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全军统编,中原野战军第4、9纵队和豫西军区等部队奉命合编为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由原陈谢兵团司令员陈赓担任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委。
第4纵队是中原野战军的主力纵队,不仅战斗力强,部队规模也大,中野纵队大多下辖2到3个旅,但第4纵队下辖4个旅,分别为第10、11、13、22旅。
在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时,第4纵队被一分为二,以第10、13旅为基础再加上豫西军区的部队组建了第13军;以第11、22旅为基础再加上起义部队第110师组建了第14军;第15军则是由第9纵队直接改编而来的。
第13、14、15军三个军的军长是清一色的湖北人,都出自红四方面军,建国后又都成为了开国中将。
第13军军长由原第4纵队第10旅旅长周希汉担任,第14军军长由原第9纵队政委李成芳担任,第15军军长由原第9纵司令员秦基伟担任。
周希汉是湖北麻城人,14岁就参加了革命。17岁那年,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看中他身上的那股聪明劲,觉得他是可塑之材,便把他调到红四方面军总部做参谋。
在做参谋的这段时间里,周希汉跟随徐帅学习了不少打仗的真本事。在1933年周希汉就曾用军号唬住了敌人的3个团。
当时周希汉正担任红9军的作战科长,而红9军奉命追击被击退的敌军,当时周希汉率领军部直属队在队伍的最中间行进。
但作为开路先锋的红25师为了更快地追击敌人换了条道追击,而直属队对这一情况并不了解,还是按照之前计划的路线追击。
就这样,直属队不知不觉追上了敌人断后的部队,可当时的直属队主要以机关干部、通信队、号兵和勤杂兵等为主,战斗力不是很强。
如何对付这何敌人呢?周希汉思忖着,突然看到号兵别在腰间的军号,周希汉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敌军现在是溃退之敌,可以先让号兵们分散开来,拼命吹号,然后让其他战士高声呐喊冲向敌人,营造出我主力进攻的气势。
果不其然,周希汉用这招先后唬住了敌人的3个团,俘虏了两千多号敌人。抗战爆发后,周希汉被分配到陈赓的386旅工作,成为了陈赓麾下的得力干将。
在解放战争时期,周希汉指挥部队在战场上击毙或俘虏了国民党军9位中将及55位少将。建国后,周希汉被提拔为海军参谋长,1955年周希汉被授予中将军衔。
李成芳是湖北麻城人,15岁参加红军,20岁就担任了红四方面军第271团政委,而红271团是当时红四方面军绝对的主力团。
抗战时期李成芳曾担任太岳纵队第1旅旅长,1945年8月上党战役爆发时,李成芳正患重感冒,接到上级命令后,李成芳立即从病床上爬起来,率军出击。
在行军途中,因为身体乏力,李成芳有些支撑不住,便让警卫员把自己绑在马背上,就这样李成芳坚持到了预定作战地点。
抵达作战地点后,李成芳像突然好了一样,迅速投入到战斗中,此次作战,李成芳率部俘虏了敌军一千余人。
建国后李成芳先后担任了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及第一政委,1955年李成芳被授予中将军衔。
秦基伟是湖北红安人,13岁就参加了黄麻起义,17岁已升任红四方面军总部手枪营二连连长。1933年秦基伟调任红江县军事指挥长,仅用半年的时间,秦基伟就拉出了一支两千余人的游击队。
后来这支部队被改编为红四方面军总部的警卫团,秦基伟也就被任命为警卫团团长。之后还曾担任红四方面军补充师师长,成为这三位军长中唯一在红军时期担任师长的一位。
抗战爆发后,秦基伟又奉命前往山西太谷一带组织抗日游击队,在秦基伟的带领下,从最初的300余人17条枪,仅半年多的时间就发展成了5000余人的秦赖支队。
抗美援朝时期,秦基伟率领志愿军第15军奔赴朝鲜战场,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在此次战役中,第15军在上甘岭坚守了40多天,顶住了“世界战争史上最猛烈的一次火力攻击”。
1955年秦基伟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恢复军衔制后,秦基伟又被授予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