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热辣滚烫
在美版知乎Quora上有个“骇人”的提问:中国人知道印度是亚洲最强大的国家吗?”
因为是匿名,我们不能确定这是不是印度人提的。
但下面一个回答却很有代表性。根据认证信息,这个人住在印度安得拉邦维沙卡帕特南。
可见,在印度,还真不乏信心爆棚的人。
不过,最近一场热浪袭来,让印度人冷静了不少,要成为超级大国,恐怕不是口嗨能实现的。
5月底开始,印度持续高温,进入6月份更夸张,印度首都新德里的气温飙升至52度,东部某些地区也逼近到49.9度。中国有火炉排行榜,在印度不用排了,哪哪都是火炉。
炎热的天气给印度人的生活带来严峻挑战。
一是用水紧张。印度中央水利委员会称,上周印度150座主要水库的储水量仅相当于设计储水量的24%,为五年来最低水平,再持续下去,饮用水都成问题。
二是用电无法保障,哪怕在首都新德里,也是一三五指定停电,二四六不指定有电。没电便无法消暑。
有个中国留学生在社交平台上诉苦:凌晨2点,停电,室外34度,室内38度。
热浪不断冲击人类身体极限,到目前为止,印度全国已经热死211人了。
更可怕的是,作为热带季风气候区,印度尚未到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而同样程度的高温,几乎至少还要持续两个月。
持续高温考验的不仅是印度人的身体,还有印度脆弱的工业基础。
众所周知,印度以赶超中国为目标,把中国当对手,试图在制造业上替代中国,但持续高温可能会断送他们的雄心。
对于工业生产来说,温度过高过低都不好,所以,人类工业化最先在温带开始,发达国家也主要集中在温带,新加坡是热带地区唯一的发达国家。
这是因为高温会带来很多问题:
一是设施设备面临考验。人类的工业生产设备从未依照四十五度以上的高温设计过。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包括生产精度在内的一系列生产指标都会急剧下降。特别是在40-50度的高温环境下,工业设备的故障率会呈几何级增长。
越是精密的设备,对温度越敏感,更别提人工智能这类宝贝疙瘩了。
为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就要想方设法给设备降温。按照印度的高温程度,要投入多少制冷费用才能实现工业化?
更何况,即便有钱也不行,因为印度没电。
印度许多地区正经历电力短缺问题,包括首都新德里在内,供电都无法保证。现在,印度在用电高峰时段可能频繁面临有计划的停电,这对工业设备来说,是致命问题。
二是产业工人难以适应。很多人会抱怨中国南方热。却不知,对于大多数炎热地区的居民来说,我国南方的这点小热压根不算啥。
广州不是有一批印度小哥在这边做买卖嘛,我在地铁上经常遇到他们。每年夏天印度小哥在这边呆着很嗨,在地铁的上看到他们个个喜笑颜开。但一到12月就看不到他们了,据说都回老家了,因为那一时期印度更舒服。
换句话说,国人心目中每年4到10月珠三角最难熬的半年,在印度人心中已经是相对宜居的半年了。人类承受能力都差不多。
人类的散热机制,几乎不可能在高于三十五度的环境中进行高能耗运动,而人类最高能耗的运动,正是思考本身。高温下一切生产生活都会被迫停止,包括思考。
一项针对高温对印度制造业的研究报告发现,每日最高气温升高1度,产出就会下降3%,根据这个比例计算,印度气温达到48度时,生产效率将下降80%。
当温度升至52度时,基本上不必再讨论生产效率问题。
持续的高温导致印度工人缺勤率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印度经济在炎热年份中整体下降的原因。
除此之外,极端高温还会对物流和供应链产生负面影响。印度的极端高温天气可能导致运输和储存条件变得不稳定,特别是国际冷链运输的风险加剧,也会影响原材料的运输和分销。
02工业的基石
当然,这些问题似乎都可以通过制冷设备解决。这点还是挺佩服李光耀的,几十年前,他在新加坡建国的时候就提出新加坡最重要的三件事是港口、石化和空调,把家家户户和所有公共场合安装空调作为国策之一。
当时很多人嘲笑这一策略够味,然而结果表明,这三个都是对的不行的策略,也成就了热带唯一个发达国家。
印度当然也想这么干,但它干不了,还是因为没电。
印度电力系统差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发电技术拉跨、电力定价制度僵化、电网割裂难调度、需求剧烈波动等。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印度偷电现象严重。
印度电力用户中有40%从来不交电费,农村电力盗窃量占配电总量的比例超过27%!管不住,根本管不住。这是个神奇的国度。
电力问题严重制约印度发展。不过,最近几年中国企业在极力帮助印度摆脱电力弱国的局面,也不知道咋想的。
当然,从制造业角度来说,即便有电了,温度太高,成本也低不了。
温度升高对制造业的影响远远不止上述几点,例如还有工业用水问题,农业生产问题。
农业是工业的基础,对于印度这么一个仍处于原始积累阶段的国家来说,粮食产量降低将是灭顶之灾。
众所周知,印度粮食产量比中国低,人口比中国多,中国到处买粮,印度却15年蝉联“全球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占据全球市场总份额的40%,靠的是“低人权优势”。
