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恩师遗言:救国必先重二子,一个是毛主席,另一个是谁?

沐光知百年 2023-09-22 08:30:01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听故事品百味人生的同时,还能获取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20年底,由于过度劳累,杨昌济老先生住进了医院。这场病来势汹汹,没过多久他就不得不转院治疗,杨昌济自感时日无多,临终之际,他还想为国家做最后一件事。

虽然自己已经不能为国家效力了,但是中国还有很多大好青年。

艰难的提起笔,杨昌济写了一封信送给了时任广州军政府秘书长的好友章士钊。

“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他所说的二人,其中一个就是伟人毛主席,那么在他心中能够和毛主席并肩的人是谁呢?

恰同学年少

湖南省第一师范创立后,不仅聘请了多位名师前来讲学,还对学生实行了很多优惠,不仅学费全免,食宿价格也很便宜。

这对于家庭贫困但是立志求学的学生们是最合适的选择了,少年毛主席就是这样来到了这所学校。

也就是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的恩师杨昌济,还有一位志同道合的好友,蔡和森。

两人都是杨昌济的学生,只不过被分在了不同的班级。当时年少的两人都是抱着读书救国的念头入学的,探索救国的道路是两人共同的认知,惺惺相惜的两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经常聚在一起讨论救国济民的大事。

意气相投的两人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共同的见解,比如当时社会上流行着两种极端言论,一种是“全盘西化”,另一种是“保存国粹”,两者对中西方文化的观点都非常偏激,蔡和森和毛主席一致认为,这两种言论都是错误的。

不论是西方文化还是中国文化都有其精华和糟粕,应该实事求是的去讨论。

这种注重实践的精神他们也经常运用在生活中。

除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他们也注重社会调查。那时候的两人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敢想敢做。

走访农村期间,一人带着一把雨伞,一双草鞋,身无分文的就出发了,而且一走就是大半个月。

在此期间,他们还意识到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要为后来的革命生涯做准备,必须要有一个强健的体格。但是第一师范创立之初并不重视体育教育,他们就自己想出来了锻炼身体的方法。

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洗澡,一块去桔子洲头游泳,相约到岳麓山爬山露宿。这里的很多习惯毛主席晚年的时候也一直在坚持。

后来蔡和森为了精研一门学科,直接跳级去了湖南高等师范读文史专科,和第一师范隔江相望。

但是两人依旧的友谊依旧没有就此中断,星期天的时候,两人还会经常找对方。后来,为了方便和这些好友们讨论救国大事,蔡和森直接把家搬到了岳麓山下,成了众人集会的场所。

不久之后,“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为共同的活动”的新民学会成立了。

勤工俭学风潮开始后,新民学会的会员们并没有一窝蜂的追随潮流,而是决定分为两部分各自探索不同的道路。蔡和森等人去法国探索新道路,毛主席等人在国内研究各种问题,二者相结合,从中得到一条最适合中国的救国道路。

提出中国共产党第一人

早在十月革命的消息传到中国后,蔡和森就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时候十月革命作为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在中国并不被看好,蔡和森却鲜明的提出,要“仿效”列宁。

当时的法国深受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宣传手册到处都是,蔡和森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在给好友的回信中,他提出:明目张胆的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

毛主席回复:“你的信,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同年七月,中国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正式成立,名字就叫做中国共产党。

遗憾的是,由于消息闭塞,这个消息并没有第一时间传到旅法支部,蔡和森等人错过了这次开天辟地的重要一幕,几个月后,蔡和森从法国归来,才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当选了中央委员。

在上海工作期间,蔡和森夫妇和毛主席夫妇就住在楼上楼下,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还一块领导工人运动。

1925年,上海日资厂里发生了一件极其恶劣的事件,日本人不仅不重视工人提出的正当需求,还枪杀了工人代表、共产党员顾正红。

一时之间群情激奋,都憋着一口气想要讨一个合理的说法,蔡和森就是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引导工人们通过罢工来反抗资本主义的压迫。

有了组织和领导,一场具有爱国反帝性质的运动很快就席卷了整个上海,各界人士纷纷声援,这场爱国的运动的规模迅速扩大,影响到了全国各地。

这就是著名的“五卅运动”。

毛主席最有力的支持者

从年少时无话不谈的好友到后来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他们两人的友谊一直非常深厚,从未断绝。

对于毛主席的观点和决定,他总是特别理解和支持。毛主席觉得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并深入湖南群众中考察,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但是并未得到重视。

