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周志坚参加胶东军事史讨论,意外得知:我当过胶东军区副司令

漫步史书 2024-04-23 09:44:15

开国中将周志坚晚年在《胶东子弟兵》曾回忆起一段特别有意思的故事,说的是在1986年,他在参加胶东军事史研讨时,意外得知自己当年调赴胶东军区任五师师长时,还兼任着胶东军区副司令。

当时,周志坚的职务是胶东军区第五师师长兼军区副司令,可对这一任命,周志坚最初是一无所知,加上正值解放战争时期,他也没有去深究,造成了这一时隔四十年的误会。

不过,话又说回来,周志坚调胶东军区任五师师长,其实有些委屈,因为此前他在中原军区时,就已经出任了二纵副司令员。

1946年6月,国民党军发动全面内战,调集三十万大军对我中原根据地发动猛烈进攻,鉴于敌众我寡,中原军区奉中央指示决定突围。

当时,中原军区已经发展部队六万余人,为两个纵队,三个独立旅以及三个军区。统归中原局指挥(1945年10月30日成立)。

中原局的领导组成为,郑位三任代理书记,郑位三、李先念、王首道、陈少敏、王震任常委,任质斌、戴季英、刘子久、王树声任委员。

中原军区领导组成为,李先念任军区司令员、政委三任政委,王树声任军区副司令员。

下辖两个纵队中,第一纵队由军区副司令员王树声兼任司令员,第二纵队司令员文建武任司令员。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中原军区第二纵队领导干部中,除了副司令员周志坚参加授衔外,司令员文建武去世于1951年,政委任质斌转入地方任职,都没有参加授衔。

中原突围在我们今天看来似乎只有轻飘飘的四个字,但对于曾亲身经历的人来说,则是一场痛苦的回忆。

那意味着无数战士的牺牲。

根据中原军区的决定,当时全军共分三路打出去(不算中原军区独二旅),除了一纵一旅在皮定均率领下单独突围,其余部队分为两路向西突围。

一、军区司令员李先念、政委郑位三率领右路突围部队,下辖第2纵队第13旅、第15旅、第359旅、干部旅及中原军区机关共1.5万余人

二、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王树声率领左路突围部队,下辖第1纵队(欠一个旅)、第2纵队第15旅(欠一个团)共1万余人。

周志坚时任中原军区第二纵队副司令员,根据军区决定,由他率领二纵十三旅部分部队以及一部分地方武装掩护右路主力突围。

时隔多年后,周志坚回忆起当时突围战,仍然满怀感慨。

为了掩护右路主力突围,周志坚率领十三旅与敌浴血奋战,后来更是与上级失去联系,后来十三旅部队被打散,数千战士牺牲。

周志坚很是痛心:

“从抗日战争以来,我在中原地区从一个支队发展到一个团,最后组成十三旅,这些在抗日烽火中成长起来的几千健儿,却不得不将鲜血洒在中原的大地上。”

也因为同上级失去了联系,周志坚当时率领仅剩的几名随员化装下了战场,经过商量后,决定到武汉去寻找当地的八路军办事处。

1946年8月底,周志坚成功抵达武汉,并找到了军调部汉口执行小组的邝林。

当时,邝林告诉他:

“李先念同志已经电请董必武同志在武汉周围寻找你,并收容突围失散的人员。”

尽管中原根据地在国民党军进攻下已经沦陷,但是在汉口的国共双方代表仍然在不断的进行停战谈判,周志坚认为自己不能在汉口久待,就请邝林给他开了一张通行证,他要去南京找董必武。

历经千辛万苦,直至9月,周志坚才带着警卫罗少华抵达南京,到了驻扎在南京梅园新村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地。

一见董必武热情的模样,见惯了生死的周志坚也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周志坚在南京住了一段时间,对全国的形势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自中原突围三个月后,蒋介石终于按耐不住大打出手,全国各地烽火燃遍,和谈实际上已经毫无意义,当时董必武已经决定,将在南京的中共代表团一部分人撤回延安。

周志坚那时也听从安排,随这一批人到延安去。

飞机飞抵延安后,在工作人员安排下,周志坚暂时住在了军委招待所,直至一段时间后,中组部的负责同志来转达给他一个消息:

“彭德怀副总司令要接见你。”

对这次见面,周志坚最关心的就是部队突围的情况以及自己工作安排。

彭老总告诉他:

“全国内战已经全面打响,敌人进攻的重点在华东战场,那里打得很紧张,并说李先念和中原局、中原军区、第二纵队主力共15000余人,突围之后已于7月下旬进入陕南与陕南游击队会合,在秦岭以东,伏牛山以西,陇海铁路以南广大地区,创建了豫、陕、鄂游击根据地,并于8月初建立了豫陕鄂军区;另一路由王树声率领的中原军区第一纵队和十五旅10000余人,突围之后,以武当山为中心建立了游击根据地。”

按照最初的安排,周志坚是去陕南,还是回老部队工作。

周志坚去陕南工作,是原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点的将,不过彭老总那时明确告诉他:

“陕南地区不是敌人重点进攻的地方,哪里没有大仗打!”

