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灵周报:精选AI行业一周大事件,从良莠不齐的行业资讯中挑选出最有价值的信息,配上专业点评,值得你细读、品味。
01李开复:农村是AI机器人落地的最好场景
3月17日,在数字农业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表示:农村是AI机器人落地的最好场景。人们长期以来觉得人工智能都是要取代人脑智能的,但人工智能最能做的事是取代重复性的劳动,而重复性劳动在农村相对较多。
点评:随着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我国也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乡村,成为了国家的战略级战场;乡村振兴,成为了我国新阶段的历史使命。遥想未来,农业很大程度上让无人机器做更多的工作,帮助农民解决当下的难题,解放了生产力,则能助力乡村有新的发展。
02 人工智能走出“舒适区” “自主智能体”能与人类辩论
3月18日,学术期刊《自然》发表的一项研究描述了一种能与人类进行竞技辩论的自主智能体。虽然人类辩手被判定最终获胜,但作者认为,人工智能或具备参与复杂人类活动的能力。
点评:“辩手项目”系统,其可以自行组织辩驳,这被认为与之前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挑战有根本区别。虽然人类辩手被判定最终获胜,但该演示已表明:人工智能开始具备参与复杂人类活动的能力。
03人工智能姿态逐渐“亲民”,2021年AI五大趋势备受期待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在3月15日的报道中,为我们列出了2021年人工智能领域备受期待的五大趋势。其中包括低代码/无代码工具纷纷出现,以及变得越来越“亲民”,儿童都可以很方便地创建自己的人工智能等。
点评:这五大趋势是:低代码/无代码工具;高级预训练语言模型;合成内容生成;供儿童使用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操作。当然这些并非人工智能领域全部的新趋势,不过,它们值得我们注意,因为它们彰显了三个重要方面。首先,人工智能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新冠疫情引起的问题和MLOps的增长就证明了这一点。其次,相关人士在该领域不断推陈出新,正如BERT和GANs的接踵而至。最后,人工智能的创建门槛越来越低,为其“飞入寻常百姓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工智能的理想和未来总是美好的,但尽管有上述诸多创新,仍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地去促进和引导其发展,以使其能更好地造福人类。
04耗时7年科学家做出机械子宫,让胚胎在体外存活6天
来自以色列的科学家们,首次用人造子宫,将完整小鼠胚胎从受精卵形成后第5天起,培育了6天,相当于达到了人类的胎 儿 阶段。点评:此前,科学家们要想研究胚胎,只能不断从动物子宫中取出,像“拍快照”一样观察发育过程。现在,他们可以直接在人造子宫中,对胚胎进行培育、观察。这项研究,对于流产、受精卵移植等研究都有帮助;此外,也有助于研究基因突变或缺失,会如何影响胎儿发育。他们的下一个研究对象也许是人类胚胎,还面临一个规则的束缚。涉及人体胚胎研究,有一个国际公认的14天规则——全球科学家们同意,不允许人类胚胎在实验室中发育超过两周。
05马斯克对话薛其坤:应为AI设置安全红线
3月17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在与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以及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进行《下一个颠覆性创新?》的主题讨论,其认为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汽车都会是颠覆性技术。其中,人工智能对于病理治疗和疫苗研发都有帮助。而自动驾驶汽车的出现,将会大大改变人类的交通面貌。他还将人工智能比作人类,认为二者之间有非常多的共同点,但人类处理事情的“带宽”和运转速度有限,所以人工智能会强大很多。
点评:颠覆性的创新对于人类社会产生贡献,但同时,对人类社会可能会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可能带来一些风险,或者负面影响。在发展人工智能的时候,一定要设一条红线,一旦人工智能或者机器人超越这条红线的时候,甚至出现一次重大犯罪的时候,人类要有足够的警察,人类应该有能力加以控制与约束。从技术上看,人类是有这个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