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边防军始末

山雁说过去 2024-09-24 15:42:43

张振汉/文,作者当时系西北边防军军宫。

一、西北边防军建军之经过

西北边防军,系由边防军划分出来的。边防军前身为参战军,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将参战军改为边防军。边防车决定成立三个师四个混成旅,拟设一总司令统辖之。段祺瑞为边防督办,不愿再兼边防军总司令。在联系中,段芝贵、靳云鹏、徐树铮之间的意见甚深,谁也不服谁,尤其是徐树铮与靳云鹏之间的意见更深,以致边防军总司令一职久悬不能决。后来徐树铮被任命为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段祺瑞将边防军决定成立的四个混成旅划归徐树统辖,名之曰“西北边防军”。

西北边防军原计划组成四个混成旅。徐树铮任西北筹边使后,认为西北边陲辽阔,兵要重地甚多,四个旅之兵力不敷分配,拟扩建八个混成旅,已发表李如璋为第五混成旅旅长,因为时局发生变化,直皖战争已逼近,局势和时间都不允许,故此扩建八个混成旅之计划未能实现。

二、西北边防军之组成及驻在地

1919年6月13日,北京政府任命徐树铮为西北筹边使,6月24日又任命徐树铮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但西北边防军之组成,是在徐树铮受命之前。西北边防军计有四个混成旅,第一混成旅和第二混成旅系徐树铮任奉军副司令时成立的。徐树铮离开奉军,即任参战督办事务处参谋长,参战督办事务处改为边防督办事务处时,徐树铮任边防督办事务处参谋长,该两旅仍由徐统辖。其第三和第四混成旅之组成是这样的:1918年大总统徐世昌就职后,曾明令公布限制增募军队。1919年1月9日大总统命令准国防军招募新兵,西北边防军第三和第四两混成旅就是在这个时候招募成立的。这两旅之招募区指定为皖北,皖督倪嗣冲竭力协助,用很短的时间即募得满额,2月间新兵即入伍开始训练。

西北边防军之驻在地:第一和第四混成旅驻洛阳西工;第二混成旅驻廊坊;第三混成旅驻宣化府。后来外蒙古请兵,第三混成旅旅长褚其祥率领司令部大部分人员及步兵第七团和第八团、炮兵一个连及辎重等部队开往外蒙古,分驻库伦和恰克图。司令部其余的人员及步兵第九团和泡兵、工兵等部队,仍驻宣化府。

三、西北边防军之装备和军官之来源

西北边防军之装备,均是日本之制品,如步枪、机关枪和炮均是日本造的“三八式”,山炮系日本“大正六年式”,其他如交通通信等装备也都来自日本。在当时说来,西北边防军之装备是新式的。

西北边防军军官之来源,系由参谋部、陆军部、陆军大学、保定军官学校和各部队调来,均系正式陆军学校出身,如第一混成旅旅长宋邦翰、第二混成旅旅长宋子扬、第四混成旅旅长张亚威,都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生。第三混成旅旅长褚其样系北洋小站学生,曾留学德国学炮兵。参谋长、参谋、中校团附等军官,有中国陆大学生,有日本陆大学生,也有留学德国和法国的学生。99%的营长和少校团附等军官,及90%以上尉官是保定军官学校的学生,其余的有模范团训练出来的军官,都年富力强,学术兼优。准尉官有由各部队的军事学校训练出来的学生,亦有行伍出身的,但为数很少。

四、西北边防军与当时一般部队不同之处

(1)对军官教育之不同:西北边防军对于军官的教育,除按照陆军部颁布的“团军官教育”之规定施行外,所有军官必须读《孙子兵法》、《管子》、《孟子》、《战国策》等书。每两周或一个月作文一篇,题目由总司令部拟定,文章不限体裁,亦不限字数,白话和文言均可,篇幅可以长亦可以短。校、尉官还得学会开汽车、开火车以及车辆调度等技术和常识。

(2)对于士兵训练之不同:当时一般军队之训练,均注重操场上老一套之制式教练,更注重拔慢步。西北边防军不重视那些形式的训练,而重视野外演习和实弹射击。更重视士兵之体力训练,如器械体操、刺枪、劈剑、负重跑步和负重超越障碍物等,要求亦严格。以上各项尉官都必须会,要求亦严格。对士兵识字教育,亦很重视,一年之时间内,士兵能读白话报和能写家书的人,就不是少数。

(3)列兵组织之不同:当时一般军队之步兵连、炮兵连的列兵,系由九个班组成,每班列兵14人,其中有中士、下士各一人,全连共有列兵126人。西北边防军之步兵连由6个班组成,每班列兵26人,其中有中士、下士各一人,全连共有列兵156人。其炮兵连由四个班组成,每班列兵36人,其中有中士一人、下士二人,全连共有列兵144人。

(4)炮兵连装备之不同:当时一般军队之炮兵连,每连装备炮六门。西北边防军之炮兵连,每连装备炮四门。四门炮之装备,不仅使用不及六门制便利,其威力更不及六门制优越。

(5)部队称谓之不同:当时一般军队之团部称“某团团本部”,营和连则称“某营营部”、“某连连部”。西北边防军之旅部称“司令部”,其团、营、连一律称“署”,如“某团团署”、“某营营署”、“某连连署”。

