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轮战:我军边打边插,先围后歼,翼侧突破,不拘一格使用战法

狼行天地 2024-04-27 21:42:34
从战术运用上看,中国军队在拔点作战和坚守防御作战中,根据战场态势相应采用了多种作战样式,不拘一格使用战法。在发起老山、者阴山拔点作战时,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采取了秘密穿插,边打边插,先围后歼,翼侧突破,向心攻击,边打边剿的战术手段,从两处防守越军的翼侧插入,先切断其后路,然后从四面发起围攻,边推进边清剿,一举将守敌歼灭。中国军队运用这种传统战法非常得心应手,越军虽然在两山地区据有已苦心经营多年的坚固阵地,但和1979年一样,面对中国军队的大兵团作战仍然无应对之策,只能坐视前沿要点被各个击破。 在转入阵地对峙后,越军集结兵力准备反扑,在战机选择上掌握了主动。因双方态势犬牙交错,中国军队为保证既得阵地不失,只能选择正面死守。在老山、那拉方向,中越两军阵地多处紧贴,前沿相距只有100-300米,均无法建立前沿警戒阵地,一旦打起来后就直接进入了交手战。相对而言,中国军队的防御正面较宽,纵深较浅,不少阵地多面受敌,且那拉地区阵地多为地势较低的石山,官兵们只能利用狭小的天然岩洞、石缝进行战斗和藏身,还不得不人工搭建猫耳洞,防炮能力较差,因而态势更为不利。这种情况下,如果一线兵力展开过多,密度过大,在越军炮火下就容易增大伤亡。如果兵力配置靠后,由于老山地区山高坡陡,道路稀少,机动困难,不仅增援一线不及时,运动途中也易被越军火力杀伤。 因而,中国军队在兵力部署上采取了少摆多屯、及时补充的方法。第一梯队营、连只展开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兵力,其余屯于阵地内作为预备队,以保证有足够的力量连续抗敌轮番攻击。战斗时,在兵力使用上惜兵如金,添油增援,随损随补,以保证阵地不失。在纵深配置上,采取前轻后重布防,由前到后逐步加大兵力部署,只在前沿安危相关的要点屯积1个班左右的兵力。同时,根据敌情判断,集中兵力于主要方向,以保证击退越军的重点进攻。当一线阵地失守时,对于威胁较大的突入之敌,会不惜代价及时实施反冲击,以尽快稳定防御态势。正是采取了此种兵力配置和反击战法,14军得以在1984年7.12大战中顶住了越军的大规模凶猛攻势,以较小的代价换取了较大的胜利。 第1军轮战时,军长傅全有还结合越军的作战特点,提出了“多点设防,重点守备,积极打击,近战歼敌”的16字战法,进一步丰富了阵地防御战术。第1军部队在轮战期间,实践了以“守点卡线,设夹堵鼠,拉网布袋,夜伏昼剿”的设网战术对付越军特工渗透;以构造点、星、网、障一体化阵地对付越军的多路、多方向、多波次轮番攻击,均取得了较好效果。针对越军的“堑壕延伸式”战法,第1军部队采用了多种战术手段予以反制。如以炮破壕、障碍破坏、以壕制壕、适时从翼侧反击、步炮协同分段歼敌等战法,将越军的堑壕摧毁、截断、堵住、分割、占领,从而彻底粉碎了其“堑壕延伸式”战法,夺回了战场主动权。 第1军还广泛开展了“三防三反”活动,即防炮击,反炮击,以炮对炮;防偷袭,反偷袭,以偷袭对偷袭;防渗透,反渗透,以渗透对渗透,灵活打击越军。同时还广泛运用了冷枪、冷炮的战术手段,以“零敲牛皮糖”的方式不断消耗越军有生力量。在老山战场上,第1军轮战时期是双方战术迭出,角力最烈的精彩时期,两军的攻防战术都很典型。其后轮战的67军与越军的正面较量也很激烈,但相对第1军就打得有些不够灵巧了。 在14军轮战之后,从11军开始的轮战部队主要持坚守防御战略,其间为改善防御态势和配合政治外交斗争需要而实施了多次出击拔点战斗,力求多杀伤越军有生力量及锻炼部队。这些拔点战斗规模较小,准备更充分,和14军、11军打老山、者阴山时使用的大兵团进攻战术颇有不同,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对局部敌防御阵地的拔点战斗,力求精兵奇袭,战斗人员编成精干,兵种较多,战斗效能较高。