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问病人是否感觉口中有异味,得知健康的情况

言身的记事本 2024-09-16 15:21:08

小王踏进诊所时,诊室内已布满淡淡的药香。谢老师正在翻阅一本厚重的中医经典著作,听到门口的脚步声,他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慈祥的微笑。“来了,小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望闻问切’中的‘问’。”

“老师,关于‘问口味’这一部分,我还有些不太清楚。”小王边说边从包里掏出笔记本,动作利索而认真。

询问病人是否感觉口中有异味

谢老师微微点头,站起身来走向一旁的书柜,轻轻抽出一本泛黄的医书,翻开一页递给小王。“问口味,就是询问病人是否感觉口中有异味。你知道,五味和五脏是相互对应的。比如,肝热口酸,心热口苦,脾热口甜,肺热口辛,肾热口咸。每种口味的异常,反映出不同脏腑的功能变化。”

“是,老师。”小王认真地记录着谢老师的每一句话,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声。

味觉减退多见于脾胃虚弱或寒湿内阻

“我们先来说‘口淡’。”谢老师语气温和,仿佛在慢慢剥开中医的层层奥秘,“如果病人感觉口中没有味道,或者味觉减退,多见于脾胃虚弱,或寒湿内阻。你记住,脾胃主运化,如果脾胃阳气不足,或寒湿阻滞,导致消化不良,病人就会觉得口中乏味,不想吃东西。”

小王点点头,认真记下:“口淡,多与脾胃虚弱、寒湿内阻有关。”

谢老师见小王记得仔细,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继续说道:“再来说‘口苦’。如果病人自觉口中发苦,多见于实热证,特别是心、肝、胆火旺时会出现这种情况。心火旺,病人会烦躁、失眠,肝胆火旺,胆气上逆,就会感到口苦。”

“那有没有什么具体的例子可以参考?”小王好奇地问道。

谢老师想了想,回忆起一个典型的病例,缓缓说道:“有个病人,四十多岁,平时脾气急躁,总是感到口苦,尤其是早晨起来更为明显。他常常伴有头晕、耳鸣,晚上睡不安稳,这就符合肝胆火旺的表现。”

口苦,多见于心火上炎、肝胆火旺

小王眼里闪烁着思考的光芒,继续记录:“口苦,多见于心火上炎、肝胆火旺。”

谢老师见小王认真听讲,语气放缓,接着说道:“第三种是‘口甜’。病人如果觉得口中发甜,通常与脾胃病有关。湿热内阻、脾胃升降失职,浊气上蒸,病人就会感到口甜,甚至食欲不振,舌苔发黄。”

口甜,湿热内阻或脾虚

小王眉头微皱,似乎有些疑惑。“老师,口甜是不是意味着脾胃湿热?那有没有病人只是脾虚也会出现口甜的情况呢?”

谢老师点头肯定道:“你问得很好。如果病人既感到口甜,又觉得疲倦乏力,吃得少,这时候你就要考虑脾虚的问题了。因为脾虚则甘味上泛,所以也会出现口甜的症状。这种情况常常见于那些长期劳累或饮食不节的人。”

小王一边听一边飞快地写下:“口甜,湿热内阻,或脾虚甘味上泛。”

谢老师停顿了一下,看着小王,问道:“你明白了吗?要区分不同的脾胃问题,要结合患者的其他症状进行分析。”

“我明白了,老师。”小王认真答道。

口中泛酸水

接着,谢老师继续讲解:“第四种是‘口酸’。病人觉得口中泛酸水,或者有酸馊的味道,通常与肝胃郁热或者食积有关。如果是肝火犯胃,病人可能会泛酸水,甚至有时伴有嗳气、脘腹疼痛。”

小王点点头,若有所思地记录着:“口酸,多见于肝胃郁热,或食积不化。”

“对,特别是那些暴饮暴食的人,胃里积食,浊气上泛,也会导致口中泛酸。”谢老师补充道。

“我明白了,老师。”小王的笔记本已经写满了好几页,但他依旧神情专注。

口咸常见于肾虚

“再来说‘口咸’。这种情况常见于肾虚。肾虚火旺或阳气不足时,病人就会感到口中有咸味。比如那些长期肾病的患者,或是年老体弱的病人,时常会出现这种症状。”

小王停下笔,思索着问:“那肾虚引起的口咸,有什么明显的伴随症状吗?”

谢老师点点头:“一般还会有腰酸、乏力、夜尿多等症状,所以你要结合这些来判断。”

口咸多见于肾虚,虚火上炎,或阳气不足

小王认真地写下:“口咸,多见于肾虚,虚火上炎,或阳气不足。”

最后,谢老师讲到了“口涩”和“口黏腻”。他说道:“口涩,就像你吃了没熟的柿子,感觉干燥、涩涩的,这通常是燥热伤津的表现。口黏腻,则是湿浊困阻中焦,脾胃不运化,病人常常感到口中黏糊不舒服。”

小王若有所思地点头:“口涩,燥热伤津;口黏腻,湿浊困脾。”

谢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看着小王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的模样,心中暗自感慨。这孩子确实聪明且勤奋,凡事都要刨根问底,学习态度极好。

天色渐晚,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诊室里,谢老师看了看外面的天色,拍了拍小王的肩膀,温和地说道:“今天就先到这里吧。中医讲究全面观察,望闻问切,都是为了更好地辨证施治。你今天的笔记做得很细致,回去再好好消化一下。”

小王站起身,恭敬地鞠了一躬,眼中带着坚定的神色:“谢谢老师的教导,我一定会努力学习,把这些知识学透,将来像您一样,能够为患者解除病痛。”

谢老师微笑着点了点头,看着小王满怀信心地走出诊所,心中感到无比的欣慰。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