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蝶掌门人,还能“砸”什么?

青橙财经 2024-11-08 11:42:21

作者丨青风编辑丨六子

“中国企业管理软件不仅百分之百能替代国外软件,还能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与管理模式创新!”在最近的金蝶2024全球创见者大会上,金蝶集团董事会主席、CEO徐少春一番“数智化转型五项修炼”的说法让不少人耳目一新。作为在软件行业驰骋三十余载的老将,徐少春见证了行业兴衰交替,也率领金蝶翻过一座又一座雪山。从财务软件到ERP,从ERP到云转型,徐少春一次又一次抡起铁锤,“砸”掉旧理念,也“砸”出三个时代。在徐少春身上,“砸”成了不折不扣的标签。但客观来说,最近几年,金蝶的发展没有兑现用云模式“再造一个金蝶”的诺言,持续的亏损不仅压得公司喘不过气,也让其市值相较高点跌去三分之二以上。金蝶似乎陷入了转型带来的某种阵痛,何时能有所突破?外界仍在等待徐少春给出确切答案。

01

「敏锐的嗅觉」

“一部金蝶创业史,半部中国软件史。”时间拨回到1993年。那时的中国经济正处在快速车道,众多中小型企业迅速崛起,涉及赛道甚广。与此同时,企业对财务软件的需求也呈现井喷之势。但那时,财务软件行业有个普遍现象,市面上使用的软件大多依赖进口,像甲骨文(Oracle)等软件商在中国市场份额较高;另一边,国内的财务软件商大多基于DOS系统开发,只能满足基础的记账功能。如何在这样的条件下打出差异化?徐少春瞄准了Windows系统。当时,微软推出Windows 1.0,并推出Windows简体中文版,徐少春觉得机会来了。不过,国内很多专家预测,由于Windows上手操作较难,短时间内难以完全替换DOS系统,至少几年后才会普及。徐少春管不了这么多。趁这个机会直接弯道切入,徐少春最终和他的团队在1995年正式把“金蝶财务软件For Windows 1.0版”推到台前。后来的故事大家熟悉不过。Windows渐渐成为市场主流,金蝶也跟着赚了个盆满钵满,徐少春本人在圈内的影响力迅速提升。尝到甜头的徐少春怎会就此收手。他在一番调研后开始入局ERP领域。与财务系统不同,ERP概念是彻底的舶来品,SAP等海外巨头布局很早,比如其在1998年就推出“灯塔计划”,向各行业头部企业推介ERP系统,海尔、联想等一批企业为之吸引。但是,海外ERP产品虽然符合国际化要求,但对中国企业们来说,其产品本土化程度不足,上ERP就面临着又难又贵的问题。这一背景下,徐少春嗅到了商机。很快,徐少春把用友ERP技术核心田荣举、SAP中国区副总裁黄骁俭等人挖来,后来又干脆并购了国内首家ERP供应商开思。金蝶的ERP布局渐渐成势。

*图源网络连续吃到这两次时代红利,金蝶也在2001年登陆香港联交所创业板,徐少春从无名之辈正式转身为行业大佬。上市后的前10年,金蝶的发展遍地开花,业务做得有声有色,靠销售ERP软件就把营收从2亿做到了20亿元。但就在这之后,命运似乎和徐少春开起了玩笑。2012年前后,伴随互联网和云计算的爆发,企业办公逐渐向云端靠拢,软件行业发展走到十字路口。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销售ERP软件开始行不通。随着ERP市场增速放缓,金蝶在2012年遭遇上市以来第一次亏损,营收下滑7.6%,净亏损2.26亿元。金蝶突然间迎来“至暗时刻”。与此同时,海外巨头SAP、Oracle等也开始尝试转型,“上云”成了大家鼓足勇气后的必然选择。子弹上膛,已无回头路。徐少春决定抡起大锤,给金蝶砸一条明路出来。

02

「转型的困惑」

2014年,在竞对用友推出“用友云”后,徐少春大锤一挥,亲手砸掉了服务器并宣布成立“ERP云服务事业部”。毫不夸张地说,这个举动是金蝶发展史上的转折点,也是徐少春经营企业的一个缩影。2017年,徐少春砸了自己的老板椅和象征性的“ERP”,宣告和传统软件老业务彻底告别。四年后,徐少春又抡起铁锤,砸掉被旧理念“卡脖子”的手。

