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年,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率军闯入中国西北,扰乱我边疆地带,导致民不聊生。
187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见有机可乘,于是浑水摸鱼、派兵偷偷占领了伊犁九城,还向清政府宣称:“待大清国在伊犁行使权力,即行归还。”(相当于说,“等你收复失地打到伊犁,再来找我要。”)
1876年4月,左宗棠率军入疆,一路平乱,费尽艰辛,于1877年初击溃阿古柏势力,4月,走投无路的阿古柏在喀喇沙尔服毒自杀,其部众则继续抵抗。
左宗棠
此后,左宗棠顶住清廷中“海防”与“塞防”之争的压力,继续追歼阿古柏死后残留的余部。到11月间,天山南北除伊犁九城外,所有疆土全被收复。
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如何从俄国人手中收回伊犁。
“主和论”在清廷占了上风在帝俄军队当初窃走伊犁之后,清廷为此反复提出抗议,要求俄方归还,但遭到拒绝。现在清军已经收复天山南北其他地域,帝俄却仍旧耍赖拖延。
这时的左宗棠认识到,靠谈判收复伊犁是不可能的了,他建议清廷用武力解决。
左宗棠并非不自量力。当时俄军在伊犁无论是军队人数、粮草辎重、补给配备等,都无法与清军相比。
左宗棠收复了除伊犁外的全部疆土
双方补给都很远,但俄军更远——当时俄国并无西伯利亚大铁路,直到光绪十年(1884年)才开始修建第一条越过乌拉岭的奥布-伏尔加铁路。
左宗棠在入疆之前做了充分准备——筹集军饷1000万两白银,购买、囤积并运送到前线的军粮至少2500万公斤。
左宗棠所率军队刚刚席卷天山南北,兵锋正劲。
总而言之,清军驱逐俄军的胜算颇大。
李鸿章
但是,李鸿章等人的主和论,却在清廷中占了上风。
1878年6月,清廷派出一个名叫崇厚的人做了钦差大臣,远赴俄国谈判伊犁事宜。
中俄《交收伊犁条约》1879年10月2日,就是这个稀里糊涂的崇厚,在帝俄的军事威胁下,竟敢未经清廷同意,擅自与帝俄签订了《交收伊犁条约》。【又称为《1879(光绪五年)中俄条约》,由《里瓦吉亚条约》《瑷珲专条》《兵费及款专条》以及《陆路通商章程》组成。】
这个条约虽然最终未能得到清廷承认,但却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表面上,俄国承诺归还伊犁地区,但崇厚却私自将大片领土和权益划给了俄国。
崇厚
崇厚答应划归俄国的利益大体如下:
一、 割让塔城以北、阿尔泰城以西、额尔齐斯河上游的地域,包括此河的聚集之处斋桑泊;
二、 割让伊犁以南、伊犁河支流——特克斯河两岸;
三、 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
四、 赔偿军费500万卢布(约合白银280万两);
五、 俄国商人在天山南北一带贸易时,一律不必纳税;
六、 俄国商人可从张家口到通州,由通州到天津,由天津到其他任意港口与内地的西安、汉中、汉口等城市,往返买卖货物;
七、 在库伦、塔城、伊犁、喀什噶尔4个城市已经设置俄国领事馆之外,在以下7地增设领事馆——嘉峪关(肃州)、乌里雅苏台、吐鲁番、科布多、哈密、乌鲁木齐、古城子;
八、 中国的“粗茶”出口,一律免税。
根据这个条约,虽然伊犁可以归还了中国,但其西、南将遭到帝俄占领,处于北、西、南三面受敌的状态,伊犁成了一座孤城。另外,还有其他大片领土将被划归俄境。
崇厚在这份卖国条约上签字画押后,竟然不等朝廷的批复,也未奉旨,便悄然回国了。
消息传到北京,大清国上下一片哗然,纷纷指责崇厚卖国。清廷不仅拒绝批准该条约,还将崇厚革职查办,关进大牢。
曾纪泽“一张空嘴”继续谈此后,清廷改派曾纪泽于1880年赴俄谈判,一面命令左宗棠进行军事准备,预备在交涉一旦破裂的情况下,用武力收回伊犁。
(注:曾纪泽,字劼刚,曾国藩次子,时任大理寺少卿、驻英法公使,赴俄前被委任为“出使俄国钦差大臣”。)
曾纪泽
当得知崇厚的卖国行为后,年近七旬的左宗棠拍案而起,一边上书怒斥崇厚误国,一边立刻准备再次出征。
1880年6月,左宗棠率军再次离开肃州(嘉峪关),行军队伍前,他命令士兵抬着一口棺材,以示自己“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随后他指挥清军大营进驻哈密,分兵三路,直逼伊犁城下。
但是,就在左宗棠正在布置攻打伊犁的钳形攻势时,清廷突然又软了下来,急召左宗棠回京,让曾纪泽继续用一张嘴向俄国人讨要丢失的领土。
曾纪泽赴俄后,与俄方反复交涉,累积谈判51次,终于定下了条约。
双方于1881年(光绪七年)2月24日在《中俄伊犁条约》上签字画押。在这个条约中,俄国虽然承诺归还伊犁,却仍旧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注:《中俄伊犁条约》,又称《中俄改订条约》,或《圣彼得堡条约》,共计20条。当时俄国首都为圣彼得堡。)
