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乐
编辑|小乐
“跑单大赛第三的殊荣,却没换来健康与归乡!”
“客死他乡的司机故事,令人悲痛,更令人深思!”
“跑单大赛中获得第三名的荣誉,却没能为他换来健康与平安。”厦门一名网约车司机猝死出租屋,事后证实死因为过劳引发的心源性猝死。这名江西抚州的异乡人,从未等到荣归故里的那一天。高强度的劳动、无休止的疲惫,让这一事件成为整个网约车群体的悲凉缩影:拼命工作,是否值得以生命为代价?
11月10日,厦门殿前派出所接到房东报警,称租户失联多日,联系不上。警方进入出租屋后发现,这名男租客已在床上去世多时,经刑侦部门确认,死因为心源性猝死,排除刑事案件。
事后调查显示,这名租户是江西抚州人,在厦门从事网约车工作。据网友回忆,他曾在网约车平台组织的跑单大赛中获得小组第三名,这份“荣誉”背后,是超长工时和高强度工作的无奈。数据显示,类似司机每天的平均在线时间超过12小时,有时甚至高达15小时,而这一生活节奏最终让他倒下在出租屋内,再也没能起身。
网约车司机的工作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长时间保持高度集中。在高强度的劳动下,超长工时逐渐侵蚀着司机的身体健康。北京的李某在猝死前一个月,平均每天在线15小时、接单26笔,这种近乎透支的劳动方式成为悲剧的催化剂。
厦门的这名司机,同样逃不开这一“高负荷—低保障”循环的宿命。长时间劳作带来的疲劳积累,不仅危害司机的身体健康,也对公共交通安全构成隐患。
网约车平台通常将司机定义为“合作伙伴”,以规避雇佣关系带来的责任。一旦司机遭遇健康问题或意外,平台往往仅愿意支付象征性的补偿,试图以此摆脱责任。这种模糊的角色定位,让司机成为行业生态链中最脆弱的一环。
这名厦门司机的客死他乡,不仅是个体的悲剧,更是整个行业现状的写照:当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工作强度缺乏合理限制,悲剧注定会不断重演。
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中年失业潮涌现,许多中老年人涌入网约车、外卖等行业寻求生存出路。然而,这些行业的高负荷劳动模式与低收益水平,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健康风险。
对于这名江西籍司机来说,客死他乡的悲剧背后,隐藏着无数家庭经济窘迫的缩影。努力工作是为了养家糊口,但当生命被过劳透支,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
网约车司机的猝死事件,是现代打工人悲剧的缩影: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拼命;而拼命的结果,却是生命的提前终结。我们需要问的是,这样的“拼命人生”,究竟值不值得?
平台能否承担更多的责任?行业是否应限制司机的工作时长?个人又该如何在生计与健康之间找到平衡?或许,当下一次悲剧发生时,我们再追问这些问题,便为时已晚了。生命只有一次,健康才是最贵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