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针对齐格菲防线研发的特种武器—VP-38遥控炸弹车

南极军武 2024-08-02 22:37:37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不少国家都遭到重创,它们需要时间以及一个平稳的环境恢复国力,于是被动防御思想受到各国重视,纷纷开工建造防御要塞,希望隔绝战争对本土的直接破坏,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德国的齐格菲防线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防御工程。

齐格菲防线

按照法军高层的设想,未来德-法之间再次爆发战争时,法军首先依靠马奇诺防线顶住德军的前期进攻,并且尽可能保全后方的战略设施,等德军进攻势头受挫,法军再集结装甲部队去攻击德军的齐格菲防线。这里面其实有一个战术难题,理论上双方的要塞群都异常坚固,依靠常规武器硬碰硬肯定是不行的,德国就曾研制了多款超大口径重炮,比如卡尔臼炮、古斯塔夫巨型列车炮,并且保留了数量不少的旧式重炮,还可以用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搞精确空袭。

卡尔臼炮

反观法国这边情况就不同了,虽然也是火炮研发强国,但在一战后就很少研制陆战用的超大口径重炮,反而在重型、超重型坦克上投入了很多精力,法军的战术之一是利用这些坦克抵近堡垒,双方火力互射。基于这种思路,当时的法国重型坦克结构就很有特色,它们往往有一具很长的车身便于跨越壕沟,还有一门中口径榴弹炮,用来对碉堡的射击孔展开直瞄射击。

法国B1重型坦克

可重型坦克不可能满足所有战斗需求,一些核心堡垒不仅防御强,还配有大口径火炮,根本不给重型坦克贴近的机会。其实法国在一战期间就尝试开发“陆地鱼雷”,它是一种有线遥控的炸弹,可以用来炸机枪点等目标,这个思路在一战后得以延续。在上世纪30年代,陆军上尉让.波梅勒着手设计一种无线遥控的无人炸弹车,计划用它向目标投放炸药进行爆破,上尉提出了多个设计方案,最终VP-38取得了成功,原型车在1938年建造。

VP-38是一款并不小的遥控车,因为它需要足够的尺寸越野以及翻越“龙牙”反坦克水泥墩,该车长度约2.5米,高度约1米,正面投影面积较小。车身覆盖了薄钢板,可以提供一定防御力,车体前部是战斗负载区域,这里可以安装200千克爆炸物,通过遥控引爆,威力足以破坏大部分堡垒;车体中部是无线遥控设备,包括信号接收器、继电器等;车体后部是发动机舱,这里容纳了一台小型两缸内燃机和变速箱。

该遥控车通过窄履带前进,有6对使用弹簧减震的负重轮,主动轮在后。前两辆原型车上临时安装了一台摩托车发动机,测试时法军代表认为动力不足,并且车身强度不够。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目视遥控的缺陷,VP-38本来很低矮,这有利于它隐蔽自己,可也把遥控者搞蒙圈了,实战情况下很难判断清楚无人车目前是个什么姿态。

但VP-38确实是一种划时代的武器,它在1939年12月给法国高层做了展示并获得认可,随即取得了500辆遥控车和几十个控制站的订单,让.波梅勒与汽车厂合作展开生产。法军也意识到VP-38的性能缺陷,因此这批设备主要用于训练,以及测试提出改进意见,让.波梅勒在1940年早些时候又获得了2笔订单,分别是500辆和1000辆。

按照法军的要求,所有遥控车应该在1941年间完成交付,这个要求难以实现,因为当时各工厂的生产压力都很大,没有充足资源生产VP-38,更重要的是电子产业产能严重不足,相关电子元件需要优先供应给电台。结果就是在1940年6月法兰西战役时只完成了40辆底盘,其中11辆安装了遥控设备,它们根本没有投入战场。

因为法国战败,让.波梅勒上尉选择逃亡西班牙,并在那里继续从事遥控车的研究,而维希政府打算向德国隐瞒VP-38,关键设备被隐藏起来,已建成的车体被销毁,不过在维希政府垮台前似乎没有实际建造过。

1944年8月巴黎光复,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政府没有忘记VP-38,随即召回让.波梅勒并恢复VP-38生产工作,法国高层很可能是希望把这种“高科技”武器用于攻击德国本土的实战,因为接下来盟军确实要对齐格菲防线发起进攻,此举可以彰显法国的科技实力。奈何生产工作实在跟不上,法军订购了30辆,最后一辆在1945年5月才交付,此时德国都投降了。

VP-2

二战后这30辆遥控车被重新命名为VP-1,它们在1946年的演习中表现糟糕,除了目视观察不便,还发现车辆可靠性差、控制系统信号相互干扰等情况。让.波梅勒尝试开发了几款新的遥控车,其中1947年出现的VP-2在车尾安装了3盏信号灯,通过光信号辅助操作手遥控。后续开发的版本都不成功,随着SS.10制导反坦克导弹的出现,法军逐渐放弃了遥控炸弹车的研发,SS.10虽然弹头威力差很多但遥控性能却更好,况且二战后人们已经不再迷恋要塞堡垒,失去价值的VP-1在1950年报废处理。

3 阅读: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