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思羽:父亲是冯小刚,没放弃先天残疾的我,余生我会做个好女儿

力李谈梦想呀 2024-08-25 02:03:48

1958年,冯小刚在北京一个普通家庭出生。他的童年并不快乐,父母离异的阴影一直笼罩着他,但也磨砺了他坚强的性格。在母亲和姐姐的陪伴下,冯小刚度过了早年时光,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与温暖。

高中毕业后,年轻的冯小刚踏入了军旅生涯,在北京军区的文化单位,他开始接触文艺工作,并参与组织各种晚会活动,这段经历为他日后的文艺创作埋下了种子,也让他初步展现了自己的才华。

转业后,冯小刚来到了北京城建开发总公司的工会,负责文化宣传工作。虽然这项工作看似平凡,但却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向影视圈的大门。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医院里邂逅了一位漂亮女士,她的优雅气质和独特个性深深吸引了他然而,得知她已婚后,冯小刚并没有就此止步,反而通过这个机会认识了她的丈夫——导演郑晓龙。

为了能在影视圈立足,冯小刚甘愿扮演司机和跑腿的角色,无怨无悔地跟在郑晓龙身边。他的勤奋和才华很快得到了郑晓龙的认可,郑晓龙不仅为他安排了工作,还让他在电视剧《凯旋在子夜》中跑了个龙套,正式踏入了影视圈的大门。

1984年对冯小刚来说是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他担任了电影《生死树》的美术助理,由此开始了他的电影事业。同年,他还通过同事介绍遇到了未来的妻子张娣。

冯小刚是个浪漫多情的人,他以写情书、念情诗等方式追求张娣,很快就赢得了她的芳心。

婚后,在郑晓龙的引荐下,冯小刚成功进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担任美工,参与了多部电视剧的拍摄工作,包括《便衣警察》、《好男好女》等。

他在美术设计方面的才华得到了充分发挥,为他日后成为导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冯小刚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出众的才华,从一个普通的北京小伙逐步在影视圈崭露头角,赢得了众多名导的青睐,奠定了成为一名成功导演的基础。

他的经历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平凡人如何通过执着奋斗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1990年9月,冯小刚的生活发生了重大转折。在他结束河南开封工作,准备乘火车回北京的路上,突然接到妻子张娣的电话:"小刚,你要当爸爸了。

"听到这个消息,冯小刚非常兴奋,但当他赶到医院时,却听到了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女儿出生时患有先天性唇腭裂。

这个消息让冯小刚如雷轰顶,无法接受。他感到愧疚,开始自问是否自己的行为导致女儿的悲剧。然而,他立刻振作起来,发誓不管花多少钱,都要为女儿治病,如果治不好,他就会一直照顾她。

他为女儿取名为"冯思语",希望她能像正常人一样说话。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对于当时的冯小刚来说,高昂的手术费用犹如天文数字。为了筹集手术费,冯小刚化身为"冯疯子",他不仅起早贪黑地工作,还绞尽脑汁地进行创作。

他参与编写了《遭遇激情》,创作了《编辑部的故事》后者作为中国首部电视系列喜剧,一炮而红,为冯小刚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手术后,冯小刚给女儿改了名字叫冯思羽,希望她能像鸟儿一样,羽翼丰满地健康成长。为了减轻女儿手术后的痛苦和注意力,他跑遍商场买了几十种玩具。

他耐心地陪伴在女儿身边,用父爱抚慰着她的伤痛。

然而,现实生活并非童话。在帮助女儿康复的过程中,冯小刚与张娣的婚姻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张娣整日奔波忙碌,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

冯小刚则为了事业和赚钱,常常无法兼顾家庭夫妻俩聚少离多,即使相见也多是抱怨,生活的激情逐渐消退。

尽管如此,冯小刚对女儿的爱从未减少。1999年,当9岁的冯思羽面临父母离异的困境时,冯小刚仍然尽其所能地给予女儿关爱。他每周都会接冯思羽到家中陪伴,努力弥补因离异给女儿带来的伤害。

冯小刚的故事告诉我们父爱如山,即使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也永远不会改变。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父爱,为女儿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

这份深沉的父爱,成为了冯思羽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

1999年,9岁的冯思羽经历了人生的第一个重大的转折:父母离婚。这个事件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她开始对他父亲的新恋人徐帆充满敌意,认为是她破坏了自己的家庭。

尽管冯小刚陷入了新的感情,但他并未忽视自己的女儿冯思羽。每周,他都会接冯思羽到家中陪伴,努力维系父女关系。徐帆也意识到了情况的严重性,为了让冯思羽接受自己,她放下了演员的身份,不惜放低姿态讨好这个比自己小一辈的孩子。

