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俄罗斯姑娘嫁南京,结婚只收公婆1万块的红包,还拒绝办婚礼

大番茄说说哈 2024-11-21 03:48:28

"在南京,有这么一位俄罗斯姑娘,不要彩礼,不办婚礼,只收了公婆1万块红包就嫁人了!"这就是今天要说的主角卡佳。

此刻的她,正坐在南京家中的沙发上,一边逗弄着一岁多的混血女儿婼霖,一边用俄语哼着摇篮曲。

谁能想到,这个能说一口流利普通话,还会几句南京话的俄罗斯姑娘,现在的生活这么有爱又温馨。看着老公手忙脚乱地帮女儿换尿不湿,再想想自己当初在俄罗斯的生活,简直判若两人。

"很多人都说我们闪婚太草率,可我觉得遇到对的人,时间长短真的不重要。"26岁的卡佳眨着大眼睛说道。在她看来,婚姻不是车子房子的堆砌,也不是排场宴席的比拼,而是两颗真心的相遇。

每当朋友圈晒出他们的日常,总有人羡慕地问:"你们这跨国婚姻咋这么甜啊?"卡佳想了想说:"可能是因为我们都在努力理解对方吧。

看着老公下班回来就主动做饭、洗衣服,周末带着她和女儿去公园散步,卡佳觉得自己赚到了。"以前在俄罗斯,很多男人都觉得家务育儿是女人的事。

但我家这位不一样,他总说要把我们母女俩宠上天。

如今的卡佳,不仅完全融入了中国的生活,还成了朋友眼中的"带娃达人"。教宝宝说中文和俄语的视频在朋友圈收获了无数点赞,而这个来自西伯利亚的姑娘,也在南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我从来不觉得自己吃亏了。"卡佳说这话时,眼神格外坚定,"因为我收获的是一份珍贵的真爱,这比什么都重要。

谁能想到,这段跨国恋情的开始,竟然是因为一场意外。

2017年,卡佳作为交换生在南京师范大学学习。那天骑电动车出了车祸,腿摔断了还做了手术,腿里放了一根钢板。

整天躺在宿舍养伤,连上课都去不了,这让热爱学习的卡佳急得团团转。

"当时就想着怎么提高中文水平呢?"卡佳笑着回忆,"就下载了好几个学中文的软件,其中有一个还能跟中国人聊天的。

"就这样,她认识了27岁的刘云鹏。

第一次聊天,就聊了很久。刘云鹏在南京做国际市场的销售,在西班牙待过好几年,又读过本科研究生。两人的思维方式特别聊得来,于是就约见面。

"那天我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出校门,就看到他站在新买的车旁边,还特意介绍说这是新车。"说到这里,卡佳忍不住笑出声,"当时我还觉得他是不是太爱显摆了。

谁知道,这个看起来有点黑、却意外暖心的男人,就这么闯进了她的生活。刘云鹏不嫌麻烦,一直都是接送卡佳。

吃饭、看电影、逛街,每次都细心地照顾她的不便。

"他不像其他中国男生那样,上来就问你家里几套房、开什么车。"卡佳说,"他更在意的是我们能不能聊得来,性格合不合得来。

就这样,两个人从认识到确定关系只用了一个月。"可能在别人看来太快了,但我觉得遇到对的人,时间真的不是问题。

"卡佳眼里闪着光说。

两个月后,刘云鹏就带卡佳去见父母了。这时候卡佳才知道,原来第一次见面时介绍新车,是因为在中国,男生相亲都会先把车子房子说清楚。

"这反而让我觉得他更可爱了,"卡佳说,"明明是想谈恋爱,却要装作很理性的样子。

眼看着留学签证就要到期,卡佳不想回俄罗斯异地恋。"与其分开,不如在一起。"就这样,认识三个月的两个人,决定闪婚。

"很多人说闪婚容易后悔,但我觉得不是时间的问题,而是两个人的心到底有多诚意。"卡佳坚定地说。事实证明,她遇到了一个既懂浪漫,又懂生活的好男人。

"你说你要嫁到中国去?还是闪婚?"当卡佳跟父母视频通话时,父母的反应却出人意料的平静。

作为一个有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的大姐,卡佳从小就在开明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爸爸是工程师,妈妈是俄语老师,他们一直坚信:孩子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

"怎么选择是你的自由,但你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父母的这句话,让卡佳感动又感激。

回想起在托木斯克市国立大学读中文专业的日子,她就是那个不服输的姑娘。"当时很多人都说中文难学,我偏要挑战。

"课余时间,她躲在宿舍看中国电视剧,对着字幕抄写生词,查读音和意思。就这么一点一滴地积累,她成了班里中文最好的学生。

这股倔劲儿,在她决定闪婚时又体现出来了。当刘云鹏的父母递过一万块红包时,卡佳没有嫌少。在她看来,结婚就是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生活,不需要用金钱来衡量。

"我当时都不知道中国还有彩礼这个说法。"卡佳笑着说,"可能是因为我们俄罗斯没有这个传统,公婆也就没提这事。

婚后,双方父母见面时,卡佳当起了翻译。看着两家人相谈甚欢,她的心里满是温暖。原本以为的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在真诚的沟通下都不是问题。

"很多人说我们闪婚是因为签证到期,但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都觉得对方就是自己要找的那个人。"卡佳说这话时眼睛亮晶晶的。

在她看来,爱情最珍贵的地方就在于,当你愿意为对方改变,对方也在为你付出时,那些所谓的考验,都会变成让感情更深厚的养分。

婚后的生活,就像两种不同口味的菜,需要慢慢调味才能变得可口。

刚开始,卡佳和刘云鹏的交流还挺困难的。他不会俄语,她的中文也不够流利。但卡佳坚持只说中文,"那时候可能说错了不少,但老公从来不笑话我,反而很有耐心地纠正我。

饮食习惯的差异更是考验着这对跨国夫妻。"我们俄罗斯人最爱吃土豆,可中国人天天吃大米饭。"卡佳说。

为了照顾她的口味,老公开始习惯吃土豆,她也学着接受米饭。不过到现在,她还是对鸡爪和动物内脏敬谢不谢,"老公想吃就自己点外卖,从不勉强我。

最让卡佳"崩溃"的,是坐月子这个中国特色项目。"一个月不出门、不洗头、不洗澡?在俄罗斯根本没听说过这种事!"虽然很抗拒,但在老公的"软磨硬泡"下,她还是接受了。

"他说这是为了我的身体好。

婆婆想帮忙带孩子时,这个倔强的俄罗斯媳妇又出人意料地拒绝了。"我觉得婆婆已经辛苦把儿子养大了,现在应该享受自己的生活。

帮忙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如今的卡佳,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学会了几句南京话。她在网上下载菜谱软件学做中餐,变成了地道的"中国胃"。

"其实文化差异没有那么可怕,"卡佳说,"重要的是两个人愿不愿意为对方改变。就像调味料一样,放得恰到好处,才能做出最美味的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