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年,一个30岁的年轻医生在维也纳开了一个小诊所。
他治病,不用手术刀,不用麻醉药,患者用最舒服的方式,坐在他精心准备的沙发上,倾诉自己内心的恐惧和焦虑。
这位医生,就这样和自己的病人一起去探索他们内心深处的秘密,探索他们内心深处被隐藏的记忆,也探索他们内心的渴望,和驱使他们行动的原因,从而去矫正某些行为偏差。
这种治疗方式,在十九世纪还颇有争议,因为在传统的医生看来,人的精神出了问题,那一定是某个器官出了问题。
多年后,这种治疗方式席卷全球,当今世上,更是无人不知。
这位年轻医生,就是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
人心是一片浩瀚的海洋,我们所能知道的,只是其中很少很少的一部分,而那些隐藏在我们心底不被意识到的潜意识,才是我们命运的始作俑者。
它们悄无声息地在我们身上发挥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因此,人有时候像天使,有时候像魔鬼,可大多数时候,既非天使,也非魔鬼,而是一个复杂的个体。
弗洛伊德,就是率先深入这片潜意识之海的人性大师。
古往今来,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老子、庄子、叔本华、尼采······,这些先贤都在不断地思考人性,可是对人性思考最为深刻和残酷的,当属弗洛伊德。
011856年5月,弗洛伊德出生在一个犹太家庭里。
他出生的时候,父亲雅各布,想去教堂为自己的儿子祈祷,刚走出去,一个男人迎面走来,打掉了他的帽子,嘴里喊道:
犹太佬,滚出人行道。
雅各布脸色发白,转身回家。
身后,还有一串洋洋得意的笑声。
那时候,犹太人不受欢迎,反犹太主义的情绪四处弥漫,他们不被允许有自己的土地,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
母亲只能暗暗在心里为儿子祈祷:
愿主保佑你不要受到这样的对待。
一天,听见有人敲门的声音,母亲抱着弗洛伊德前去开门,是流浪的吉普赛人。
这位流浪的老人看到襁褓之中的弗洛伊德,用先知一样的预言说:
这是一个伟人,他将改变世界。
说罢,郑重其事地向襁褓中的弗洛伊德行礼,做完这一切,转身离去。
一语成谶,多年后,弗洛伊德真的影响了世界。
然而,此时的他,还是一个孩子,还需要慢慢成长。
在家人的呵护下,他渐渐长大,一头黑发,又长又卷曲。
面对远处绵延不绝的山,小弗洛伊德总是看得入迷,他问妈妈:
那是什么?
妈妈说:
那是山。
弗洛伊德便认真地说:
那里有人叫我呢。
第二天,就缠着爸爸带他去看山,在山里,他好奇地观察着大自然,云雀在树上唱歌,绵羊安详地徜徉在碧绿的草地上,鸭子在池塘玩耍。
弗洛伊德惊叹地说:
我爱它们。
父亲说:
你应该爱,我们犹太人都是神的孩子,也是大自然的孩子。
后来,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去维也纳谋生,不得不与哥哥一家分离,弗洛伊德哭了,但父亲说:
你要学会忍受离别,我们犹太人随时都要准备走。
事实上,人这一生,总要学会忍受离别,因为我们随时都有可能离开这个我们暂时寄居的世界。
02到了维也纳,好不容易安定下来之后,弗洛伊德也到了该读书认字的年纪。
家里所有人都是他的老师,母亲教他学习字母,父亲教他识字阅读。
后来,弗洛伊德被送进一家私立学校。
9岁时,他被送进史伯尔中学。
入学后,弗洛伊德就展现了非凡的学习能力,每年都是第一,所以,当其他人在辛辛苦苦复习准备期中考试的时候,他已经被准许免考了,每年只需参加一次年终考。
他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除了休息时间,几乎整天都在学习,大量阅读,天文地理、考古,历史,只要能找到的,他全都读了。
书籍是他走向世界的阶梯,正是因为大量的阅读,才让他走得更远。
除了学习,他还有广泛的爱好,冬天,结冰的湖面,他总是第一个走向冰湖的人。
他喜欢在维也纳郊外徒步漫游。