中俄伊犁条约(中文本局部)
《伊犁条约》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 特克斯河两岸不用再割让给俄国;
二、 清朝增加赔款400万卢布,共计900万卢布;
三、 领事馆增设肃州(嘉峪关)与吐鲁番两处,其他5处以后再议;
四、 俄国商人在伊犁、塔城、喀什噶尔、乌鲁木齐以及“天山南北两路”等地贸易时,“暂时”不必纳税,等将来贸易发达以后再定税则;
五、 粗茶出口税先行酌减,将来进口、出口均按5%抽取关税。
六、 伊犁居民愿迁居俄国入俄籍者,均听其便,中国官员不得阻拦。
帝俄于晚清蚕食我领土示意图
《伊犁条约》挽回了一些主权损失如果仅仅只是拿1881年《伊犁条约》与1879年《交收伊犁条约》相比,的确能看出清政府的一些外交进展。除赔款增加了400万卢布外,在边界划分、外交和贸易等方面,中国都挽回了一些损失。
边界方面,清政府在伊犁地区收回了特克斯河流域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在斋桑湖和额尔齐斯河下游地区的界线,改为之前所定原线之间“勘定新界”,清廷因此也获得了一些缓冲时间。另外俄人之前主张的商务、陆路通商、水路等特权都有较多的剔除。
因此,《伊犁条约》签订后,左宗棠也表示基本满意,对曾纪泽的外交努力表示了肯定:“劼刚此行,于时局大有裨益,中外倾心,差强人意也”。
签约回京后,曾纪泽于当年6月迁宗人府府丞,8月清廷又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之职
《伊犁条约》公布后,西方舆论也称这是中国外交的一次胜利。英、法、美等国的报纸都曾有类似的如下评论:“天才外交官曾纪泽创造了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奇迹,他竟然迫使大俄帝国把已经吞进去的土地又吐了出来。这是俄国立国以来不曾有过的事情。”
乾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晚清学者俞樾则用十六个字来评价曾纪泽这一次的外交成绩:“公踵其后,十易八九,折冲樽俎,夺肉虎口。”
《伊犁条约》造成的“后遗症”尽管很多人认为,这是清廷对俄的一次外交胜利,但是平心而论,这更像是帝俄外交史上的一大胜利——他们不费一枪一弹,却在中国获得了大量的特权。
曾纪泽一无兵权,二无清廷的决策权,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为懦弱的大清国挣回一点儿脸面,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而那个人人喊杀的崇厚,在曾纪泽赴俄谈判以前,却侥幸地被清廷释放出狱,换了个职务继续当官。
左宗棠收复西北大片领土,原本可一鼓作气收复伊犁,但因为崇厚而发生重大改变
按照《伊犁条约》,虽然帝俄从嘴里吐出了其侵占的伊犁等中国领土,但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系列的“后遗症”:
一、根据这一条约,清政府虽然收回伊犁、不再割让特克斯河流域,但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却被帝俄占去。
二、条约规定,伊犁居民“或愿迁居俄国入俄国籍者,均听其便”。帝俄利用这一条款,在1881到1884年间强行掳去中国边民10多万人,并将他们迁至俄国充做奴隶。
三、条约还规定:“自奎峒山过黑伊尔特计河至萨乌尔领画一直线,由分界大臣就此直线与旧界之间酌定新界”。据此,沙俄又逼迫清政府于1882-1884年订立了《伊犁界约》《喀什噶尔界约》《科塔界约》《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5个条约,分段重新勘定了中俄西段边界。沙俄通过中俄《伊犁条约》和这5个勘界议定书,总计吞并了我国西部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见下图红色标示的5块土地)。
帝俄割走我西北领土示意图
总而言之,《伊犁条约》虽然让帝俄吐出了一部分已经侵占的中国领土,但因为清廷的懦弱无能,仍旧引发了很多的后续问题,中国西北边疆还是面临继续被蚕食的风险。
在我看来,清廷没有充分利用左宗棠收复天山南北的大好形势,不能一鼓作气将帝俄势力赶出伊犁,反倒“与虎谋皮”,给对方留下了“狮子大开口”的机会。
因此,《伊犁条约》算不得是晚清朝廷的一场外交胜利,只不过是减缓了帝俄对我国西北边疆的侵略步伐,充其量也就是曾纪泽的一些个人外交成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