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话“自不噉自好,雷公要敲倒”是啥意思

支氏渊源 2024-04-04 06:32:21
义乌民间方言俗语趣谈第一百五十四篇 “忠臣一世苦,奸臣一几苦”“自不噉自好,雷公要敲倒”

释义:这句义乌方言是老百姓从民间艺人唱道情和看演戏中得出来的结论,封建帝制几千年,反复演绎着"文死谏,武死战"的故事,忠君报国是文官武将向皇权臣服的誓言,即使受奸臣陷害身陷囹圄,或战死沙场也在所不惜,满门忠烈的杨家将,精忠报国的岳家军,莫不如此。而奸臣秦桧,和珅之流靠拍马迎合皇帝欢心,一生高官厚禄,享不完的荣华富贵,虽然死后身名狼藉,遗臭万年,但也只是一记苦(意即只有一时之苦)。这是历史的不公,批判封建帝制的皇权至上的诟病。

义乌话的故事*

《义乌梅麓文人多风骨》

讲好浙中故事,弘扬地域文化。在华夏地图版面上,浙江区域面积位列各省区倒数第三,排序台湾,宁夏之后,人们戏称小省份,大浙江:民营经济活跃,人均GDP居前三。 浙中义乌,一个弹丸之地,黄泥坡走出一群鸡毛换糖人,拨浪鼓摇出一片新天地,小义乌,大世界! 义乌有句俗语:自不噉自好,雷公要敲倒。用官宣语言表述:谁都说自己家乡好。

聊起义乌的古今文化,各地乡贤名流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绝不虚诞妄言。 赤岸人说悬壶济世的朱丹溪故事,民间艺人三日三夜说不完。 神坛村人为有当代文化名人冯雪峰而自傲。 冯雪峰才华横溢,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坐过国民政府的牢;在上海和鲁迅交往甚笃,在延安和丁玲河畔共月,解放后是党的文化战线一面旗帜。

说完义乌赤岸,义乌陇头朱乡贤很淡定:要说生前身后善始善终的当数囧拉清吏名臣朱之锡。 朱之锡(1623—1666),字孟九,号梅麓,浙江义乌义亭镇陇头朱山头下村人。明天启三年(1623),朱之锡出生在北京。儿时的他,都是由父亲重金聘请京都名师为他训导。明祟祯十年(1637),京城因战乱频仍,商业一片萧条,其父的生意十分清淡,家境也日趋衰落。在他15岁那年,全家干脆搬回到老家生活,父亲锄禾日当午,母亲机织天天数。面对这种情况,朱之锡一改以前的贪玩之性,勤奋读书,欲考功名。当年,他就考取了秀才。尔后十年寒窗苦读,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清顺治二年(1645)赴京以首科荐举。次年,24岁的朱之锡名登清朝首科二甲第8名进士,入选庶常馆充庶吉士。庶吉士待遇优渥,是高级官员的后备力量。顺治帝登基后,深感汉儒经典之重要,对这方面的人才也特别重视,他发现朱之锡相当有学问,每问必有答,每答必令他满意,故而对他欣赏有加,让他进了翰林院。顺治四年(1647)朱之锡朝考成绩十分优异,被授以弘文院编修。

最后来说个现代诗人“暗香”朱雪春先生,一个莲花一般纯洁清幽、梅花一般临寒独放的才女;一个清高孤傲,文字堪称第二个江南李清照的传奇网友,就这样离开了我们。老天没有给她健康的体魄,她却给世人留下了无数优秀佳作,一篇篇熠熠生辉的诗词。留下“人前不说伤心事,谁解平生影作双”的自爱自怜和豁达,“流光抛在相思处,蓦然惊觉,十年误”的无奈和感伤。斯人已逝,音容笑貌却依然历历在目。她的妙笔文字,每一字句都像朵朵清幽的荷花,开在那些庭院村落的水中央,开在电脑手机页面,开在文学期刊内页,开在我们的心里。

朱雪春拜师老目学格律诗,生年四十四岁。 四百年前朱之锡倒在治河的任上,享年四十四岁。 天妒英才! 北宋王安石一首咏梅诗: 墙角数支梅,凌寒独自开, 遙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麓文人爱梅花的骨格清奇,不屑与俗流谄媚为伍的品格,才是国之魄,乡之魂。 值此朱雪春君飞天三周年际,借诗喻情,一并遙祭梅麓文坛二位才子才女,为官为民,文人风骨,才是梅麓人无愧的骄傲!

弘扬义乌文化

​犯贱骨头——犯贱,不自爱,作贱自己

烦侬体套——烦个不休

讲话冲侬——说话冲撞别人

各股头筋——与人家行为思想不一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