一期的招生监考和面试工作,正是在他的努力下,陈赓、左权、徐向前等40余地下党员顺利入学,这些后来大名鼎鼎的人物,都称得上是张申府的学生。

正当张申府意气风发之时,1925年他却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退党。党的“四大”时,大家就共产党是否需要和国民党合作的问题,产生了较为激烈的争论。主张独立发展的张申府遭到张太雷和蔡和森的反对,个性十足的他同他们吵了起来,接着愤怒地拂袖离去。

顾全大局的周恩来追了出来,请求他不要就此脱党。接下来,李大钊和赵世炎等人也极力劝说张申府,张却固执地坚持“赞成我多的我就干,赞成我的是少数我就滚蛋。我可以在党外帮忙干。”

张申府甩手就走了,这一走,就是一生。

退党以后,张申府先后在广东大学、暨南大学、中国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任教,一面教书,一面研究哲学。

早在1918年,年仅25岁的张申府,已经成为闻名遐迩的罗素专家,他是向国人介绍罗素的第一人,也是向国内介绍罗曼•罗兰、泰纳、罗丹等世界驰名的文艺大家的第一人。令人诧异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是由张申府翻译后介绍到中国来的,因此他被誉为中国第一个推介爱因斯坦的人。

罗素曾经说过:“中国的张申府先生,比我还了解我的著作。”张申府被聘为清华大学哲学教授后,和哲学系的冯友兰、金岳霖、邓以蛰被称为“四大金刚”。

张申府虽然退党,但他仍不失爱国之心,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成为华北各界救国联合会的负责人。1935年12月9日,张申府、刘清扬、姚依林、孙荪荃等人共同组织发动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张申府担任学生游行总指挥。

随后,清华大学解聘了张申府的教授职位。

生活毫无着落的张申府前往武汉,任职于军委政治部设计委员,身为政治部副主任的周恩来得知张申府的窘境后,对其照顾有加,还特意写了封信给他。

申府吾兄:

你呈部长两信,均经批回,其要点为:

一、每月所需经费,由渝经理分处按月照规定支付;

二、迁移费发五百元;

三、张委员至各处一行,旅费照发。

根据此批,我已令总厅会计室照办。经费自7月份起,月发一千元,在此外领七八两月共二千元,以后到渝按月领,请向总务厅直接接洽。迁移费亦照领。旅费俟兄规定行程后再领。此复,即致

敬礼!

周恩来

8.24

张申府又惹恼了蒋介石,1940年蒋大骂张申府“不但写文章反对政府,还在防空洞里反对政府。”张申府的参政员资格、政治部设计委员职务被免。

周恩来再次伸出援手,出面在《新华日报》上开了一个科普副刊,张申府按期撰稿,每月可以领取150块钱。周恩来还托人送来延安产的毛毯和毛衣,拿到礼物时,张申府感慨万千、几欲落泪。

四十年代,张申府又成为民盟的早期领导人之一。民盟的前身是1936年张申府和杨秀峰等人发起成立的“北平文化界救国会”。

1948年,国民党反动政权土崩瓦解,张申府却出人意料地发出“呼吁和平”的错误言论,甚至公开承认蒋介石政府的“宪政”,拥护蒋介石的“戡乱政策”。

张申府做出如此糊涂的举动,后据其解释:“那篇文章得了3000块大洋的稿费,我当时真的需要这3000块钱。”此言不知真假。

民盟惊讶震怒之余,做出开除张申府盟籍的决议,沈钧儒、章伯钧等人公开发表声明讨伐张申府。

夫人刘清扬得知情况,愤怒宣布和张申府解除婚姻关系,这一下张申府“赔了夫人又折兵”。刘清扬在后来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含冤离世,张申府仍隐藏不住内心的眷恋,来到她的灵前留下一副挽联:“生离死别千秋遗憾,志同道合万世一心。”

周恩来始终没有忘记张申府这个“老朋友”。1949年初,张申府给周恩来写了封信,收到信后的周恩来派齐燕铭同张谈话,并送上30元生活费。

张申府感激地对人说起:“我的工作,还有住房都是周总理安排的。”他被安排在北京图书馆当研究员。张原先寓居于北京黄化门的一处四合院,这里原是敌伪的产业。在周恩来的关照下,这里仍归张申府居住,并且不收房租。

1958年,在北京举行的孙中山诞辰纪念会上,张申府再次见到了周恩来。周恩来不失热情和关心,高兴地告诉他一个好消息,罗素要来中国讲学了。

晚年的张申府几乎闭门不出,最大的嗜好就是读书看报。直到年近90之时,他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此时的他已不便出席社会活动,但他的内心更多的是宽慰和感激,党没有忘记他。

1986年7月13日,《人民日报》第六版,刊发了一则讣告:“向著名爱国人士,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张申府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下午在八宝山革命礼堂举行。张申府同志于1986年6月20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3岁。”讣告有数百字,不短不长,对张申府的一生进行了回顾。

张申府的一生,原本足以让人仰望,但他却活在了悔恨之中,正如他在1979年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所说的那样:“我一生后悔的事不多,但1948年的文章是我最后悔的事情之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