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处境非常困难,毛主席如何破局?

一只说历史啊 2024-11-14 14:10:47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处境非常困难,毛主席如何破局?

1935年深秋,陕北吴起镇。一支衣不蔽体、面黄肌瘦的队伍蹒跚而来。他们就是历经万里长征的中央红军主力。队伍中央,一位身材瘦小的中年人正在凝视远方。他就是毛泽东。此时的他恐怕想不到,等待红军的将是更加严酷的生存考验。这片贫瘠的黄土地,真能成为中国革命的新起点吗?

1937年春,延安。红军总部一片欢腾。国民政府刚刚拨付了30万银元的军饷,还承诺按编制供应粮食和被服。东北军更是主动把几个县城移交给红军。中央从保安迁到了延安,有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谁能想到,就在一年多前,红军还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

回溯到1935年秋天,红军刚到陕北时的处境简直惨不忍睹。这里山高沟深,土地贫瘠,老百姓自己都吃不饱,哪还有余粮养活这帮“远方亲戚”?

红军占据了20多个县,听起来不少。可仔细一算,总共才40万人口。而且还都是穷乡僻壤,县城都被敌人占着。老百姓自己都勉强糊口,哪有能力供养越来越多的红军?

当时的情形,就像是一群“穷光蛋”来到了更穷的地方。粮食没了,子弹没了,连银元都快见底了。毛主席只好厚着脸皮向徐海东借钱。徐海东二话不说,把自己军费的大半都给了中央。但这点钱也就是杯水车薪。

1935年底,各部队纷纷向毛主席告急。彭德怀说部队只能吃黑豆充饥了。林彪喊缺2000件棉衣。国民党还加紧封锁,扬言要把红军“困死在陕北”。

形势一片黑暗。但毛主席却看到了一线希望 - 蒋介石正忙着对付南下的红四方面军,暂时顾不上陕北。这给了红军宝贵的喘息时间。

毛主席决定抓住机会,想办法打破困局。他的目光盯上了东北军。这支部队本来就是被蒋介石强行调来围剿红军的,将士们一肚子怨气。

1935年11月,红军在直罗镇一战击溃东北军两个师。张学良这下慌了,赶紧去南京求援。结果蒋介石非但不帮忙,还撤销了东北军几个师的番号。这下可好,彻底点燃了张学良的怒火。

张学良气不过,就接受了下属的建议,决定跟共产党接触。1936年1月,张学良亲自见了我党代表。双方谈得不错,张学良还当场送了1万银元。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

之后一年,张学良和他手下王以哲等人陆续给红军送来几十万银元、几万套棉衣,还有枪支弹药。蒋介石本想让红军和东北军两败俱伤,没想到反倒成全了两家的革命友谊。这下可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啦!

但光靠东北军的接济还不够。毛主席盘算着,得想办法搞点“大动作”。他把目光瞄向了山西。

1936年2月,红军发动东征。阎锡山虽然早有防备,但他的部队根本不是红军对手。红军轻松突破河防,连续打败晋军主力。阎锡山吓得在太原坐立不安,连忙调兵遣将。

可惜晋军指挥混乱,根本挡不住红军。红军主力兵分两路,一路打到太原郊外,一路直逼运城。阎锡山这下彻底慌了,亲自跑去向蒋介石求援。

蒋介石见时机成熟,就派中央军进入山西。毛主席见大势已去,果断下令撤军。红军此役共缴获4000多支枪、20多门炮,还筹到30万银元,扩军8000多人。可以说是满载而归。

有趣的是,这次东征反而让阎锡山对红军刮目相看。第二年日军来犯时,他居然主动邀请八路军入晋作战。这真是一波三折,始料未及啊!

东征结束后,红军又马不停蹄地发动了西征。5月19日,红军向宁夏进军,很快就控制了甘肃环县和宁夏盐池等地。这一来,陕北苏区的面积一下子扩大了一倍,正式形成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虽然新占领的地方人口稀少,土地贫瘠,对改善红军困境帮助不大。但是扩大的活动空间,为红军以后的机动作战打下了基础。毛主席深谙用兵之道,只要有了回旋余地,就有了制胜的可能。

其实,西征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目的。那就是打通与苏联的联系渠道。早在1936年10月,毛主席就致电莫斯科,希望获得更多援助。斯大林提议红军打到宁夏,这样就能通过外蒙古输送物资。

虽然最后没能如愿以偿,但这次西征为后来的援助铺平了道路。可以说,毛主席这步棋下得相当高明啊!

1936年底,眼看困境即将突破,却又出了个大乱子。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史称“西安事变”。

这下可把各方都搞蒙了。有人主张干脆把蒋介石干掉,一了百了。可毛主席却看得更远。他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如果蒋介石有个三长两短,反而会引发更大的内乱。

于是,毛主席派周恩来赶赴西安斡旋。在各方的努力下,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不得不答应停止“剿共”,同意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这一来,红军的处境就彻底改变了。从1937年2月开始,国民政府开始给红军发放军饷,供应粮食被服。东北军还主动把几个县城移交给红军。中央也从保安迁到了延安,有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就这样,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毛主席带领红军化险为夷,不仅摆脱了困境,还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做好了准备。有人说,毛主席就像是在刀尖上跳舞,每一步都惊心动魄,却又恰到好处。也有人说,这哪是什么神机妙算,分明是老天爷眷顾革命队伍。不管怎么说,这段历史足以让后人感慨万千,久久回味。

1 阅读: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