“每年,在八月末或九月初,我常与我弟弟亚历山大一起进行假日旅行,顺着地中海岸走上几个星期。”
1873年,弗洛伊德中学毕业。
这一年,他十七岁,接下来,他将面临人生的就业选择,将要做什么,这决定了他大学学什么专业。
那时候,摆在他面前的主要有四个选择,工业,商业,法律,医学。
最终,他选择学医,想要当一名医生,去帮助那些受苦的人们。
这年秋天,弗洛伊德进了维也纳大学,成了一名医学生。
人是选择和行动的结果,我们的选择,决定了我们会做什么,而我们做什么,决定了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03走进大学,十七岁的弗洛伊德周围,全是衣着光鲜、意气风发的大学生们。
但他犹太民族的身份,给他带来许多困扰,很多人都看不起他,甚至孤立他,觉得他低人一等。
可是,对这一切,弗洛伊德并没有痛苦,“毫不遗憾地忍受着被公众孤立,我看到,不论怎样被排斥,一个活跃的追求者总可以在社会的结构中找到一些角落和缝隙。”
他将在这里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以前,他只顾学习。
现在,他将面对真实的生活。
除了专业课程,他还选修了大量喜欢的课程,历史,哲学,这唯一一次的人生,他不知道要怎么过,但他必须摸着石头过河,努力走好每一步。
他的努力,给他带来了好运。
大二的时候,欧洲最著名的动物学家克劳斯教授请他去做助手。
这个机会,弗洛伊德很珍惜,他要向所有人证明,犹太人不比任何人差。
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找到了雄性鳗鱼的‘睾丸’,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发现,因为在此之前,还从未有人找到过。
这是弗洛伊德与‘性’研究的缘分开端。
一个人的努力,总会带来收获。
这收获,要么是肉眼看得到,要么是精神感受得到。
1879年,一个征兵的通知,把弗洛伊德变成了一个军医。
可是一进军队,看见军营里闲得无聊的士兵,看见到处都是的垃圾和令人恶心的粪臭。
那群士兵,‘看上去疾病比胡子还多’。
但很多人不是找他看病,而是找他开假条。
于是,他的工作非常稳定,早上赶去军营,开病假条,看报纸。
工作之余,他开始翻译自己喜欢的著作。
服役第二年,有一天,他连续开了三十张假条,以为不会有人来了,就翘班出去。
可是视察的人来了,弗洛伊德被控玩忽职守,被告上军事法庭,关进监狱。
他二十四岁的生日,就是在监狱里度过的。
从军队回到学校后,弗洛伊德完成了最后的医学考试,获得了博士学位。
从此,他的人生不再局限于校园,而需要自己去闯荡。
04像所有刚从学校毕业的人一样,弗洛伊德也很迷茫。
他很想做研究,可是他还要养家糊口,还要生活,做研究没法赚来生活费。
有人告诉他,做研究,在哪都可以。
弗洛伊德豁然开朗,他决定,投身医学,去做一名医生。
就这样,弗洛伊德开始了他实习医生的人生生涯,任职场所是维也纳总医院。
在去当实习医生之前,有一天,弗洛伊德回家,在家里遇见一个美丽的姑娘,一头乌黑的长发,扎成漂亮的大辫子,穿着墨绿色紧身长裙。
这位姑娘,就是玛莎。
弗洛伊德对这位姑娘一见钟情。
从此,从未和陌生的年轻女性打过交道的弗洛伊德,每天手上都会拿着一枝红玫瑰,送给心爱的姑娘。
他每天都会写很多肉麻的情话。
这样的攻势持续了一个月,他终于得偿所愿,牵到了玛莎的手。
从那以后,他们一起散步,一会儿不见,就开始写信。
可是,当时的弗洛伊德,太穷,玛莎的家人很难接受这样一个穷女婿。
因为玛莎,弗洛伊德更想在医学界闯出一片天地,因为搞科研的话,恐怕八十岁都还赚不到可以结婚的钱。
有时候,弗洛伊德也会气得要死,因为玛莎有很多追求者,他总是会吃醋。
有三年时间,他们异地,可是信总是每天都写,三年时间,他们通了数千封信。
这些信,是炽热的情书,也是弗洛伊德向心爱的人展示自己的园地,他说:
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冒许多险、抱许多希望、做许多工作。
至于平庸的小市民的常识,我久已弃之了!
