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相术名人传奇(十一)——状元双笔:傅珏独具慧眼相王曾

智者聊过去 2024-05-28 20:37:04

北宋时期,河南内黄县有一个姓傅的人家,家财万贯,富甲一方。这家的主人名叫傅世隆,他虽然生在富裕之家,却能勤勉读书,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进士,一路做官做到了知府。只是老子英雄儿子却未必是好汉,傅世隆的儿子名叫傅珏,他从小就不爱好读书,不求上进,毫无远大目标。傅世隆见儿子这样,却也无可奈何,只得由着他。

傅珏渐渐长大了,成年之后,傅珏无所事事,每天闲坐在都市街道边的茶楼酒肆中,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其中也有做官的人骑着马或是坐着轿子从楼下经过,傅珏便看着他们,一一点评这些人将来能坐到什么官职。刚开始时,人们认为他只是闲来无聊,随口乱说而已,不想后来却发现他点评的那些人,果然做的官与他预料得丝毫不差。

有人惊讶地问傅珏:“你什么时候学会了相面之术?”傅珏却直摇头:“我可没有学过什么相术。”别人就不理解了:“那你给那些人相面,评点他们做官,怎么那么灵验呢?”傅珏笑道:“我自得于心,我也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他越是这样说,别人越是不相信,觉得傅珏可能只是不想告诉别人真相。

傅珏后来去了山东青州,在这里他遇见了一个名叫王曾的书生。这一年王曾刚刚参加乡试,傅珏有意无意在考场外偶然遇见了他。傅珏送给王曾一双笔,郑重地交给王曾,对他说道:“这一科乡试,公子一定会独占鳌头,将来还会大魁天下,官至宰相。等公子发迹了,可不要忘了照顾照顾我啊。”

旁边的人听到了傅珏的话,都觉得荒唐,甚至当面嘲笑了起来。可是傅珏却视若未见,一心与王曾定交。王曾家境贫寒,傅珏将身上的钱全给了王曾,让他可以专心参加乡试。王曾也正缺钱,傅珏的出现,正好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这一段时期,王曾生活上全靠傅珏接济。

说起王曾,他的祖上可是名门世家,属于太原王氏的一脉。王曾的祖上世居泉州,是“开闽三王”之一的王审邽的六世孙。可是世家从唐朝以后,就逐渐没落,王曾的祖父为了躲避战乱,也在唐朝末年来到山东青州,定居于此,早已没有了世家旺族的荣光。而且王曾在八岁时,他的父母就双双去世,成了孤儿。好在叔父王宗元为人仗义,收养了王曾,让他读书成人。

王曾从小就十分聪颖,才思敏捷,不同常人,据说这和王曾的父亲不无关系。王曾的父亲虽然读书不多,但是十分爱惜字纸,只要看到地上有人扔弃的废纸,他一定会捡起来,抚平洗净烤干,将这些纸好好保存起来。天长日久,家中积攒了成千上万张字纸,这一年,王曾的母亲有了身孕,一天晚上她梦见了孔圣人,孔圣人告诉她:“因汝相公爱惜字纸,阴功甚大,我已奏明上天,遣弟子曾参来生汝家,使汝家富贵非常。”王曾的母亲醒来,将这个梦告诉了王曾的父亲,不久之后王曾出世,其父便给这个孩子取名王曾。

王曾年少聪颖,又勤奋好学,后来拜同乡大儒张震为师,很快就以诗文名动一时。当时的文学家杨亿读了他写的文章,交口称赞:“真乃王佐之器(这真是辅佐帝王的人才)。”所以傅珏这时候断言王曾会大魁天下,前程似锦,似乎的确独具慧眼。

这一科乡试,王曾果然得了第一,此后的会试、殿试,他也都得了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连中三元”。王曾考中之后,不忘叔父养育之恩,他考中后向宋真宗谢恩,谈及家世时说:“遂忝第一,皆先世积德,大人(叔父)教训所致。”对叔父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后来当上宰相后,他还上书皇帝请求给已过世的叔父求取封号。

有这样的感恩之心,对于当初大力接济自己的傅珏,王曾自然也回报良多。王曾后来一直把傅珏当作自己的兄长,终身不少替。王曾一生三度拜相,政绩显赫,曾经规劝宋真宗造天书修宫殿,在宋仁宗在位时用计谋赶走权臣奸相丁谓,朝廷倚以为重,被封沂国公。他临死之前,空中有一颗巨大的流星划过,死后宋仁宗辍朝两日,赠侍中,谥号“文正”。

1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