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中的“挫败时刻”,提醒我看见真实的孩子

童行书院育儿 2024-10-12 07:40:42

写在前面:

我曾一度天真地认为,学会了某些东西——包括不限于:育儿理论、管教技巧、心理涵容能力等——管教起孩子来便会得心应手。

然而事实告诉我,假使世界上真有一劳永逸的事,那也绝不会是教育。

每一天,我的孩子都是一个新的孩子。

每一天,她又固守着某些无法被我撼动的天性。

我频繁地经历管教中的“挫败时刻”,挫败感让我不断推翻自己、更新自己,重新审视我和她的关系。

身处鼓励性的环境,

她为何还会焦虑?

读幼儿园时,柚子每天都乐呵呵的。很喜欢上台表演,跳舞或是唱歌。

上小学后,老师为了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会在班上举行各种活动。比如3分钟讲绘本、1分钟英语主题介绍等。

她却从喜欢、享受当众表演,猛的一下,转变为极度焦虑当众演讲。

这个转变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

以至于在第一次面临时,让我措手不及。

在某次即将演讲的前几天,我接柚子放学时,她皱着脸十分不高兴。我询问后,她抽抽泣泣地说她害怕。我安慰了几句,但毫无效果。

在回家十几分钟的路上,她翻来覆去说她害怕,不想演讲。

我说:“如果你真的这么担心,那我跟老师说这次你先不参加了吧。”

她说:“不行,所有的同学都得参加!”

她的社会化属性很强,不愿意做群体里被特殊对待的那个人。

我问:“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

她说:“演讲那天你给我向老师请假,我不去学校了。”

听到她的答案,我目瞪口呆。

到家后她玩了一会儿,情绪稍微稳定些了,我又问她:“你害怕的是什么呢?可以把你想到的画面描述一下吗?”

她说:“我害怕被别人嘲笑。”

我实在没想到是这个原因。

因为“频繁受到负面评价、嘲笑讽刺而自卑,不敢也不愿当众表演或演讲”是我成年后在职场上遇到的一道坎,所以我在养育柚子的过程中,十分在意此事。从小到大,她所处的环境几乎都是鼓励式的。

那么,为何她跟我一样,依然会被同一件事绊倒?

我花了很长时间去反思,难道是在某个我没有注意到的时间里,她曾遭遇过嘲笑?但即便有,次数也不会很多,难道极少发生的事也会造成这样的不良后果吗?

我虽然想不通,但问题还得解决。

我接纳了她的焦虑情绪,并请老师多给我们一周时间做准备。我带着她去图书馆,挑了一本她认为自己有可能讲好的绘本,又花了几天的时间排演。

在这个过程中,她随着对绘本的熟悉,情绪渐渐趋于缓和。

演讲那天效果非常好。老师称赞她是所有小朋友里准备最充分,讲得最好的,给了她大大的赞。同学们也都给了她热烈的掌声。她十分开心。

我本以为,如此正向的反馈,应该能让她改变想法吧?

可到了下一次,英语主题介绍时,一模一样的担忧重新上演。她再次提到,想要请假以逃避演讲。

第三次、第四次,依然。

在一次又一次安抚她的焦虑时,我的心理能量也达到了极限,爆发了深深的挫败感,陷入严重的自我怀疑。

后来我问外婆,小时候的我,碰到类似的事是怎么处理的。

外婆说,你也不喜欢当众表演,那你就选择不去了,不会像她这么纠结、焦虑。

听了这话,我忽然意识到,也许我一开始就归因错误了。

我和她都不喜欢当众表演,或许并非是什么负面评价导致的,而是天性使然。只不过她的社会性比我更强,她不愿意被当成特殊个体对待,而我不介意罢了。

想到这些,我轻松了许多。既是天性,且对他人无害,那便随她去吧。

我继续教她应对焦虑和缓解焦虑的办法,但不再强求她表现得不焦虑,因为真实的她就是会习惯性焦虑啊。

在这一课里,柚子教会我的是,我要有悬置问题的能力。

有些问题没法很快得到解决,它可能会在我的生活里存在很长时间,而我需要学着去耐受这样的无能为力,并保持希望,等待转机。

倘若某些事连转机都不存在,那么就如成都宝光寺大雄宝殿前楹联所言:“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我倾注所有,

她却认为我很轻松?

在柚子5岁前,我的工作十分繁忙,加班很多,压力很大。常常是我下班回到家时,她已经睡着了。

由于长期缺觉和压力,我的情绪状态起伏不定,对她的陪伴实在算不上是有耐心。

辞职的那一刻,我心里想的是,我终于有时间好好陪伴她了。

许多人都说,妈妈全身心的呵护与陪伴,会换来一个充满爱的孩子。我确信不疑。

我体贴地照顾她的生活,十分关注她的情绪。在她遇到困难时,尽我所能接纳她、帮助她。从学习中的困难,到同学交往中的困扰,再到对老师某些行为的不理解……桩桩件件,我都陪她度过。

虽然我一直提醒自己不能以孩子为中心,但当我把陪伴孩子当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时,心理状态还是在不知不觉中滑向了以她为中心。

如果出门见老友,要记得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赶回来接她放学;

她对食物很挑剔,我总要变着花样去满足她,不希望她因为挑食而营养不均衡;

我每一天晚上的时间都是留给她的,从放学到睡觉;

我的休闲娱乐场所都成了儿童游乐场、儿童图书馆、儿童公园、博物馆、科技馆。

……

我们俩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她越来越信任我。

某天她闹着说“作业太多,不想上学”,我一如既往地劝慰她。

她完全不为所动,反问我:“爸爸要上班,我要上学,我们都好累好累,为什么你可以待在家里这么轻松?”

