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毛主席游赏寺庙,佛祖身后竟走出个老僧,而且他的两个预言都成真

一场军场梦 2023-09-05 16:27:02

前言

1917年,青年的毛主席和朋友萧子升相伴游学,这天二人一同上山采风。山深林密,二人在遍赏山林美景之后,发现了一间寺庙。

毛主席昂首阔步就走了进去,萧子升也很好奇为什么这座老庙会坐落在这深山之中。

二人来到庙内,并没有发现迎客僧。就这样走到大堂内,佛龛上供奉着端坐的如来。就在这时,佛祖身后转出一位老僧。

老僧看着二人说道:“二位施主,相逢即是有缘,让我为您算一卦吧。”

谁曾想到,这两句预言竟是精准说透二人未来的人生走向。

湘江三友

萧子升比毛主席小一岁,出生于1894年,同样是湖南湘乡人。他的父亲萧岳英早年留过洋,是湖南省有名的老师,省内乡绅豪门都以能请他上门教书为荣。

然而1907年时,萧岳英却选择来到东山高等小学堂教书,年少的萧子升跟着父亲一起来着读书了。

1909年时,一位少年孤身一人来到了东山高等小学堂报到,他就是毛主席。由于萧岳英的到来,东山学堂在当地声名鹊起,附近的家长都想把孩子送来读书。

在表哥文运昌的介绍下,毛主席也加入了小学堂。最早和毛主席熟络起来的是萧子升的弟弟萧三。萧三是个惫懒性子,最不喜欢学习,一天到晚爱看闲书。

他还借给毛主席一本《世界大英雄传》,对毛主席影响非常大。

萧子升在东山小学堂的蒙学老师是杨昌济先生。毛主席到来后,也被收入杨先生门下,这也是二人为何感情如此深厚的原因。

当时杨昌济的学生中还有一人名为蔡和森,三人都是品学兼优,才识典范,被当时的人们并称为“湘江三友”。

要不说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比人和猪都大。当其他同学还在苦苦背诵《三字经》、《千字文》时,这三人却在一起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

1910年,在老师们的鼓励下,萧子升去报考了湖南第一师范,并成功考入。这时他与毛主席只做了半年同学,却已经结下了深厚情谊。他对毛主席说:“润之,我在第一师范等你!”

毛主席郑重地答应了,他也非常希望和这位学识渊博的同学在大学再度相逢。短短半年时间内,他已经被萧子升机敏的头脑和深刻的见识折服了,过往的人生中他从未见过这样有志向的青年。

不过人生总喜欢和人开玩笑。1913年,毛主席只考进了第四师范,在这里读了半年的书。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和萧子升做同学的希望,而是一直在努力学习,希望见面时能够给萧子升一个惊喜。

很快时间来到1914年,第四师范合并进了第一师范,二人终于又成为了同学。

深山老僧说预言

二人重逢之后,就计划着一个大活动:无成本游学!

这项活动是毛主席发起的,当时的萧子升已经快要毕业了,楚怡学校已经送来了聘请证书,他只待毕业就可以上岗成为一名老师。

而此时的毛主席刚刚入学,学业任务并不重,正是可以四处玩耍的时候。于是在毛主席的计划下,他们从长沙离开后,先去宁乡,接着沿益阳到阮江,最后返回学校。

来到宁乡,他们先去到了何叔衡家里。何叔衡也在1913年考入了第一师范,和毛主席与蔡和森成为了同学。

何叔衡同样也是想要解救祖国,并不局限于四书五经的有志青年。他们很快就在新式思想上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年轻人往往都是这样,凭着一点思想上的共鸣就可以走到一起,成为至交好友。

但这次何叔衡并没有和他们一同游学。来到何叔衡家里后,他们受到了何叔衡家人的热情接待。

何家人早就在何叔衡的来信中知道他有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同学,更是知道萧子升的父亲是赫赫有名的萧岳英,便非常用心的照顾着两人。

何家人也是当地有名的富豪,给两人的招待让毛主席大开眼界。毛主席家里虽然说也是富农,从来没让他少了吃穿,但和地主老财还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见识到何家的奢侈享受之后,毛主席感叹道:“一定要打破现有的社会格局,让全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

在周围走访了一段时间,他们了解到当地有一家寺庙叫做密印寺,就藏在深山之中。据说庙中的大师傅预言很灵验,不过只有有缘人才能找到这座寺庙。

听说这个故事时,萧子升笑道:“世界上怎么会有突然消失的寺庙呢?当有第一个人去过,后来的人肯定都能找到。”

毛主席却是说道:“子不语怪力乱神,马克思也说实事求是,没见过的事物最好还是不要妄加判断。”

就这样,二人进山去寻找密印寺。果不其然,按照当地人提供的路线,他们根本没有找到密印寺。虽然说在山中赏了不少美景,但天渐渐黑了,再找不到寺庙就只能出山去。

就在这时,他们听见了渺远的钟声。循着方向,他们终于找到了密印寺。

寺中确实有一个老和尚,他主动提出要给二人相面。他第一个看的是毛主席的面相,细细端详一番后,老和尚开口说道:“施主天庭饱满,地可方圆,未来必然可以开创一番新气象!”

毛主席闻言大喜,因为这就是他本就想要为之努力的方向。轮到萧子升时,老和尚说道:“施主,未来可以遁入空门呀!”

萧子升爽声大笑,直接出了寺门往山下去了。

道不同,萧菩萨

当年毛主席和萧子升在第一师范的时候,曾经想要组建一个社团,用来传播新式的西方思想,解放当时尚未觉醒的人民。

不过两人关于要给社团取什么名字陷入了僵局,年轻人都想要通过名称来表达自己对社团思想的建设主张。

最终两人决定效仿当年周瑜诸葛亮的典故,各自将名称写在纸上。最终萧子升写了“新民会”,毛主席写了“新学会”,二人合计了一下,新民学会就建立起来了。

除了学会以外,两人还合作组织湖南学生去法国勤工俭学,邓公等人都是得益于此被送去的法国。

虽然两人在很多事情上志同道合,可是随着年岁渐长,各自对世界的认知也不再相同。毛主席成了坚定的马哲主义者,而萧子升渐渐转向无政府主义。

萧子升坚定地反对老蒋政府,但也反对一切政府,认为这种机构的存在就是使得人民被受到压迫。

于是两位好友在思想的冲突下分道扬镳。当毛主席经过数十年的奋斗,建立起伟大的新中国时,萧子升正在乌拉圭的一所学校里教书。

虽然两人思想上有矛盾,时时进行辩论,但从来没有发生过争吵,也没有坏过两人的交情。因为萧子升性格实在太温和,所以毛主席给他起了个外号“萧菩萨”。

结语

在那个混乱的时代中,无数的青年都想要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拯救那个落后的国家。

萧子升虽然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但他也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尝试着找出一个解决困局的办法。

不过实在是非常可惜,萧子升一番才学连毛主席都感到敬佩,可他却始终没有把天赋用到人民需要的正道上,而是白白的浪费了。

人生的际遇真是难以言说,萧子升带着满腹的学问流落南美,一生未曾得见美好的新中国,这样的处境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66 阅读:1772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