印度土地私有,兼并严重,有1.5亿的农民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这部分人和中国旧社会的佃户一样,靠租地过活,无法解决温饱问题。
另外有少量土地的农民也保证不了年年丰收。加上工业产品昂贵,工农剪刀差的存在,印度有2亿人常年处于饥饿状态。
印度的一大特色就是2亿人挨饿的同时,还能稳坐全球最大粮食出口国的宝座。
但是,挨饿至少还活着,如果温度持续上升,活下去就成了难题。
由于光饱和点的存在,气温超过四十度后,水稻等粮食作物,包括大部分植物在内,都会因无法通过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最终被“饿死”,造成粮食减产。
即便现在印度整体的气温还不至于那么“极端”,但是粮食大规模减产是已注定的事实。
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角度来说,我们本不该对印度今天的困境报以冷嘲热讽。相反,作为彻底的气候灾难,我们应该表示正视和同情。
但印度这个国家有些跑偏,总对中国抱有莫名其妙的恶意,就不由得让我们讨厌。
中国从未把印度当对手,因为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决定了这里产生不了超级大国。
是的,这个世界就是一部电视剧,有的国家一开始就注定了会成为主角,而有的国家注定只是配角。
别不服气。地理因素对世界历史的支配作用一直是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03地理与文明
人类文明最早选择在赤道附近出现是因为这里更容易获得能量,更容易活下去,可这也导致赤道地区的人类缺乏竞争力。
在赤道地区,每一天都很像,日子是以天来计算,在那里生活的人类不用考虑太远,只需活下去就行,不必为将来打算。
而在温带地区,四季分明,日子以年计算,要想生活能持续,就要习惯操心未来。
同时,温带地区四季分明又刺激各种不同的需求,需求正是发明之母。
经过漫长的年代之后,当温带地方的种族已经开始通过创造活动,过上超越动物的生活水准时,赤道地区的种族却仍处于程度较低的生活状态,满足于大自然予取予求、平平淡淡。
这也是人类历史的宏大故事主要发生在北纬30-60度之间的温带地区的原因所在。
当然,主角也不一定都有美好人生,有的主角就很苦逼,例如西亚各国。
但总体来说,地理特点对蓝星大国兴衰的影响显而易见。
工业文明的到来虽然表面上让人类摆脱了地理因素的限制,但从长远来看,从宏观来看,工业文明只是人类进程很短暂的一部分。
所以,工业文明同样受到地理因素的制约,就像今天的印度。
从这个角度你会发现,印度今天对中国的敌视是十分可笑的。
可以预见的是,无论人口,还是经济,印度快速增长已接近尾声,未来印度的上限是今天的中国,而中国的上限历史有迹可循。
有的人担心气候对中国的影响,看到气温上升,变得忧心忡忡。
观云想说,这真的是杞人忧天了。中国5000年的历史中,经历过四次冷期和四次全球性的暖期。最暖的时候,河南地区有大象,长安附近产荔枝。
每个暖期,中国都会中兴;相反,每个冷期,中国都会迎来至暗。
夏商西周时代是第一次暖期(前21世纪至前10世纪),西周中叶至春秋是第一次寒期(前10世纪至前8世纪中叶);
春秋战国至西汉末年是第二次暖期(前8世纪中叶至公元初),西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是第二次冷期(公元初至6世纪中叶);
隋唐五代北宋是第三次暖期(6世纪中叶至12世纪初);金元是第三次冷期(12世纪初至1300年左右);
明清是第四次冷期(1350年至1900年),当代则位于第四次暖期。
想想这些时期的历史事件,第一个暖期诞生华夏文明,第二个暖期迎来天下归一和强汉诞生,第三个暖期走向唐朝高峰,现在是第四个暖期。
20世纪以来,气温缓慢上升,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并且迈向伟大的复兴,又怎么会害怕气候变暖?
04尾声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中国当然应该警惕工业文明对环境的破坏,在控制气候快速变暖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但在大周期面前,个人觉得中国更应该顺势而为,把握气候变暖的历史机遇,经略东南、振兴北方、开发西部,把气候变暖变成助力复兴的外在条件。
至于对那整日疑邻窃斧的恶邻,真不需报以任何同情。
全文完,谢谢阅读。
西部大开发!!!
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河北山东属于什么气候? 这几天不也是持续40+的高温? 怎么不说!
石板阿三
咸吃萝卜淡操心
中国企业已经不敢去印度搞电力了
只关心去印度留学的到底成绩烂到什么程度[笑着哭]
这个图例太损了,红得发黑,黑得发白
这个观点格局够大,点赞[点赞]
别急,老仙准备开坛作法了
如果这个月底季风还不来,印度就要崩溃,但大概率会来,带来大量降雨和狂风。
瞎操心
可惜没种光伏板!大云南快种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