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22回导读:宝玉悟禅机,贾政悲谶语,贾府败象已现

浮生漫读人生长 2025-01-13 08:16:47

这一回的回目名是“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宁荣两府刚刚经历了贵妃省亲这样的繁盛之事,大家还沉浸在过年的喜乐里,贾政宝玉父子却感受到了与过年完全不相融的情绪。

先是宝玉,在宝钗的生日宴上因一支曲子而悟禅。

每次读红楼,我都得感叹曹公的妙处,“假作真时真亦假”,给读者一个宝玉不愿意亲近宝钗的假象,却每每让宝钗带给宝玉醍醐灌顶般的惊喜。

所以我经常说,真正能走进宝玉内心的人,唯有宝钗。

这次也是一样,本来在宝玉眼里,《鲁智深醉闹五台山》是俗不可耐的热闹戏,宝钗却告诉他:

“你白听了这几年的戏,哪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词藻更妙。”

也就是说,热闹只是这部戏的外壳,只有具备发现美的眼睛,才能感受到热闹里藏着珍珠。

“你白听了这几年的戏”,宝钗这句话说得极妙,一针见血地指出宝玉读书看戏都浮于表面,就像他的性格和学识一样,太过浮躁和肤浅。

当然,贾宝玉也是极其聪慧之人,,一点就通,听到宝钗念出《寄生草》,“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引得黛玉又生了醋意。

这支《寄生草》,是《鲁智深醉闹五台山》中鲁智深的唱词。说起来,贾宝玉和鲁智深有些相似之处:他们都曾是顽劣之人,都有佛缘慧根,都在机缘巧合之下脱胎换骨了。

所以,当宝钗以“排场又好,词藻更妙”的理由将这支《寄生草》念给宝玉听时,她不知道,她已经成为了宝玉悟禅的领路人。

当然,此时的宝玉也不知道,当他为听到这支《寄生草》而喜不自胜时,他内心那道悟禅的门,已悄然打开。

这是宝玉的幸运,他终将独善其身,去往一个彻底摆脱俗世红尘的境界。这也是贾府的不幸,唯一一个被寄予厚望、有可能拯救贾府的儿孙,终将只是贾府的过客,不会为贾府奉献才智。

所以,从这一章回开始,从贾宝玉悟禅开始,贾府“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就已经注定。

即便这样,作者犹嫌不够,毕竟宝玉悟禅与贾府衰亡之间的关系不那么明显,于是,他再用贾政的感悟来体现。

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日子。

元春从宫中传出灯谜让弟妹们猜着玩,勾起了贾母的兴致,组织大家一起来制灯谜、猜灯谜。

贾政也早早下了班,来贾母膝下承欢。

所以,这是一个难得的四代同堂、夫妻欢聚的喜庆时刻。

然而,就在这样的喜庆时刻,姑娘们却不约而同地写出了伤感沉重的谶语。

所谓谶语,就是将来一定会灵验的话。当事人说出这样的话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说的是谶语,然而一语成谶,这是老天爷在借人的嘴给出预言,也算是一种示警。

著名的占卜大师邵雍在《观易吟》中写道:

天向一中分体用,

人于心上起经纶。

仙人亦说两般话,

道不虚传只在人。

神仙,也就是上天,有时候也会通过人来传达天意,至于人们能不能接收到,就看各人的悟性了。

比如此处贾政接收到了:

贾政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

贾政看完,心内自忖道:“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想到此处,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因而将适才的精神减去十分之八九,只垂头沉思。

这是继清虚观打醮以来,神佛第二次向贾府的当权人物示警。

第一次接收到的是贾母,但她只是短暂地不快就不管不顾了。

这一次是贾府唯一的顶梁柱、饱读诗书、以儒生自居的贾政,但他也“只是思索,翻来复去竟难成寐,不由伤悲感慨”,再无后续了。

老天爷已经对贾府非常眷顾了,不断示警,目的是要他们提高警惕,趋吉避凶,积极应对。

然而,贾府上下“安富尊荣”已久,务虚者多,能干实事的少。所以,哪怕接收到了上天的示警,也无心更无力去应对。

早在第二回冷子兴与贾雨村的对话中,作者通过冷子兴的口告诉我们:贾府虽然外表看起来枝繁叶茂,赫然还是极有排面的贵族之家,但其实根已经开始烂了,表面看不到而已。

到了这一回,作者便通过贾政和宝玉父子的表现告诉我们,贾府的烂已经逐渐显露出来了。贾政身为当权者不作为,天选的接班人宝玉只想独善其身,那么贾府这棵大树的彻底枯竭,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1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