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苏,新一轮争霸赛开始了!

白话财经专栏评 2023-10-19 06:39:18
作者:余飞01 | 广东、江苏争霸

在中国的区域角逐赛中,广东、江苏之间的争霸赛,无疑是最有看头的一组。

两个超级大佬分处华南与华东,都是各自区域的标杆,扛着大旗,带动区域经济奔跑。

而且经济实力、产业实力均相近,不同的是发展模式。广东的高手主要集中在珠三角,特别是坐拥广州、深圳两大巨擘。从上帝视野来看,广东走得也是单中心模式,也即珠三角视作一个城市。

江苏则是散装发展均衡发展的典型代表,十三座城市号称十三太保。

你有两大一线城市,我有十三太保,谁也不服谁。

不过,在漫长的角逐赛中,广东始终压着江苏一头。江苏也因此被称为千年老二,这当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改革开放之前,江苏的GDP同样位居第二,但当时的第一不是广东,而是上海。广东的崛起是在90年代开始的。

上世纪90年代江苏,依靠苏南模式大力发展,曾短暂位居过第一。但后来在改革春风之下,珠三角中的广州、深圳强势崛起。1989年,广东正式超越江苏,奠定了其中国经济第一强省的地位。

同时,江苏退居至第二席位,这种广东第一江苏第二的格局,一直维持到如今。

而且过去的33年,大部分时间里广东都在拉大与江苏之间的差距。

1989年广东领先江苏59.54亿元。1990年差距扩大破百亿,1997年差距扩大破千亿,2000年扩大至2000多亿,2007年扩至5000多亿,此后几年差距略有缩小。

到2016年差距又开始拉大,2019年是广东与江苏GDP差距最大的一年,当年广东领先江苏9330.1亿元。

数据:广东、江苏统计局

但从2020年开始,差距又不断缩小,去年两者之间的差距缩小至6242.98亿元,相比于2019年的差距跌了三分之一左右。

今年上半年,江苏凭借3556.16亿元位居第一的增量,将差距进一步缩小。

上半年江苏的GDP为60465.3亿元,广东为62909.8亿元。去年上半年,广东比江苏多2609.26亿元,今年上半年差距缩小至2444.5亿元。

显然,江苏已经看到了超越广东的希望,但作为全国经济第一省、金融第一省、财政第一省、人口第一省的广东,显然不会那么轻易让位。

两个超级大碗,目前已经将角逐的领域,深入到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

02 | 争夺“小巨人”第一省

10月16日,广东省发布了《广东省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

到2027年,累计培育超2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20000家左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力争推动150家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力争专精特新企业总体研发占比达到5%左右,不断提高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比例,市级以上研发机构覆盖率达100%……

为实现这一目标,文件明确提出了各项政策支持,如融资支持、财政支持、人才支持、服务支持等。

江苏省早在今年年初就发布了《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

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00家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0家以上,创新型中小企业50000家以上。

从目标来看,广东锚定2027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超2000家;江苏锚定2025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1500家。

从目前两个省所拥有的数量来看,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且江苏已经提前两年实现了目标。

在今年7月份工信部公布第五批名单之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五强省市分别是浙江、广东、山东、江苏、北京,而在第五批名单公布之后,排序变更为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北京。其中,粤苏浙三省分别为1535家、1505家、1457家,差距不及100家。

江苏锚定2025年超1500家,而现在江苏已经拥有1505家,提前实现了目标。

至于广东省,锚定2027年超2000家。这一目标,应该不包含深圳在内。

深圳是计划单列市,也即半直辖,或者说经济直辖市。在财政部每年公布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名单中,深圳、宁波、青岛、大连、厦门5个计划单列市都是另外单列,与省、自治区、直辖市并列。

数据:财政部

工信部公布的每一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也是将5个计划单列市单列。

所以,本号认为广东设定的2027年超2000家的目标,应该不包含深圳在内。

如果包含深圳在内,这个目标实现太过简单了。因为深圳太猛了,仅今年深圳就增加了310家,增量位居各城市第一位。

前四批次,北京以591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上海第二,深圳第三,宁波第四。重庆、杭州、武汉、成都、天津、苏州位居前十。

数据来源:国家工信部

第五批名单公布后,不完全统计的部分主要城市数量和总量如下。

数据来源:国家工信部、公开报道

可以看到:

第一,北京依旧凭借着前四批次的扎实数量,总量依旧位列第一。

第二,深圳增量全国第一,并且总量超越了上海,位居全国第二。

第三,苏州增量全国第三,第五批次数量230家。凭借着出色的增量排名从之前的第10位跃升至第四。

有深圳在,江苏其实很难获胜,广东第一的位置会很稳固。

03 | 为何都要争夺“小巨人”

在争夺专精特新“小巨人”路上,不仅广东、江苏在争,各城市之间也在疯狂角逐。

广州明确提出,到2024年实现25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广州已经有249家。

深圳提出,到2025年达到600家,目前已经有755家,提前实现。

北京提出,到“十四五”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0家,目前已经有834家,提前实现。

上海提出,到2025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000家,目前713家。

重庆提出,到2027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0家,目前312家。

此外,各省市都几乎都将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或为此制定相关文件和目标。

今年7月份工信部还宣布,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立沟通交流机制,着力解决这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展困难。

为何上至中央下至地方,都在力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本号在之前的文章中强调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中国破解发达国家对我们技术封锁的钥匙。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对我们太重要了。

所谓专精特新企业,按照工信部的定义,是“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企业,它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行业标准制定能力,并且以先进制造业为主。

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领域。不玩虚的,都是实干家。

换句话说,“小巨人”企业掌握的都是当下最前沿科技产业的技术。

能够获批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都是各自领域的散打高手、单项冠军,是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星,蕴含着不可预估的能量,它们的不可估量在于:

第一,它们或许能够改变当下已经固化的头部企业格局。

第二,随着这些企业壮大,它们能够给城市带来更多的就业、更多的税收,更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

第三,中国目前的许多短板核心技术能否攻破,能否实现产业升级,从中低端制造业到中高端制造业迈进,希望或许就寄托在这些“小巨人”企业身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