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必读】|印光法师所定的每日净土修行功课

南无地藏王菩萨感恩父母 2024-09-26 16:14:57

【净土必读】|印光法师所定的每日净土修行功课

净土十三祖

25、与陈锡周居士书(第六部分)

【原文】

言念佛正行者,各随自己身分而立,不可定执一法。如其身无事累,固当从朝至暮,从暮至朝,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大小便利,一切时,一切处,令此一句洪名圣号,不离心口。若盥(ɡuàn)漱清净,衣冠整齐,及地方清洁,则或声或默,皆无不可。若睡眠及裸露澡浴大小便时,及至秽污不洁之处,只可默念,不宜出声。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便不恭敬。勿谓此等时处,念不得佛。须知此等时处,出不得声耳。又睡若出声,非唯不恭,且致伤气,不可不知。

【白话文】

说到念佛正行,应该根据各人自己的具体情况,而订立用功的课程,不可固执一定的模式。如果自身没有太多事务拖累,固然应当从早到晚,从晚至早,忙着、闲着、坐着、躺着,讲话时、沉默时、行动时、静止时、穿衣吃饭时、大小便利时,一切时,一切处,将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不离于心口之间(耳听)。 如果在身和口都洗漱干净,衣冠整齐时,以及清洁的场所,可以出声念,也可以默念。如果在睡眠、洗澡、大小便时,以及肮脏不净之处,只可默念,不宜出声。默念的功德是一样的,而在不宜出声的时处出声念就不恭敬了。并不是在这些时间和地方不可念佛,而是在这些不合适的时间和地方不能出声念罢了。再说睡觉时若出声念,不但不恭敬,还会导致伤元气,这一点不可不知。

虽则长时念佛,无有间断。须于晨朝向佛礼拜毕,先念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毕,即念赞佛偈,即阿弥陀佛身金色偈。念偈毕,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随即但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或一千声,或五百声,当围绕念。若不便绕,或跪或坐或立皆可。念至将毕,归位跪念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菩萨各三称。然后念净土文○9 ,发愿回向往生。念净土文者,令依文义而发心也。若心不依文而发,则成徒设虚文,不得实益矣。净土文毕,念三归依,礼拜而退。此为朝时功课,暮亦如之。

虽然从早到晚一直念佛,没有间断。但也必须在早晨先向佛礼拜,然后念《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接着念“阿弥陀佛身金色”赞佛偈。念完赞佛偈,再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随即只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或一千声,或五百声,应当围绕(右绕)念。如果不方便围绕经行念,那么跪念、或者坐念、或者站念,都可以。念至将要完毕时,归位回到拜垫前跪着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各三称。然后念 “西方发愿文”回向往生(并发愿将此念佛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同生西方生极乐世界)。念回向文时,一定要依照文义而发心。 如果不依文发心,就成了一篇空文,得不到实际利益。回向文念完,念三归依,礼佛三拜,一堂功课到此结束。这是早晨的功课,晚课也是这样。

若欲多多礼拜者,或在念佛归位之时,则礼若干拜佛外,九称菩萨,即作九礼。礼毕即发愿回向。或在功课念毕礼拜。随己之便,皆无不可。但须恳切至诚,不可潦草粗率。蒲团不可过高,高则便不恭敬。

如果想要多多地礼拜,或者在念佛归位时,拜若干拜佛后,各念三菩萨名三声, 随念随拜,即作九拜。礼拜完即念回向文发愿回向。或者在功课念完后,再多多地礼拜。随自己方便而定,只要如理如法都是可以的。但必须恳切至诚,不可马虎潦草。拜垫不可过高,高了便不恭敬。

若或事务多端,略无闲暇。当于晨朝盥漱毕,有佛则礼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念至十口气,即念小净土文○10 。或但念愿生西方净土中四句偈。念毕礼佛三拜而退。若无佛即向西问讯,照上念法而念。此名十念法门。乃宋慈云忏主○11 为王臣政务繁剧,无暇修持者所立也。何以令尽一口气念。以众生心散,又无暇专念。如此念时,借气摄心,心自不散。然须随气长短,不可强使多念,强则伤气。又止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伤气。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此法能令心归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念数虽少,功德颇深。极闲极忙,既各有法。则半闲半忙者,自可斟酌其间而为修持法则也。

如果事务非常繁多,一点空闲都没有。应当在早晨洗漱完后,有佛像就礼佛三拜,面对佛像正身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念至十口气,接着念小净土文, 或者只念“愿生西方净土中”四句偈。念完礼佛三拜,功课到此结束。如果没有佛像,就向西方问讯,照上面的念法而念。这就是十念法门。此十念法门是宋朝慈云忏主为政务繁多,无暇修持的王公大臣们所设立的简易功课。为什么要尽一口气念呢?因为众生的心很散乱,又没有时间专门念佛。用这样的方法来念佛,借气收敛心神,心神自然不会散乱。然而必须随一口气的长短来念,不可勉强多念,勉强多念了会伤元气。并且只可念十口气,不可二十口气、三十口气地念,念多了也会伤元气。(为什么要用这借气摄心的方法,做十念念佛的功夫呢?)因为散心念佛,难得往生。这个方法能让人心归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念佛的数目虽然少,而其功德相当大。既然极闲或极忙的人,都各有适合自己用功的方法,那么半闲半忙的人,自然可以斟酌其间而确定自己的修持法则了。

(未完待续)

【注释】

9【净土文】即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

10【小净土文】遵式大师著:“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11【遵式】(964~1032)宋代僧。台州临海(浙江宁海)人,俗姓叶。字知白。十八岁投天台义全出家,二十岁于禅林寺受具足戒。尝于普贤像前燃一指,誓传天台教法。雍熙元年(984),从宝云寺义通修学天台宗典籍,尽其奥秘,与同门之知礼成为山家派中心人物。二十八岁,入宝云寺宣讲《法华》、《维摩》、《涅槃》、《金光明》等经,并集僧俗专修净土,著有《净土念佛忏仪》等行世。其后,于苏、杭等地多次讲经修忏,学者沛然向慕。后复兴故天竺寺居之,忏讲不绝,从学者恒逾千人。真宗乾兴元年(1022),敕赐“慈云”之号。天圣二年(1024),师奏请天台教部编入大藏,并撰《教藏随函目录》,略述诸部大义。仁宗明道元年示寂,世寿六十九。师之撰著极多,除《大弥陀忏仪》、《小弥陀忏仪》、《往生净土忏愿仪》、《金光明三昧仪》等有关忏仪之外,另有《大乘止观释要》、《肇论疏科》、《金园集》、《天竺别集》等专论数十种,及《采遗》、《灵苑》二诗集。因师所撰忏仪甚多,故世称百本忏主,又称慈云忏主、慈云尊者等。哲宗、高宗时,复分别追赠“法宝大师”、“忏主禅慧法师”之号。

修改于2024年04月15日

7 阅读:208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