我一时呆住。

心里升腾起无限的委屈,继而是挫败:我几乎把我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给了她,她却这样认为?

但理智告诉我,柚子只是讲出了她看到的东西。

为了晚上的专注陪伴,我会趁她在校期间完成一切家务和居家工作。

没能让她看到我真实的模样,这样做真的对吗?

我尝试让她知道,她看不到的时候,我都在做什么。

有段时间,我在小区里做社区团购,会在周末时让她跟我一起去给邻居送货。她很羞涩,但又跃跃欲试。善良的邻居们对于孩子送货,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友善,会称赞她,所以她送货成功后会非常兴奋。

我做线上社群时,偶尔晚上也需要答疑。我会抛下正在写作业的她,告诉她我得去忙一会再回来。

后来我开始写作,我会把写好的儿童小说打印出来给她看,请她作为读者给我点评。也会把编辑的退稿信向她展示,笑嘻嘻地告诉她我投稿失败了,不过我会继续写。

此后她不仅没再说过那些话,看我的眼神逐渐有了崇拜,她觉得妈妈就像绘本里说的,真是个“超人”啊。

在这一课里,柚子教会我的是,我要相信小小的她,也能够理解真实的生活。

我应当让她看到父母真实、完整的生活状态,让她明白我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认真地对待生活。

我帮她分担学习压力,

换来的是她的过度依赖?

读小学后,柚子在学习上并不顺利,每个阶段都会碰到不同的困难。

当我去看她的书本以及老师布置的作业时,发觉现在的孩子比起二十多年前的我,所学要难上许多。

由于柚子天性不太耐受压力,面对陌生的东西容易焦虑。我抱着怜惜的心情,想着先帮她分担一部分学习压力,等到年岁渐长后,再让她把压力接过去。

于是替她规划学习任务,帮她补充不足处,教她学习方法,帮她度过难关。

这样持续到了三年级,我沮丧地发现,她不仅没有如我所愿,逐渐承担起学习的压力,反而变得越来越依赖我。

比如,每周要背的单词,只要我没有陪她一起背,她就直接撂挑子。

我问她为何不背。

她说:“你不在,我不会。”

再比如,需要订正的作业。

我说:“你先尝试自己订正,实在想不出来再问我。”

仅仅过了三五分钟,她就会找来我:“我真的一道题都想不出来。”

听到这些,我为之气结。

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以前的我,为她考虑得过于周全了?

人的部分天性是好逸恶劳的,生活如果舒适周全,她当然愿意一直停留在这种“好感受”里。

而对于学习上的困难和挫折,但凡碰到,就希望有人尽快能把她从这种“坏感受”里解救出来。

究其原因,她的心理调节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

《光有爱还不够》里说:“父母之爱是一种有力量的爱。这种力量体现在父母要去承接孩子被剥夺快乐时的痛苦,以及管教过程中带给父母自己的痛苦。”

我想到过去的自己,不愿“承接孩子被剥夺快乐时的痛苦”,因而采取了帮她承担大部分学习压力的做法。

表面上看她确实较为开心地度过了几年小学生涯,但在现实的大环境中,学习的压力终归是逃不掉的。

我为她打造的舒适区,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

让她逐渐获得压力调节能力,能够较好地面临未来的压力挑战,才是更重要的。

当她再一次对我说:“妈妈,你给我压力了”的时候,我告诉她,每个人活着都会有压力,爸爸妈妈需要承担家庭经济的压力,而你需要承担学习的压力。我们一起想办法,化压力为动力,而非让自己被它压垮。

在这一课中,柚子教我的是,孩子在一定程度上经历痛苦与学会承担压力,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父母勿因自身曾遭遇过度的痛苦与压力,便矫枉过正,希望孩子完全不必受苦。观察痛苦与压力的程度,让它们在对孩子成长有益的范围内即可。

后记

以上是我经历的育儿“挫败时刻”中的一部分。

我大胆地展示给大家,是想说学再多育儿知识,也没办法打包票能教养出一个优秀而完整的的人。

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家长也有各有创伤与缺陷。

但这些令我感到难堪、挫败的时刻,在不断提醒我:你的孩子独一无二,你要看到真实的她,根据她的具体情况去做调整,不要迷信任何一种育儿方法与育儿“金句”。

相信自己的感受,你就是你的孩子最好的妈妈。

经历挫败,才能成长。

但一味让孩子“成长”,可能适得其反。

怎样让孩子找到舒适的状态,怎样让孩子提升抗挫力,怎样让孩子自主自驱,不再被外界评价裹挟?

「通识思维」,就是这样一把,让孩子通往更大世界的钥匙。

什么是通识思维?为什么它会让孩子拥有更完善的价值观,更有逻辑性的思辨能力?

欢迎下方扫码了解哦~

作者 | 苏旷

自由撰稿人,网络小说作者

微信改版啦!

互动话题

育儿过程中,你有遇到过什么挫折吗?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想法!

如何搜索文章

在公众号文章列表页面,点击右上角处,输入关键词,可搜索过往文章。

拓展阅读

《出走的决心》,让我看到了被困的妈妈高情商就是会说话?关于情商培养,你可能努力错了方向听郝景芳谈:特长生,幼升小、小升初的学习生涯如何规划?如何激励孩子学习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zhangqing@tongxingschool.com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