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航班锐减,真相究竟是谁的锅?
近日,大陆民航局公布了2024年冬春航季的数据,两岸航班锐减的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从去年的900多班降到今年的700多班,航点更是从33个减少到21个。表面看似一串冷冰冰的数字,背后却牵扯着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两岸故事。究竟是谁在阻碍两岸交流?答案,早已写在现实中。
民进党为何成了“航班杀手”?
两岸航班本应是一座连接两岸同胞心灵的桥梁,然而,这座桥似乎被人为地“限高”了。从历史上看,两岸民间交流曾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特别是在马英九执政的8年间,两岸旅游和文化交流蓬勃发展,吸引了无数大陆游客赴台游玩。**台岛旅游行业不仅赚得盆满钵满,岛内民众对大陆的了解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加深。
然而,这一切都在民进党上台后戛然而止。蔡英文当局可谓“剑走偏锋”,从大幅削减大陆游客赴台开始,到中断高校交换生和学者交流项目,再到疫情后迟迟不恢复正常往来。**“小三通”都被一拖再拖,堪称对岛内民生诉求的精准漠视。**对金门、马祖等地方居民而言,这样的政策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寒冬,让本就不温暖的日子更加难熬。
那么,民进党究竟图什么呢?答案其实很简单:选票。民进党通过煽动对大陆的敌意,为自己赢得政治资本,却忽略了这种短视的操作,只会牺牲岛内民众的福祉,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对“善意”的呼吁,是“甩锅”还是“洗地”?
面对两岸航班减少、交流不畅的问题,民进党当局并未反思,反倒试图把锅甩给大陆。台“海基会”新任董事长吴豊山的发言就充满了“既想要又不付出”的戏剧性逻辑。他表示希望两岸“堆栈善意”,共同迎来“花明柳暗”的局面,但对“九二共识”却只字不提。
**朱凤莲的回应可谓一针见血:**承认“九二共识”,两岸两会恢复协商,这是一切的前提。**否则,光靠“喊话”是无法筑起信任桥梁的。**毕竟,大陆已经多次释放善意,从恢复部分航班到力促“小三通”的落实,但民进党当局的反应却总是令人失望。台当局嘴上高喊“花明柳暗”,实则依旧在炒作“两国论”,将两岸交流当作政治筹码。试问,这样的“双面操作”如何取信于人?
民进党的策略,最终会害了谁?
从蔡英文的“大刀阔斧”到现任民进党当局的“软钉子”,他们的政策逻辑看似天衣无缝,实则漏洞百出。**一方面,他们以“防卫台岛”为名,切断与大陆的沟通渠道;另一方面,又在岛内经济、民生受影响时,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这不仅让台岛民众的福祉成为牺牲品,还让两岸关系雪上加霜。
民进党的政策真的能为台岛带来好处吗?显然不能。事实上,**越是人为制造对立,越会让岛内民众的生活陷入困境。**从旅游业的萎缩到教育文化交流的中断,这种“闭门造车”式的政策只会让台岛逐渐失去发展的机遇,进一步加深与大陆之间的差距。
两岸交往,未来何去何从?
两岸同属一个民族,同属一个国家,这是一段再明确不过的事实。航班锐减的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民进党当局对大陆的敌意,更是对岛内民众福祉的忽视。**民进党可以选择继续“装睡”,但终究无法逃避两岸同胞对和平发展的共同诉求。**毕竟,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任何逆流而行的力量,终将被时代抛弃。
所以,民进党啊,与其“甩锅”大陆,不如趁早正视现实。毕竟,“小三通”的桥断了,还能重修;而两岸同胞的心若凉了,可就真不好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