本来周志坚是想回老部队工作的,可一听这个情况又犹豫了,当时彭老总告诉他,华东解放区是敌人重点进攻的地方,所以周志坚希望调华东去,去新四军报到。

周志坚考虑再三,决定去找朱老总说一下自己的情况。

一见面,周志坚就提出了自己的请求,朱老总也点头表示同意,当时华东解放区确实正在打仗,正需要能征惯战的将领去。

周志坚在延安住了一段时间,并与党中央毛主席、朱老总、彭老总、徐向前多次见面交谈,受益匪浅,当时毛主席还在延安礼堂举行了庆祝中原军区胜利突围的晚宴,周志坚作为中原军区的代表,也出席了宴会,并在饭后看了京戏。

在这次晚宴后,周志坚踏上了前往山东的路,那个年代交通不畅,周志坚足足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抵达新四军军部所在的山东临沂。

周志坚到临沂以后,时任新四军副军长的张云逸热情的接待了他新四军军部,当时原定给周志坚的安排是任胶东军区前线指挥部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面对老首长谆谆嘱咐,周志坚深感责任重大,考虑再三,他向组织上提出了一个请求:

“我考虑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理论水平低,到老部队去情况不熟,对部队的战斗作风和特点不了解,做领导和司令部工作有困难,,希望能到一个新的部队工作。”

据周志坚回忆录《峥嵘岁月》记载:

“舒同副主任同意了我的要求,我成为了胶东军区前线指挥部的参谋长。”

不过当时的胶东军区,也面临缺兵短将的情况。

抗战胜利后,胶东军区主力部队开赴东北,胶东区党委还抽调了3000多名干部也一起开赴东北。

根据《胶东军区调赴东北部队序列》(1945 年 9 月 22 日——1945 年 11 月7日)记载:当时胶东军区抽调去东北的主力包括第五师、第六师主力。

当时许世友为了能留下聂凤智以及老部队十三团,还特意耍了个花招,让聂凤智装病。

胶东军区第二次重建第五师,就是以原第五师十三团为主重建的。至1947年初,以胶东军区部队成立华野九纵,第五师改称九纵27师,聂凤智任师长。

胶东军区第二次抽调第五师组建主力纵队后不久,即又决定重建军区五师、六师主力,恰好此时周志坚来到胶东军区,于是组织上决定,周志坚与南海军分区政委廖海光共同组建新的第五师(第三次重建,据说一开始称六师,不久后改称五师),周志坚任师长、廖海光任政委。

第三次成立的胶东军区第五师下辖三个团,分别由胶东军区特务团、滨北军分区独立1团和东海军分区独立团改编而来,虽然之前从来没有参加过大战,但周志坚、廖海光都是身经百战的将军,他们始终很有信心,把第五师打造成一支无坚不摧的部队。

不过周志坚也没有想到,到1947年秋,上级决定,将胶东军区主力部队编为华东野战军第十三总队,周志坚任司令员、廖海光任政委。

华野十三纵虽然成立较晚,但之后两年作战中,逐步锤炼成一支精锐的主力部队,后来济南战役时,同样出身胶东的九纵与十三纵携手攻城,打出了不菲的战绩。据周志坚回忆:

“是役,我们十三纵队毙伤敌5000余人,俘虏敌人10363人。”

战斗结束后,十三纵37师109团荣获“济南第二团”荣誉称号。

有意思的是,华野十三纵虽然没有俘虏王耀武,却缴获了王耀武的贴身配枪,那是王耀武在美国西点军校时,一位美国将军奉送的马牌手枪,银色枪把,周志坚拿到后爱不释手,还用过一段时间,后来军事博物馆征集文物,他就把枪交去了博物馆。

1949年2月,华野十三纵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

也因为部队组成后便即投入战场,时间很仓促,加上后来很快部队升格成为野战军主力部队,以至于周志坚无暇顾及自己身上兼任的职务,时隔40年后才知道,当年上级让他牵头组建胶东军区第五师,是以军区副司令员的名义进行的。

2 阅读: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