(6)军官称谓之不同:当时一般军队之团附,称中校团附和少校团附。团部内有掌旗官,营内有营附,连内之排长称一排长、二排长、三排长。西北边防军之中校团附称“团赞”,少校团附称“团佐”,团部之掌旗官称“司旗”,营附则称“督连长”,连内之中尉排长称“大排长”、少尉排长一律称排长。

(7)军需、军医称谓之不同:当时一般军队旅以上有军需处长和军医处长,团有军需官和军医官,营有军需长和军医长。西北边防军之军需一律称“司需”,军医一律称“司医”,用一、二、三等别之。惟兽医仍称“兽医”。

五、西北边防军对军纪和公文形式的改革

(1)废除悬挂老虎牌。老虎牌是用一定尺寸的二个木牌,上端画个老虎头,每牌各写四个字,一般分别是“某某重地”、“禁止喧哗”,也有其他的写法,但每牌只准写四个大字,在每牌中间悬挂黑红棍一根。西北边防军总司令部通令禁止在司令部门口悬挂老虎牌。

(2)废除黑红棍。黑红棍在军队中称为“军棍”,是一种刑具。上半截为圆柱形染黑色,下半截为鸭嘴状涂红色。西北边防军总司令部通令废除。

(3)西北边防军总司令部严令各部队不准对士兵施行体罚,严禁打骂士兵。每个营部都设有禁闭室,士兵犯规施行禁足的处罚。

(4)废除“等因奉此”式的公文,改用“日日命令”式代之。其格式如野外要务令之规定。平时由值日官抄录布达,战时递送。

“等因奉此”式的公文,比如陆军部有一项公文下达到连。该项公文从师下达到旅时,则加一句“等因奉此”(当时还没有军一级的编制)。由旅下达到团,由团下达到营到连,每层都得加一句“等因奉此”。如果这项公文必须由连报部时,也是同样的麻烦。由连报到营以后再由营报团,则加一句“等情据此”。由团报旅,由旅报师,由师报部,每层都必须加一句“等情据此”。公文的正文只有两三句话,而废话就得写一大篇。不仅费事无用,因为“等因奉此”,或“等情据此”太多,将办公文的人和看公文的人都弄糊涂了,使人不知说的是些什么事。西北边防军总司令部通令废除,当时人们甚为称赞。

(5)废除老式呈文,改用“报告式”代之,其格式如野外要务令之规定,简便多了。

(6)废除“印领式”,改用“收据式”代之。当时一般军队领款时,必须有盖印之领据,用长条纸折叠成一长方形,其形状如演戏用之状纸,其中有“今于与”三字,使人不能懂,如“今于与印领事,兹领到某款……元”。我在当时问过军需人员,“今于与”作何解,他们说:“我们也不懂,都是照样画葫芦。”西北边防军通令废除之改用“收据式”,人们均称方便。

以上的废除和改革,现在看起来不足称道,但是在当时而论,是革新的,是一般军队做不到的事。尤其是废除军棍,不准对士兵体罚,更是一般军队做不到的。但那些改革中也有些是不必要的,如“团赞”、“团佐”、“督连长”、“大排长”、“司旗”、“司需”、“司医”、“团署”等,这些也是徐树铮好独树一帜的表现。

六、西北边防军之结局

西北边防军之寿命是很短的。它于1919年1月成立,次年直系与奉系联合倒段棋瑞,必先除徐树铮。张作霖和曹锟再三要挟大总统徐世昌免徐树铮职。徐于1920年7月4日,明令免徐树铮本兼各职。西北筹边使由副使李垣暂代,西北边防军直辖陆军部。后来直皖战争发动,皖系失败,大总统徐世昌于是年7月29日下令通缉徐树铮,撤消西北筹边使官制,撤消西北边防军。至此,西北边防军寿终正寝,其存在仅仅一年七个多月。

徐树铮任奉军副司令时,张作霖认为徐挖了他的两个混成旅,怀恨在心。直皖战争发生之前,张作霖将奉军张景惠部队由湖南北撤,布置在郑州,令奉军许兰洲部队由陕西东撤,布置在陕州。直皖战争发生时,张、许统率之奉军合攻驻洛阳的西北边防军第一和第四混成旅,并有直军和豫军协助,西北边防军第一和第四混成旅被奉军缴械。另外还有西北边防军第二旅宋子扬部,张作霖也认为是他的部队,久欲得之。该旅战斗力甚强,“愿再战不愿缴械,愿改编不愿归奉军”,由天津撤至廊坊,再撒至三河县,几经交涉,该旅官兵坚决不屈,最后该旅哗变,官兵被遣送,所剩之军械收交给张作霖。至此,张作霖如愿以偿。

西北边防军第三混成旅留在宣化府之部队被缴械遣散,该旅大部分由旅长褚其祥率领驻守外蒙古。驻库伦都护使陈毅为外蒙古撤消自治事,与徐树铮、褚其样发生意见,结下嫌怨,所以假此机会,对褚其祥投井下石,“请政府将驻外蒙尘之西北边防军第三混成旅,调回内地遣散,以去疑窦”。由于外蒙古谋二次独立,库伦战事迫在眉睫,欲调不能,遂改为陆军第二十五混成旅,直属陆军部。至此,西北边防军被解决干净。(1963 年1月)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