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万人上街手拉手,组成长600多公里,跨越3个国家的人墙

袁载聊历史 2024-08-07 03:09:06

1939年8月23日,德国为了能够快速解决波兰,曾跟苏联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双方秘密约定瓜分东欧,因此当德国在闪击波兰的同时,苏联也秘密将波兰东部以及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波罗的海地区收入囊中。

后来德国直扑苏联,苏联大规模败退,这些地方又成了德国占领区,二战结束后,理论上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应该是重新获得主权,毕竟他们二战前都是主权国家,是战争受害国。

但是这些国家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重新立国,而是成为了战后苏联的一部分,苏联对此给出的理由是当事国的国民议会代表各国人民意愿,向苏联最高苏维埃提请加入苏联,简单点说就是以上三国是求着加入苏联。

而作为被吞并国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在20世纪80年代给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论调,强调自己加入苏联根本不是自愿,是被苏联枪杆子逼着强制加盟,苏联是侵略者。

且当时三国民众还不是光停留在嘴皮子上,1989年8月8日爱沙尼亚率先举行大规模的工人罢工,要求苏联正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恢复该条约下苏联侵占国家的主权,紧接着拉脱维亚、立陶宛部分地区也纷纷响应。

面对三国民众的诉求,苏联中央选择赋予三国地方政府更多的自主权来安抚,但是这一点用也没有。当民众高举《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声讨苏联的时候,三国各自的地方政府出于“民族情怀”选择默许的姿态。

在政府如此推波助澜下1989年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情绪那叫一个高涨,198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50年之际,三国民众更是组织起了震惊世界的“波罗的海之路”。

何为“波罗的海之路”,简单一点说,就是用人手牵手的方式,组成一道人墙,连接波罗的海三国的首都──维尔纽斯、里加和塔林。表示三国民众上下一心脱离苏联。

当时三国的公共广播电台,成为了临时指挥中心,播报员字正腔圆的为三国的民众指路,告诉他们人墙连接的实时情况,那里缺少人员,那里人员多了。

同时大批公共运输工具也自发的投入了活动的运行,给予每个人去连接缺人点的便利,最积极的爱沙尼亚政府,甚至为了确保人民群众能最大限度参加活动,干脆直接将当天设置为爱沙尼亚的公众假日。

据事后相关媒体的报道,保守估计这场人牵手的活动有200万人参加,而当时三国总人口也就500余万人,连接的里程更是绵绵长长600多公里。

至于这场活动的效果,那叫一个立竿见影,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独立了,8月20日和21日,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也宣告独立,1991年12月25日,苏联轰然倒塌。

配图来源网络,没发现版权申明,版权人若觉不妥,联系我们!立马删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