在战斗编组上,通常选择人数较少且精干的多兵种人员,如步兵、炮兵、工兵、侦察兵、防化兵、通信兵等,编为突击队、预备队、破障队、火力队、保障队,分别担负阵地突击、添兵增援、破障开路、火力掩护、通信保障、前送后运等任务。突击队是主要战斗力量,一般还分为火力掩护、穿插、喷火、打炸等战斗小组。在攻击敌阵地时,火力掩护组负责抢占制高点,对守敌实施火力压制,掩护其他小组行动;穿插组在火力组掩护下,迅速向守敌侧后猛插,完成断敌退路的任务;喷火组和打炸组主要利用手中的步兵武器和爆破筒、炸药包等器材,在火力掩护组和穿插组配合下,先封后剿,以打、炸、烧、搜的手段摧毁阵地上的敌掩蔽部、坑道、屯兵洞等工事,全部歼灭守敌。 如1985年3月8日,第1军1师2团1营奇袭攻占156高地、166号、168号高地,并出击167号高地的“852行动计划”;1987年1月5日,47集团军141师421团3营7连突击队奇袭攻占310号阵地的“北虎行动”;1987年1月7日,47集团军139师417团2营4连出击167号高地的“黑豹行动”,都是精兵奇袭成功的典型战例。 (2)战前的准备工作比较充分,周密组织保障。在发起拔点战斗前,突击分队会多次组织干部、骨干抵近敌阵地前沿实施观察,并组织侦察人员潜入敌阵地侦察,力求摸清敌人的兵力部署、火力配系和接近路线等情况。 回来后,集思广益讨论战斗方案,反复在沙盘上进行推演和组织协同,并选择相似地形实施模拟演练,明确战斗时各分队的任务、打法与协同。同时,组织工兵和步兵分队利用夜暗和不良天候秘密前出,秘密在敌人阵地前沿破障开路,并构筑工事和修筑堑壕、交通壕、屯兵洞,从而使出击分队能够靠前待机和屯集兵力、物资,保障了秘密预先屯兵和后勤前送需要,并大幅缩短了接敌距离,为发起拔点战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信联络上则多种器材并用,预先敷设多条有线线路,战斗发起后实施有线跟进架设,出击分队则以无线电逐级加强,从而保障指挥顺畅。在战前往往还进行通信欺骗、火力佯动和施工作业,以造成敌人的错觉。 (3)针对地形,精细用兵,战术灵活,密切协同。因为老山地区的特殊地理形势,山头阵地通常地幅狭小,接近路线既少且窄。如攻击时用兵过多,则极易遭到敌人火力杀伤。因此,出击分队往往精细计算兵力,根据地形用兵,量敌用兵,量洞用兵,既保障在接敌时队形的疏散,又保障在搜剿打洞时兵力的充足,力求代价小战果大。在战术上,通常利用不良天候出击,以破障队提前秘密开辟通路,突击队隐蔽摸进至进攻出发阵地待机。攻击发起时进行火力准备,然后炮火向前延伸压制周围敌阵地火力及封锁其增援路线,同时突击队发起冲击。在火力队掩护下,突击队边破障边前进,以小群多路向敌攻击,迅速割裂敌阵地,切断其后路,再进行打洞搜剿,全歼守敌。然后或巩固阵地抗敌反扑,或搜剿破坏完敌阵地后在炮火掩护下撤回。 因为越军已了解到中国军队的炮火准备规律,有时出击分队会反常用兵,利用不良天候秘密摸进,小群多路,预先进至敌前沿潜伏。进攻时不用炮火准备,而是乘敌人换哨或吃饭等不备之机,突然发起攻击,迅速将守敌围在洞穴和工事中歼灭。在预备队的使用上,根据不同战场态势,或采用大密度、小间隔、连续攻击的方法,或采用少兵、小群、量敌增兵的方法,或是把握战斗全局,坚持不动用预备队。突击分队的指挥员一般在指挥所目视进行指挥,有时会随突击队跟进实施指挥。在步炮协同上,提前拟制步炮协同计划,简化协同关系,使出击分队能够随时直接呼唤炮火支援,提高了炮兵火力的快速反应能力,有效支援了步兵的拔点战斗。 (4)多种武器结合,多手并用。老山战场的拔点战斗,针对的多是以掩蔽部、坑道、洞穴为主要工事的防御阵地。因此,出击分队往往携带多种武器和器材,力求不使敌人漏网。除了普通的步兵武器外,还要携带炸药包、爆破筒、火箭筒、火焰喷射器、烟雾弹等武器和破障、攀援等器材。当攻上敌阵地后,对敌人藏身的掩蔽部、洞穴、工事先封后剿,充分发挥各种武器威力,打炸结合,辅以火攻烟熏,多手并用,全歼守敌。 -------- 未完 待续 --------
1 阅读: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