*图源网络一次又一次的“砸”,也是一次又一次的“破”。不破不立,徐少春驾着金蝶这辆车向“云”狂飙疾驰。后来,金蝶云苍穹、星瀚、星空、星辰系列矩阵逐一亮相,覆盖起大中小各类型企业。短短几年时间,金蝶云业务占比也水涨船高。2020年,云业务首次超过传统ERP业务。到今年上半年,云业务占营收比重已超过83%,真正牵一发动全身。故事发展到这里,转型的实际效果当然需要一些具体指标来做支撑。但遗憾的是,不仅我们没有发现这些指标,徐少春本人也没有找到。在今年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徐少春直言,“中国企业软件的‘SaaS黄金十年’已经来临,公司预计2025年实现盈亏平衡”。言外之意,金蝶的云业务至今还深陷亏损的羁绊之下。事实上,金蝶掌门人说得还是保守了一些。数据显示,2020年-2023年,金蝶的归母净亏损分别为3.35亿元、3.02亿元、3.89亿元和2.1亿元,累计亏损超12.3亿元,一举蚕食了2017-2019年三年期间创造的近11亿元利润。今年上半年,金蝶归母净利润增长23.17%,但仍未实现盈利,且2.18亿元亏损中云服务占比是最多的,转型过程中的压力体现的淋漓尽致。另一方面,在云服务领域,拿下大型企业一般才能掌控主动权。但从实际业务结构来看,徐少春对大客户“花开满树”的理想仍然落空。以数据披露相对详细的2023年报为例,金蝶在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云服务收入上分别为9.81亿元、19.52亿元和10.8亿元,中型企业仍占据金蝶核心地位,大型企业收入甚至不足小微企业。在身旁一众新老对手环伺下,徐少春肩上的压力可想而知。在一些场合上,徐少春多次提到,金蝶在很多大型企业、超大型企业方面已经替代甲骨文、SAP,有信心成为大企业市场第一品牌。掌门人苦心孤诣,或许他比任何人都想找到那把能让金蝶重新“支棱”起来的钥匙,扬眉吐气一把。

03

「救命的稻草」

眼见云转型收效不佳,徐少春又把大锤“砸”向了AI和出海,借力跳向这个全新的时代。在几天前的这场全球创见者大会上,金蝶发布了“苍穹APP”,号称“国内企业管理领域的首款AI原生移动应用”。徐少春也表示,数智化转型不是锦上添花、也不是雪中送炭,而是一场释放巨大禁锢价值的全面管理变革。实际上,从AI概念兴起以来,徐少春不仅希望AI可以为企业提供具体的服务,更希望用AI链接SaaS,覆盖多方面的企业级应用场景。比如,在2022年,金蝶推出“AI+RPA+大数据+人格化”等技术融合的数字员工,2023年又发布了企业级大模型能力平台——金蝶云·苍穹GPT等。今年5月,金蝶还高调举办了金蝶云苍穹峰会,现场发布了一款号称“AI新物种”的Cosmic。用徐少春的话来说,“要让每家企业、每个用户都有一个超级智能的AI管理助手”。但客观来看,经过AI前期的“疯狂”过后,大模型本身的争议就不少,金蝶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和实际效果很难具象化。而这个理性的周期到底有多长,金蝶在这个过程中能否为企业催生更多开箱即用的AI应用,这些并不好评估。另一边,AI大潮下,国内SaaS市场的竞逐愈见激烈。除了用友、浪潮等老对手外,互联网巨头们TO B业务逐渐下沉,华为等技术巨头也入局其中,并通过AI技术焕新智能化体验,部分产品和服务已经得到认可。如此角逐下,国内市场显然已无法满足金蝶们的需求,出海成了新的战略高地。去年8月,金蝶成立了国际业务部。今年7月,金蝶还在新加坡设立了分公司,并把版图扩展至泰国、越南、印尼、菲律宾等地。在金蝶30周年庆典上,掌门人徐少春曾宣布,要在2026年突破东南亚市场,力争做到亚太地区第一,到2030年还要做到全球第五。理想虽好,但参考此前厂商们的经验来看,出海之路上,地缘政治、财规税法、宗教文化、品牌认知等考验一个也不会少。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背后,行业格局很可能就此重新洗牌。命运齿轮的转动总是很神奇,曾经有多辉煌,现在就有多唏嘘。对于在迷雾中艰难找寻前路的金蝶来说,尽管脚步一刻也没停过,但“三年再造一个金蝶”的承诺仿佛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今,一向情怀拉满、走到哪“砸”到哪的徐少春,又来到新的转折点上。徐少春总说,中国企业软件SaaS的黄金十年已经来临,这句话像极了他在给自己打气。但没有人知道他会把金蝶这家企业带到哪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