她买玩具、买零食,试图缓解冯思羽的敌意。

然而,内心受伤的冯思羽并不感激徐帆的关心。她对徐帆冷淡,甚至做出一些叛逆行为。她往徐帆的杯子里放盐,砸坏她的东西,对她出言不逊。

面对这些,徐帆只能一忍再忍,深知冯小刚对女儿的疼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冯思羽的叛逆情绪愈发强烈,有一次甚至选择离家出走。在她的心里,父亲再婚后肯定会抛弃自己。当冯小刚发现女儿不见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最终找到冯思羽后,看着女儿哭得撕心裂肺,冯小刚和徐帆深受触动。

他们不仅安慰了女儿,还加倍地对她好。

这次事件成为了父女关系修复的转折点。冯思羽开始逐渐接受现实,也开始理解父亲的处境。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徐帆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善。

2008年12月,冯小刚做了一个令人感动的决定,他放弃了参加《非诚勿扰》在南京的宣传活动,特意安排时间参加冯思羽的成人礼。他还特意熬夜写了一篇发言稿。

在学校的舞台上,冯小刚作为家长代表深情地说道:"亲爱的女儿,我想告诉你,无论是你欢乐还是你流泪,任何时候你回头,爸爸就在你身后,微笑着看着你,不要害怕失败,不要担心跌倒,爸爸会扶你起来"这番话不仅让在场的人动容,更是触动了冯思羽的心弦。

在父亲的鼓励支持下,冯思羽的人生也逐渐步入正轨。2009年,她成功考入北京电影学院。作为冯小刚的女儿,她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谦虚地努力学习。

北电毕业后,她又前往美国纽约大学深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回国之后,冯小刚没有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女儿铺路,反而带着女儿参与“实习”活动。2016年,冯小刚执导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中,冯思羽担任了剪辑师。

这不仅是对她专业能力的肯定,也是父女俩在事业上的首次正式合作。

冯思羽从叛逆少女转变为一位职业电影人,她的成长过程充满了曲折和挑战。然而,正是这些经历让她更加成熟,也让她与父亲的关系更加紧密。

风雨过后,父女俩终于迎来了属于他们的彩虹冯思羽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经历家庭变故,只要有爱和理解,亲情的纽带终会越系越紧。

虽然冯小刚的婚姻生活曾备受争议,但他作为父亲对女儿的爱始终不变。从冯思羽的出生,到成长过程中的家庭变故,冯小刚始终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女儿。

在冯思羽的成长过程中,冯小刚的严格和慈爱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了她独特的个性和敬业的工作态度。但是他并没有利用自己在影视界的影响力,为冯思羽开后门,而是鼓励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梦想。

这种教育方式培养了冯思羽独立自主的性格和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

冯思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父亲证明了自己的爱。她勤奋努力,自北京电影学院跨入美国纽约大学,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使自身再上层楼。

学成回国后,她没有选择过上高枕无忧的生活,而是选择从基层开始,在父亲的电影中担任剪辑师,以汗水和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

2016年,冯小刚导演的《我不是潘金莲》电影中,冯思羽曾担任剪辑师。此次合作是父女俩在事业上首次正式并肩作战,同时也标志着冯思羽在电影行业中站稳了脚跟。

冯小刚在公开场合曾表示:“这女儿像我”,这不仅是指长相,更是指他们相似的命运和对电影的热爱。冯思羽继承了父亲的才华,同时也在努力塑造自己独特的风格。

如今的冯思羽已经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且有才华的年轻人。她在电影行业中逐渐站稳脚跟,这得益于她在北京电影学院和纽约大学的学习经历,以及参与父亲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的剪辑工作。

她虽然成长过程中有诸多不顺,却因此而塑造了坚强的性格和一心一意的工作态度。冯思羽并没有依赖父亲的名声,而是选择依赖自己的努力,踏实工作,在业内积累了自己的口碑和经验。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冯思羽将有可能成为一位比父亲更为出色的导演。她不仅继承了冯小刚卓越的才华,而且还在不断地寻求自己独特的视角与创作风格。

同时,她也深深地感激父亲多年来的无私付出与坚定支持。

冯思羽曾经表达过她的信念,那就是要“余生做个好女儿”,这不仅是她对父亲的承诺,更是她对自己人生的期许。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成就,来回报父亲的养育之恩,同时也为自己的人生谱写精彩篇章。

冯思羽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论出身如何,我们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梦想;即使生来有缺陷,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去弥补。

在父亲的爱护和自己的坚持下,冯思羽正在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