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河北小伙,2004年生人,就读于山东外事学院,书法专业大一新生,两年的专业训练,让他从业余爱好变成的专业选手,对比前后两年的习作,进步神速,这种跨越式的提升,让我们这些自学书法的书友感到惊讶!不得不承认专业训练的重要性,也让人反思,师承和自学区别是巨大的…………
这位只有19岁的大一新生,他就是张家豪同学。家豪小时候受其舅舅影响喜欢书法,初接触书法,以兴趣为主,涉猎唐楷欧、颜、柳,抓手型和练笔性为主,义务教育学业很重,书法仅是业余的调节。进入了高中,结合自己的爱好和文化成绩,选择了艺术方向,高考前一年,受到中央美术学院专业教授的辅导,以前的散修变成了专题训练,传统的笔画递进练习变成举一反三的延伸,把好的技法练成肌肉记忆,再三灌输不动脑不动笔的习惯。
高考以后,从河北来到了山东,成为了一位专业的书法生,在院校里接受更加专业的书法学习,学院老师多,科目分得细,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专业上讲解透彻,从理论到实操,每天都能学到新的知识。
进入大学之前,有意无意的听到别人讲大学期间要比高中要轻松一些,现实可不是如此,庞大的知识体系,每个细项都要通过实操来加深自己的理解,时间远远是不够用的。
晋人傅玄所言:“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加练成了生活的常态,周末休息,很多同学依然坚持日课的习惯。这也许是每个热爱艺术的生活状态,现在如此,今后也会如此吧!
大一期间的“精准”二字刻入我们的脑海,多位老师反复提到这两个字,“精准”不是简单的精准临摹,更重要的是要拥有“提取”和“输出”核心内涵的能力,准确的“提纯”出书法中所表现的笔墨语言,这样就会通过形质而上升到神采。宋人,朱文长《续书断》有述: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心得,以终其身。正如这种训练可能是一辈子的追求。
另外,再好的思维,再多的感悟,都要通过手去表达,技法的完备,需要功夫的付出。古人言,练艺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书法讲究点、线、面;讲究的浓、淡、枯湿;还有动态的空间、气息、对比。一个一个的专题,让人体感觉到艺术的浩大且深奥。
张家豪同学,书法学习心得,《线质与情感》
不同的情感状态,会表现为不同的心理运动曲线。这些曲线形式的差异,会逐渐沉淀为一种类型化线条样式,表现为各种不同的“情感动作”。
情感动作体现着心理的节奏,表现在技法中,主要是提和按。虞世南说:“如水在方圆,岂由乎水?且笔妙喻水,方圆喻字。”在书法中,虚笔和实笔一样具有艺术表现力,甚至具有更为特殊的表现力,所以要把虚笔当实笔去写。
文学中所谓“歌永言”,“永言”就是拖长了语气之言,有感情之言。书法中有感情之线条,亦是如此,所谓“永其韵而疏其节”。书法是无声之音,有着音乐般的节奏与和谐。这种音乐性,主要体现在运笔的节奏上。通过笔画线条的长短、曲直、粗细变化的承接,而粗细轻重皆由毛笔提按而来。
人心有多少种节奏,毛笔就有多少种节奏。不同的心灵节奏,会表现为不同的线条形态;而不同的线条形态,也反映不同的心灵节奏。
所以每个人的字,是积淀了每个人的阅历及心理感受后,同时通过书写时体验着具有相似心理表现力的线条,把这些抽象的线条,变成了活的生命感觉。
对于初学书法的爱好者来说,用心感受书写时的体验,远远比技法更为重要。
小结:
一位20岁不到的小伙,能达到如此的水平,主要是勤奋的训练,专业老师的教导,从手上升到思维,养成了良好的训练意识,永远保持意在笔先的训练意识,这正是专业训练的核心。
我是四海易术,一个退休的糟老头子,退休的生活,致力于弘扬传统书法文化,推广有实力的中青年书法家,陈述书法创作者经验和方法,供广大书友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