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有家长问,为什么现在抽动症这么多?其实和“吃”有很大的关系,抽动症反复不愈,简单说就是吃出来的,属于“富贵病”。
现在物质充沛,想吃什么有什么,南方的食物可以到北方的餐桌上,国外的食物可以到餐桌上,反季节的食物也可以到餐桌上。
现在养孩子又大多娇惯,生怕孩子吃的不够,吃的不好,长个子慢。
但是呢,小孩子脾胃娇嫩,还没有发育完全,吃进去太多,尤其是一些肉类、油炸、甜腻不好消化的食物,很容易就把脾胃搞坏了。
就像小马拉大车,孩子根本消化不了,堆积在胃里,就会生湿、生痰、生热、生风。
“百病多为痰作祟”,抽动症究其根本也是“痰”的问题。
这个痰呢,其性粘滞,凝聚于体内,随着气机升降出入:
上犯清窍则眨眼弄眉、鼻子抽搐、撅嘴;
上犯咽喉则清嗓子、喉间异常、口出秽语;
流窜经络则肢体痉挛、抽动;
痰阻心窍,心神被蒙则注意力不集中,行为怪异、口出秽语。
所以中医治抽动围绕一个核心——健脾平肝,祛风化痰。
之前看过一个小男孩,11岁,6岁半开始出现挤眼睛,慢慢发展出更多症状:努嘴、清嗓子、扭肩膀,伸脖子等,这些症状变来变去,时好时坏。
详细询问生活饮食情况,果然啊,小学之前奶奶带,非常溺爱,孙子想吃什么统统满足,导致特别挑食,不吃青菜。
这几年因为抽动的问题,看了很多地方,病情没有得到控制,孩子脾气还越来越大,任何事只不要不合他心意,就大哭大闹,生气。
就这样抽动症一直反反复复,症状越来越多。
刻诊:患儿肢体抽搐频数,动作幅度小,上肢为甚,注意力不集中,形体消瘦,神气怯弱,挤眉眨眼,喉中痰鸣,挑食,二便尚调,夜寐安,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数。
辩证:脾虚肝旺,痰湿中阻。
治以:柔肝健脾,化痰开窍。
组方:太子参、炒白芍、茯苓、炒白术、石菖蒲、陈皮、桂枝、制南星、炙甘草。
嘱家长避免患儿过多接触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每天抽取半小时陪同患儿专注练字,少责骂,多陪伴。
饮食上注意清淡为主,适当进补一些补脾健脾的食物,比如山药。
《本草纲目》对山药的记载是:“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
因为山药的作用温和,不寒不热,所以对于补养脾胃非常有好处,适合胃功能不强,脾虚食少、消化不良、腹泻的人食用。
调理结果怎么样呢?
二诊:清嗓减少,精神、食欲好转,其余症状同前,上方去制南星,加蝉蜕
三诊:面部抽动明显减轻,动作幅度小,注意力较前集中,上方去石菖蒲,加炒麦芽、钩藤。
四诊:抽动症状基本消失,诸症皆消,偶尔紧张出现轻度眨眼,继续巩固调养,采用间断用药+食养等方式,加强脾胃运化,半年后完全停药,随访未见复发。
按语:
本例患儿脾胃被饮食所伤,运化失常,津液不能输布而成湿成痰。
小儿肝常有余,脾既已虚,则肝木得以乘之,内动成风,肝开窍于目,脾主四肢,主肉轮,故见四肢抽搐、挤眉眨眼诸症。
又因风善行而数变,加之痰蒙心窍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形体消瘦,神气怯弱,皆因脾虚不能化生精微以供养。
因此,调理就要做到3点:
1.化痰,把已经形成的病理产物消掉,控制抽动症状;
2.柔肝,让肝气调达不郁,让肝火消退,肝的疏泄正常,则身体能化浊排痰,能助脾胃运化;
3.运脾,让脾能恢复健运,则湿邪不生便无痰可聚。
如此病根一除,抽动也就不会反复了。
这个孩子后来为什么没有再复发,主要就是脾胃变得强壮了,孩子在巩固调养阶段,妈妈有每天给他冲一包山药粉,大家不要小看山药这个很平常的食物。
益气补脾,山药当仁不让!
山药口味甘甜,性质滋润平和,归脾、肺、肾,能补益脾胃、生津益肺,特别适合秋季食用。
养好脾胃这个后天之本,体质强壮了,抽动症才能不反复,孩子就能少生病,家长也省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