蔡和森那时候刚刚从苏联考察回来,特地在路过湖南的时候重申了毛主席的核心观点,主张:“谁可以解农民问题,谁能得天下。”

后来,新的中央政治局成立后,毛主席并未出现在名单中,蔡和森积极向中央提意见,要把毛主席加进来,而且宁愿自己退下来也要把毛主席选进去,在他的努力下,毛主席这才成为了候补委员。

舍生取义

1931年,整个广东都笼罩在“白色恐怖”的阴影之下,当地的地下党组织遭到了巨大的破坏。

当时在广东的地下党员们根本无法立足,每天不停的搬家,最严重的时候,一天之内接连换了三个住处,工作根本无法顺利开展。

当时蔡蔡和森听说毛主席已经在瑞金开辟了苏区,非常高兴,打算到那里和毛主席再次并肩战斗,但是中央为了挽回广东的局势,决定把他调到香港去主持大局。

此行的危险程度是人尽皆知的,家人们都劝他不要去冒险,但是蔡和森却毫不在意。

“干革命的不能只考虑个人安危。”

早在他走上革命道路的这一刻,他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虽然蔡和森已经在竭尽全力的挽救广东的局势,但是工作进展的依旧艰难。1931年6月10日,海员工会要召开一场重要会议,因为目标明显,所以非常危险。

原本蔡和森是不用亲自到现场去的,但是他思来想去还是不放心,12点刚过,他就告别妻子离开了家门。

“下午一点前我没回来,就是被捕了……”

妻子在家中惴惴不安的的等待着,目不转睛的顶着表上的指针,到了预定时间,她就迫不及待的打开大门朝远处张望,期待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但是蔡和森却一直没有出现。

他被捕了,罪魁祸首就是大叛徒顾顺章。

狱中的蔡和森坚贞不屈,始终不肯透露任何机密,最终英勇就义,年仅36岁。

毛主席得知这个消息后悲痛万分,他痛惜的说道:“一个共产党员该做的,他都做到了。”

革命家庭

1919年,蔡和森踏上了前往法国的邮轮,此行除了新民学会的朋友之外,还有很多他的家人。

最引人瞩目的就是一位中国老太太,蔡和森的母亲葛健豪。她并不是为了照顾孩子才随着众人出发去法国的,和这些年轻人的目的一样,她也要去勤工俭学。

葛健豪原名葛兰英,家族曾是和曾国藩互相联姻的名门望族,16岁那年嫁到了永丰蔡家。

那时候蔡家已经逐渐衰落,丈夫也并不是个可靠的人,不仅学会了抽大烟,还娶了个小老婆。

葛兰英并不是那种受封建思想荼毒的女子,从来不会对这种事逆来顺受,直接带着孩子回了娘家生活。

这时,距离她娘家不远的王氏家族娶了一位新媳妇,就是大名鼎鼎的女革命家秋瑾。

因为两家经常往来,葛兰英也和秋瑾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秋瑾身上那种英勇无畏的精神对她造成了很大影响。

后来,由于家庭逐渐没落,连子女的学费都快供不起了,几个孩子面临着辍学的危机。她典当了家中所有的值钱物品,全力支持孩子们继续学业,有时候也会做些针线活补贴家用。

此时的她深深的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不仅努力送孩子们去学习,自己也积极的学习知识。

1914年,年近五十岁的葛兰英带着祖孙三代来到长沙求学,但是就在她报名的时候却遭到了拒绝。

她直接一纸状书把学校告到了县衙,最终被成功录取。

蔡和森的革命目标从来都不局限于男性,像他母亲这样坚韧优秀的女子也是非常重要的革命力量。

在他的鼓励下,55岁高龄的葛健豪也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涯。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依旧无法阻挡她学习的热情,她不仅自学法语,还和女儿一起进入了女子公校学习先进的知识文化。

遇到不懂的问题,她就主动询问这些年轻人,完全不会感到不好意思,堪称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

其次就是蔡和森的爱人向警予,她是中国共产党唯一的女创始人,蔡妮和蔡博的生母。她也是一位理想坚定的革命战士,牺牲的时间比蔡和森还要早。在一位爱国工人的帮助下,才偷偷运出了遗体,入土为安。

最后,就是我们都熟悉的蔡大姐,蔡和森的妹妹蔡畅,李富春的夫人。

他们一家都是令人钦佩的革命英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