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深入农村走访,我可能永远不知道:有一种老人的衰落,就是因为儿孙的不孝,而衰落的。
我身边也发生过那种不孝的事件。
但那些人的不孝,大多都是有理由的。例如父母的偏心。母亲偏袒小儿子,大儿子不管给了什么东西,不管怎么赡养,当妈的都会把大儿子送的东西一股脑地给了小儿子。
她的解释是:东西给了我就是我的,我给谁,你管不着。
大儿子寒了心,给的东西就少了。他的理由是:我养父母可以,我不能连带着连兄弟都养。我也是要养家糊口的。我总得为我的老婆孩子想想。
老人觉得大儿子不孝,于是躺在我们村的大街上。她的儿孙就那么看着,无人去管,村里的人说老人大儿子的不孝,村里的管事便去找老人的大儿子息事宁人。
可这种事,再闹也闹不出来。老人的大儿子决定每个月给几百块钱,就算尽了孝道,别的不会再多给。
母子情分,到了这一刻,一个觉得儿子不孝,白养了。一个觉得母亲偏心,寒心了。
老人的晚年自然是凄凉的,小儿子只会指望老人,老人根本指望不上,大儿子最后能做的也不过是给老人,端几碗饭吃,不至于饿死。
可是我没想到,农村的养老,竟然还有连几碗饭都不愿意给老人端的。
这个老人90岁了,之前身子非常硬朗。老人的外孙女说:“我姥姥去年还能骑自行车去看戏,年底摔了一跤,从今年开始就行动不便了。我两个舅舅都跟没事人一样,连药和吃食都是我妈买的。现在我姥姥在病床上躺了七天了,只是睡,也不怎么吃饭,只输着营养液。我大舅不管做饭,我小舅在外地不回来,孙子孙女们,老人成了这样了,一个都没登门看过。”
我当时愤慨非常,可等到我详细了解了情况,突觉农村养老的复杂,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大儿子不做饭:
老人病了之后,大儿子是一直呆在身边的。
大儿子心里非常不忿。因为自从母亲摔了一跤,身体不好后,小儿子就没怎么管过。他一直在外地打工,这近半年的日常,都是他照看的。
他至少每天都会到父母这转一圈,看看父母的情况。而他弟弟什么都没管过。
他说:“他比我条件好多了,给儿女在市里买了房。我有一个儿子都没娶媳妇呢。我为了照顾我妈,这半年了,我都不敢走远了。父母又不是一个儿子,凭什么他不管。”
因为这种原因,老人的大儿媳和大儿媳的孩子,心里特别不愿意。老人的小儿子,想要过好日子。难道他们就不想过好日子了。
因为觉得不公平,于是大儿媳妇和大儿媳生的孩子们都没来看过生病的老人。
老人的大儿子说:“我只能尽我自己的孝心。我也管不了我的妻儿。我总不能在家为了照顾父母不挣钱,还跟老婆孩子吵架吧。”
至于不给老人做饭。大儿子的解释是:“我妈嫌我老婆孩子不来看她,觉得寒心。我说给她做饭,她说要自己饿死。”
小儿子不回家:
老人的小儿子,一直在外打工。原本分家的时候,他占了大头,于是跟老人一起住。
小儿子在市里给自己的儿子买了房子,背着很多的房贷。他的解释是:“我不出去挣钱,这日子就没办法过了。我总得还房贷吧。我已经让我媳妇在家照顾老人了。”
可关键的地方是,他的媳妇并不愿意照顾老人。两个人还因此差点离婚。
老人的媳妇虽然在家,但是却连一碗饭都不愿意给老人做。老人媳妇的解释是:“她只要能动,就让她自己做吧。我至少还守着,我大嫂连一眼都没看过。”
可是老人已经到了自己做不了饭的地步。她只能蹒跚地出去买馒头吃,结果又摔了一跤,情况更重了。
老人的女儿没办法只好隔三差五地去看老人,给老人做饭。但是,她也不敢把老人接回家住。
原因是:她把老人接回家了,老人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儿媳妇估计就彻底大甩手了。
老人三个儿女各有打算,于是便有了老人这连碗热乎饭都吃不上的晚年。
也就半年的时间,曾经硬朗的老人,因为照顾不善,彻底衰落了下去。
老人自己也寒心,不断地念叨着:“我养大了儿子,哪个孙子孙女我也抱过,谁都不来看我一眼。”
儿孙不登门:
大人的恩怨,最后总是会落到孩子身上。
老人大儿媳的孩子,觉得老人偏心小儿子,只顾着让小儿子过好日子,不顾着让大儿子过好日子。
于是,他们都不肯登门看看自己的奶奶。他们的言语跟他们的父亲一模一样:“我爸至少管了,我叔叔就没管过。我爷爷奶奶偏心我叔叔的孩子,他都不去看,我们凭什么去。”
老人小儿子的孩子就跟老人住在一个院子里,但从来都没进过老人的屋子。
他的解释是:“我是个孩子,我什么也不懂。再说了,又不是我自己,我堂哥们也没来看过。”
两代人的说辞,惊人相似。
我其实非常想问老人的儿子们一句话:你们也会老的,你们老了,以你们孩子现在的状态,你们觉得你们会有安逸的晚年吗?
父母的功过是非:
老人真的太偏心吗?
老人在养儿子的时候,其实并未偏心。老人的小儿子分的房子大,却跟父母一起住。老人的大儿子房子小,却是新房子,装修也好。
一个大,一个新,平了。
老人就是普通的农民,也没有格外给过任何儿子钱财。这样的分配,其实是公平的。老人也是同样的饭菜养大了两个儿子,并未出现什么不同。
从来不是老人偏心,而是两个儿子在老人的养老问题上,一个先不孝,后面的也开始跟着不孝,到了最后,儿孙们开始比较着谁比谁更不孝。
孝顺会传染,不孝顺也会传染。人人孝顺的时候,就不会出现分配不均的问题。唯有有人孝顺,有人不孝顺的时候,才会生出如此复杂的问题,连带着后辈也纷纷效仿。
小儿子另一大错:把养老问题,推给妻子。
老人的小儿子觉得逼着妻子留下来赡养老人,他就尽了所有的孝心。
但是,他都不管自己的父母,他的妻子又如何会好好管他的父母。
的确,他们为了孩子有共同的利益,但他的妻子明确表示自己不愿意留下了,她也想出去上班。
两个人因为老人的养老问题多次吵架,老人的小儿子每次都是摔门而去。
自己缺失了老人的养老,夫妻不和,妻子为了孩子的利益不得不留下了,双重错误下,老人的凄凉几乎是注定的。
老人的小儿子,是能预见老人的凄凉的。只是,他选择了视而不见,选择了不闻不问,选择了只顾自己。
何其狠心。
何其凄凉的养老:
老人已经在床上躺了七天了,老人的大儿子和小儿媳都没有送医院的意思。
老人的大儿子想要等小儿子回来了商量老人的问题。老人的小儿媳妇觉得老人,老了就是老了。
老人的女儿只是哭,不敢多管父母哥哥家的事情,她能做的就是出钱出力。
只是,老人的求生意识已经很薄弱了。
求死之人,不吃不喝,还能熬过来吗?
看到躺在床上的老人,黑漆漆的屋子,无甚表情的儿子,突觉老人生儿育女的可悲。
子欲养而亲不待,从来不是最大的悲哀。最大的悲哀是,父母百般等待,垂死挣扎,也等不到儿女的孝。
这才是最大的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