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开国上将共有五十七位,其中发展得特别顺利、后期职务极高的有两人,分别是乌兰夫和王震。在这五十七位开国上将中,有十七位曾担任副国级职务,主要是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政治局委员等。
然而,能够成为国家副主席的,只有乌兰夫和王震。为什么这两位上将如此受到重用呢?要知道,即便在十位开国大将中,也没有任何一位当过国家副主席;十大元帅里面只有朱德曾担任过这个职务,为何这两位上将能有这样的机会呢?
我们先来看看乌兰夫上将。严格来说,乌兰夫在解放前的具体战功并不突出,甚至可以说是战功最低的上将之一,因为他同时指挥的部队通常只有几百到几千人,实际上也就是师级以下的部队。然而,乌兰夫的优势不在于带兵打仗,在所有上将里面他的情况最特殊:乌兰夫是少数民族将领,蒙古族的出身是他的一大优势。
这并不是说国家在评衔或者安排职务时会特别照顾少数民族的将领,乌兰夫的贡献是实打实的。主要原因是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领导内蒙人民进行武装斗争并保持国家统一,尤其是在1947年,他单枪匹马打破内蒙古伪政权,使得这一广阔领土归于我党领导之下。内蒙古有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乌兰夫利用个人的号召力,在没有大规模战争的情况下,实现了这一壮举。如此惊人的贡献确实不是其他人能比的,毕竟没有别的上将能凭一己之力收复一个省级行政单位。
建国之后,乌兰夫出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继续推动民族团结和当地建设,并且担任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帮助国家解决各地区少数民族问题,充分发挥了他的经验和智慧,贡献非常大。乌兰夫不仅在1983-1988年担任国家副主席,在此之前还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政协副主席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在所有开国上将里面,他无疑是建国后发展最好的一位。
乌兰夫的经历说明了他为什么能在众多开国上将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家副主席。首先,他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贡献虽然不在战功方面,但在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其次,他在建国后的各项工作中表现出了极高的领导才能和政治智慧,不仅在民族事务方面有杰出的贡献,在国家建设和政治事务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再者,乌兰夫作为少数民族的代表,其地位和作用对于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团结具有特殊的意义。
与乌兰夫相比,王震则是红军出身,有着重大战功的指挥型将领。他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战将,早在红军时期就出任红六军团的政委,与萧克将军搭档。两人的资历在所有上将中都非常突出,尤其是在五十七位开国上将中显得尤为突出。在解放战争期间,王震跟随彭德怀,担任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对解放和开发大西北、特别是新疆地区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王震的卓越履历和显赫战功,他在后期的职务发展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王震将军身体硬朗且长寿,这使得他在晚年还能担任重要领导职务,这是许多上将所不具备的条件。
王震担任国家副主席是在1988年,他接替的正是乌兰夫上将。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十周年,而改革开放的关键人物、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七十年代后期复出时,王震将军起到了关键的拥护作用。他与叶剑英、陈云等老领导坚决支持邓小平复出,并拥护后来的改革开放政策,这种支持显得尤为重要。王震在晚年的职务上又有了新的提升,地位非常高。
事实上,在抗日战争时期,王震就带领359旅开发南泥湾,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对新中国经济发展的愿望和想法在晚年仍然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1988到1993年,王震出任国家副主席一职,继续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王震的成功不仅是由于其显赫的战功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更重要的是他在关键时刻对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拥护。他在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都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些成就为他在新中国的领导层中赢得了重要地位。
与此同时,他在改革开放时期对邓小平的支持,以及其在经济建设中的远见卓识,使他在晚年仍然能够在国家领导层中发挥重要作用。王震的经历和成就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卓越才能,也体现了国家对有贡献的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度重视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