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爸爸的3句话,扎心又现实,点醒了无数人

谷与妈妈 2024-10-22 16:20:48

我有一个朋友大我7岁,在县城的高中当物理教师,每次见到他的时候,他总是温和又从容,

他的妻子也是如此,打扮得简单又得体,说不上漂亮但总是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他还有一个9岁的儿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看着这一家人温馨的场景,我总是发自内心的感慨,原来婚姻到了这个阶段也能这么有活力,原来结婚后的女性也可以明媚照人。最令人羡慕的是,他把儿子教育得很成功,5岁的孩子懂事又礼貌,母亲节会送妈妈礼物,会主动分担家务说一声妈妈辛苦了,总是会抢着提过妈妈手里沉重的袋子。

我曾经问他,婚姻幸福的秘密是什么,因为我经常听到各种对于婚姻的吐槽。对于这个问题,他爱意十足地看了看妻子和儿子,缓缓说道:

“所有的幸福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在于每个人的用心,孩子越小越要引导,认知上去了,他自己会懂。“

为了儿子成家之后也能温馨和睦,他时常告诫儿子三句话。

千万别把妻子当亲人婚姻的本质是什么?从心理学上看,是一种人际关系,是亲密关系的分支;同样地,亲情也属于亲密关系的一种。这两种不同的亲密关系有着同样的特点,比如:陪伴、照顾、理解,这些特质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个体不同阶段的情感需求。

所以,很多人会混淆二者的边界,把妻子当成亲人,这也不足为奇。然而,婚姻从社会层面来看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应的契约,契约缔结的前提是自愿平等,换言之,妻子与你结婚是她主动选择的,是后天的,与生俱来有血缘关系的亲情截然不同。亲情和夫妻间的感情是有区别的。妻子的角色是你的伴侣,从不是你的亲人,当你忽视关系中的边界感,把妻子当亲人时,对她来说,可能是灾难的开始,更是婚姻痛苦的开始。这让我想起,几年前我看的一部令人窒息的影视剧《82年生的金智英》,故事开始于一个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中式分工家庭里,女主金智英的生活就是洗衣做饭,带孩子,照顾公婆。

虽然有的时候也觉得幸福,但更多的时候,金智英感到自己被囚禁了,

“以为绕过这道墙就会看见出口,结果还是墙,换条路也一样”。

这是她婚姻生活的真实写照。

忙碌的生活似乎榨干了她为数不多的人生价值,甚至母亲节都没有时间看看女儿,终于她病倒了,她去看病,医生问她:

“衣服有洗衣机洗,拖地有吸尘器,照顾一个家庭而已,怎么就病倒了?”

智英顿时觉得荒唐至极,她回家讲述自己的经历,本想获得安慰的她才发现老公和婆婆的反应与医生如出一辙,或许这就是她病倒的原因。

在老公和婆婆的眼里,智英的角色并不是妻子和儿媳,是他们的亲人,是每天都应该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亲人,在这样的家庭能不窒息吗?失衡的婚姻又能幸福吗?所以,千万别把妻子当亲人,要当作平等的、相伴一生的伴侣。

永远别把妻子当外人

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影视作品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婆家人排挤、算计儿媳的场景,这样的婚姻无疑是一场悲剧。把妻子当外人的婚姻是压抑而痛苦的。前面我们已经说到,婚姻是自愿缔结的具有法律效应的契约,是两个独立的个体的结合,但是她愿意离开娘家加入你家,成为你的家族里面的一分子,就不应该是外人。并且,把妻子当外人,可能会造成婚姻中的情感疏离(Emotional alienation),情感疏离会减少双方的情感连接以及亲密程度,亲密度的下滑,必定导致婚姻冷淡,这就是分床睡、分居的开始,同时也是婚姻不幸的开始。

其次,如果你总是把妻子当外人的话,你们之间很容易存在信任缺失的问题,所谓的外人,就是不亲密,不能信任的人。如果你都不信任妻子,那她为什么要信任你?陪伴你最久的人,不是你的父母,也不是你的孩子,是你的另一半。父母会老去,父母也有自己的人生,孩子会成家,孩子也有自己的家人要关照。子女和父母都只能陪你一程,那个日日夜夜在你身边,陪伴你的永远是妻子。永远别把妻子当外人,对另一半的交心,就是种自己人生的善因,任何关系都经不起算计。

疼爱妻子、尊重妻子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还记得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现场发表的感言吗,三分之二的内容都是对于对母亲的回忆和感恩,他当时眼含热泪,声音恳切地说到:

“母亲是我此刻最想念的人”。

为什么莫言如此感激自己的母亲?很大程度上来说,没有母亲可能就没有他的今天。在传统文化中,家庭中的两性有着明确的分工,比如,妻子的任务就是照料家庭,相夫教子,满足家庭精神层面的需求;丈夫的任务就是获取经济收益,维持家庭物质层面的需求。男女分工理念明确表示了,家庭教育的重担属于女性。那么,是什么影响着女性对于家庭建设的投入程度呢?当然是丈夫。丈夫爱妻子,家庭就会幸福,孩子就会有健全人格,反之则反。古人智慧结晶之一的《礼记》里也提出过“夫义妇顺”这一理念,夫先有义,有情,妇才有爱,有顺,夫义妇顺才能家庭和美。如果一个男人总是打骂自己的妻子,那么他的孩子很难获得健康的爱,母亲的消极情绪会直观地作用于孩子,孩子可能会性格自卑,可能会暴躁易怒,甚至会婚姻形成错误的认识,因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父亲对母亲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对伴侣的态度,也决定了成年后依恋模式是否健康。

对于孩子来说,父亲疼爱、尊重母亲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Suhomlinski)曾对身为父亲的男人们说:“你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真心喜爱自己的妻子。”

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尤为关键,如果你想让孩子成年以后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一定要让他时刻谨记这三句话,幸福从来都不是天生的,用心才能换来。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