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游戏”卷土重来:生命不是儿戏荔枝时评

荔枝新闻 2024-11-04 18:00:29

文/胡欣红

(作者胡欣红,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中学一线名师,媒体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儿子这一次,这条命真的算是捡回来的。”近日,湖南益阳有学生家长反映,一种“死亡游戏”在校园流行。该游戏被称为“梦回大唐”或“死亡三秒”。孩子在游戏后迅速晕倒,并曾发出尖叫,伴随满脸冷汗,直到第二天还感觉头痛头晕。还有网友表示,自己侄子的同班同学因玩该游戏休克住院。

图源网络,下同

生命不是儿戏,死亡不能游戏。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流行所谓的“死亡游戏”,却令人心惊肉跳。据医生介绍,“死亡游戏”压迫心脏、抑制呼吸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大脑的血液和氧气相应减少。严重者会导致意识丧失、全身脏器功能停止等,直接危及生命。而且,“梦回大唐”的名称以及参与者的“体验”,让这款游戏更具“渲染”效果和迷惑性。

“死亡游戏”此前就曾在校园流行,又叫“憋气寻宝”“心跳游戏”或“闭气窒息游戏”,最早源于东南亚及我国港台地区青少年当中,20世纪90年代末传入我国,在内地和沿海城市的少数中小学和大学校园传播。

早在2004年,教育部就曾要求坚决制止“死亡游戏”等不良游戏在学生中传播、蔓延。令人遗憾的是,该游戏虽经几起几落,但始终难以完全禁绝。2014年,石家庄一名中学生玩“死亡游戏”后,全身抽搐并意识模糊,经医院抢救后整整吸氧三天才恢复正常;2017年,长沙一名大学生玩“死亡游戏”后昏迷倒地,导致重型颅脑损伤……

游戏本来是一种娱乐,青少年们何以喜欢上这种令人匪夷所思的所谓“游戏”,提醒制止之余,更值得引发深思。

从表面上看,是因为孩子们好奇心重,易被未知事物吸引,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危险防范意识差。但是,孩子们竟然不知深浅到拿生命开玩笑的地步,折射出了更为深层次的问题——生命教育的缺失。倘若懂得珍惜生命爱惜生命,还会对生命如此漠视,热衷于所谓的“死亡游戏”吗?

生命教育一直是教育的重大命题,但贯彻落实却殊为不易。不得不说,囿于种种因素限制,当前的生命教育常常停留于口头说教。或许正是因为“死亡游戏”本身所独有的神秘色彩,对众多处于叛逆期、喜欢“离经叛道”的青少年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吸引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类游戏正是“击中”了青少年心智不成熟,一味追求新奇的心理,危害性和迷惑性很大。

生命是极其宝贵的,不应该被当作游戏的筹码。家长、老师应提高警惕,时刻关注孩子的动态,提醒他们远离“危险游戏”,并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课余活动。社会应当倡导积极健康、尊重生命的价值观,远离这类危险和不道德的“死亡游戏”。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防止这类威胁生命安全和违背公序良俗的所谓“游戏”出现。而如何让生命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入脑入心,切实提升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更值得父母师长们深入探讨。

0 阅读:76
评论列表
  • 2024-11-07 07:27

    现在的学校管理糟透了!校长忙着赚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