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杨振宁的长短没什么了不得

王旭明 2023-11-14 15:03:22

说说杨振宁的长短没什么了不得

——社会语言现象漫谈之三

王旭明

最近,杨振宁因为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中国科学院院士又一次成为舆论热点。此前,关于杨先生的各种议论始终未断,有关于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排名问题,有其回国动机和目的的揣测,还有对其发表各种观点的质疑,当然也有其以82岁高龄迎娶28岁妻子的议论等等。我认为所有这些议论只要不涉及人身攻击或者造谣污蔑,就是正常的人际间话题交流,表达下看法而已,没什么了不得的。

不容置疑,杨先生是一位在学术和事业发展的多方面卓有建树的人物。1957年因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并被实验证明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还有,他对中国当代社会发生的问题有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他说:“现在很多教授不愿意给本科生上课,但我觉得,给本科生上课很重要。我也希望我能够带动更多的人。”于是,他以81岁高龄给本科学生上课,并花两个小时认真备课。等等。问题是,对这样一位卓有建树的人物,是不是完美无缺和一点毛病就没有了呢?显然不是。从常识上来说,除去个人私生活外,无论先生多伟大,他的表达都难免有偏颇之处,他的行为都难免有不当之处,既然有,网民和公众做这样或那样的讨论,都在情理之中。

一方面,杨先生一次又一次引起人们非议,是他自身的经历有明显不足所致。比如,有人提出虽然杨振宁父亲当初强烈反对他放弃中国国籍,但他还是放弃了。既然他说自己为“父亲到临终时都没原谅我放弃中国国籍”而愧疚,既然他说自己身体里还循环着“父亲的血液”“中华文化的血液”,那为什么在父亲去世后44年时间里都不去弥补这遗憾?为什么非要等到自己九十四岁高龄才想起要“做回百分之百的中国人”?虽然,这个时候办也无何不可;还有人提出与邓稼先、钱学森为代表的爱国科学家典范相比,杨振宁晚年“归国”行为中的“爱国”含金量不高,就算不是为名为利,充其量也只是一种“叶落归根”的朴素情怀,没必要非得“升华”到海拔以上几百米的高度。这些看法虽然听起来不那么让喜欢杨先生的人舒服,但也值得我们琢磨一下,而不必盲从。

另一方面,对杨先生的非议引发一些人不满,还因为人们固守着一个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即为尊者讳。在一些人看来,既然确认了杨振宁是一位著名科学家以及诺贝尔奖获得者,就应该是一个完人,不应该有什么缺点和毛病,即使有,也不该议论,议论了就是对其不尊。这样的观念影响中国人生活几千年,形成一种可怕的思维模式:即一好百好,一好遮百丑,这种思维模式,不仅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而且还随着一些成功人士某方面的不足暴露,即使是枝节问题,也会被人神经质式的放大,如同发现新大陆一样街谈巷议,造成更不好的影响。

这方面,我们不妨借鉴下西方人看人断事的方法。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曾吸食“致幻剂”(LSD),此外,乔布斯还有一私生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母女基本上处于“遭抛弃的状态”,乔布斯性格怪异,毛病多多也是公认的。股神巴菲特名满全球,其上镜形象慈祥和蔼、循循善诱,但在中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巴菲特曾和同学一起偷东西、说谎、恶作剧,乃至唆使同学光着身体在高尔夫球场池塘里游泳等种种劣迹。然而,即便公众关注过他们的过去或者成为名人之后的一些争议事件,并不影响他们自身的光辉和伟大。

当然,国情不同,历史发展路径不同,思维习惯不能一下子改变过来,总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当下人们的接受程度。比如在人们心目中的许多英雄和伟人,不能谈及其缺点,甚至粉丝们所崇拜的明星都不行,要考虑粉丝们的心理和接受程度。否则,别说批评就是谈及缺点可能会打口水仗,甚至引发不必要的事端。但,这并不等于我们永远就徘徊在神和鬼之间,要么你就成为神,完美无缺;要么你就是鬼,千夫所指 。其实在神和鬼之间,最广大的群体,是人。人的特点就是有血有肉,有长处也有短处,有完美,有瑕疵,有刚强的一面,也有软弱的另一面,这一切才称其为人。

作为人,毫无疑问,就要说话,就要议论,就要对同样为人的另外的人指三说四。当然,议论也要有规矩,有底线,也要有法则,绝不能说说人的短处就上纲上线,更不能戴帽子、打棍子,甚至恐吓威胁。尤其是名人和成功人士,既然你一位名人,比如杨先生,就应该受得住人们这些议论。毫无疑问,所有这些议论,如果触犯法律,侵犯私权,必须严肃处理,甚至受到法律制裁。

如何掌握议论他人长短是非的度,如何在议论他人是非长短,既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满足了自我表达欲,同时又不伤害他人,选用合适的句子、词语和文字手段,这都需要语文的素养。这些素养要从人的成长中获得,更应当从学校语文教育中给予。由此看,语文课不是可上可不上的,而是必须上、必须上好,前提当然不是当下不少的不合格的语文课。

一个越来越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应当允许人们对成功人士和名人的瑕疵进行指责,甚 至鸡蛋里挑骨头式的讨论,当然,这种指责和讨论一定是善意、建设性和理性且符合逻辑的,从中也提高国民的文明素养和语文素养。

2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