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新中国建国之后,很有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房地产发展的模式可不是现在的这个样子。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老师的住房都是学校分配的。老师是不用花一分钱的,是按工龄来分配的。就是说学校有能力建了新房,或者是哪里空腾出了房子,学校首先考虑的是工龄长的老师或者是优先考虑个别特别优秀的老师。工人的情况也差不多,那个时候我好像还从未听说过有人提及商品房之事,也许那个时候这个词语还没有发明吧!
说句老实话那个时候国家真的很穷,大众的居住环境确实不太理想。在我们乡下还有许多茅草屋存在,小时候我经常还在房屋茅草中去掏麻雀蛋。当然了国家每年也在建造新楼房的,但都是根据当地急需解决的,是有计划的。那个时候房屋建造设计都是比较简单实惠的,所以款式比较单调。不光是房屋就连人们衣着打扮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中山装,只不过布料质地优劣而已。没办法缺钱,国家缺钱人民也缺钱,都是贫穷惹的祸……
改革开放后中国实施了好长段时间的计划经济制度被打破,市场经济制度逐渐引入中国并逐步发展壮大。与此同时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香港的房地产发展模式便顺利引入内地市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入,中国经济也迅速迎来了突飞猛进,全国各地楼盘遍地开花,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生般破土而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加世贸组织WT〇之后,中国经济每年更是以双位数的速度增长。人们有了较多的活钱之后,想要改变自己居住环境的欲望就更强烈了。需求增大了,所以房地产发展更迅猛了。可以说有的地方一年一个新面貌,这还真不是夸张说的。
由于当初是因为国家穷啊,虽然想让老百姓的居住环境好的,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才引进香港房地产的`发展模式招商引资。大量的资本进入内地市场,资本如鱼得水。资本嗅到人们购房的热情,于是乎就疯狂的买地建房。中国建成新房的规模就越来越大。市场经济制度说穿了就是解决供需平衡问题,一切发展问题都交由市场规律来解决。可是当大量的商品过剩问题出现之后,这些大量资源浪费的损失该谁来买单?市场是给不出答案的。
据有人统计中国现有现房六亿栋楼,注意哈不是六亿套房!中国才14亿人口呀,每人一套房也卖不完。更不说还有多少烂尾楼?
现在再回首看看当年引进香港房地产模式真的适合中国国情吗?我们在菜市场去买东西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可是到了中国房地产则是先交钱再说,至于何时能搬进新房则要看别人建房完成速度。你拿我的钱去做生意,我还得赔笑脸,真是哗天之大讥!
结束语:如果我们一直实施计划经济制度的话现在又是啥情况?亦或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又如何?再退一步说尽管实施市场经济,但是我们在其间是不是放松国家的监督权限,任由市场经济泛滥而紧缩计划经济作用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