他的信也会很肉麻:
我非常想你。
不,还不是非常想,是想极了、想病了、想疯了、想死了······
他想快些结婚,可是他还太穷,很多时候不得不借钱度日。
1885年,他终于忍不了了,打算在1887年6月17日结婚,那是他们刚在一起时的日子。
可是第二年,他就把婚结了。
我们都知道,最重要的是自己爱自己,但在这世界,被爱和爱同样重要。
051886年,弗洛伊德的实习期结束,他可以开自己的诊所,治病救人了。
开业第一天,他收到了三个病人,其中两个还是朋友介绍来,算是给他的开业贺礼。
一天结束,弗洛伊德清点收入,觉得要是天天这样,就谢天谢地了。
然而,弗洛伊德医生的病人很少,看着空无一人的候诊室,他幽默地自我嘲讽:
这真称得上是候诊室,不过是我这个医生在等候病人。
有时候朋友看不下去了,就给他介绍几个病人。
弗洛伊德的病人,主要是精神病人,在当时叫‘歇斯底里’症,有些医生觉得,这种病是由于某个器官出了问题导致的,电疗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但弗洛伊德却觉得不是,他勇于创新,将催眠术用来治疗精神病。
弗洛伊德也在慢慢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引发了这些疾病?
这些歇斯底里患者,主要是女性,1886年,弗洛伊德干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发表了《论男性癔病》的演讲。
男性也会得癔病,这一宣告,石破天惊,弗洛伊德遭到了猛烈抨击,还被许多同行嘲笑,好像男性就不可能出现精神问题一样。
可是弗洛伊德问心无愧,他坚持自己的看法。
在治疗之中,弗洛伊德不断尝试新方法,催眠疗法,宣泄疗法。
精神分析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完善。
在与病人不断交流接触,弗洛伊德还发现,“性”对神经疾病有极大的影响,很多病患者都表现为对性的渴求或者恐惧,这都是因为他们曾经受过性创伤。
对弗洛伊德来说,这个发现如同发现了人类精神的新大陆。
后来,弗洛伊德还提出了人的三重自我,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充满了对性的渴求,人的很多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这个渴求,他振臂高呼“人类的一切痛苦都来源于性欲没有得到满足!”
这样的说辞简直犹如平地惊雷,可谓“炸裂”。
这个发现固然是伟大的,但也让弗洛伊德一生充满争议,甚至很多人觉得,弗洛伊德就是一个色情狂,是性研究者。
可是,作为医生的弗洛伊德,只是为疾病寻找病因与治疗方式罢了。
06与物质世界相比,人的精神,是一片更加浩瀚的海洋。
与我们能够清晰描绘的显意识相比,人类的‘无意识’或‘潜意识’是一片深渊,深不见底。
在弗洛伊德之前,从未有人触及到这片深渊。
当他意识到人类的“潜意识”的存在之后,弗洛伊德明白了,那些精神病患者的不幸,不是来源于外在的压迫,而是来自于内在的潜意识。
总的来说,潜意识就是命运。
因为潜意识的存在,很多人终生痛苦,却不知道自己为何痛苦,很多人一辈子都背负着沉重的苦难,却不知道自己背负着的,正是自己的潜意识。
后来,弗洛伊德甚至创立了一种治疗方法,那就是‘自由联想法’。
让病人天马行空去想象,他们的想象,可能就是他们潜意识和显意识的结合体。
人不能脱离自身去想象什么,人的所有想象,都能在自身之中找到原型。
弗洛伊德发现,人内心的这些潜意识,都是早年创伤性经历的总和。
很多东西,我们以为自己忘了,实际上,事情一旦经历过了,就永远也不会忘记。
自从弗洛伊德将精神病看成一种精神的创伤之后,他采取的治疗方法,也越来越激进,至少在当时来看,简直闻所未闻。
为此,弗洛伊德遭到了整个维也纳医学界的责难,他被整个医学界孤立起来。
就像一开始宣称地球不是世界的中心的人一样,因为挑战了传统,就被传统孤立。
然而,传统不一定是对的,人们一直坚信的那些东西,不一定就是真理。
07创立自己的精神分析系统后,弗洛伊德更加孤独了。
就连他的一些朋友,都不理解他,觉得他的理论,全是他的幻想。
弗洛伊德听到后,很是失落,他喃喃地问自己,也是问朋友:
那我为什么治好了那么多病人?
朋友却说:
那只是你将自己的思想装进了病人的脑袋,跟神经疾病一点关系都没有。
弗洛伊德身心交瘁。
他累了。
真的很累。
他呕心沥血,可是人家却觉得,他只是在跟传统对这干。
他被孤立起来。
他不仅没有得到荣誉,反而受到众口一词的攻击、谩骂。
他真的累了。
由于长期倾听病人的负面情绪,弗洛伊德也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神经症,病发期间,他变得忧郁、抑郁、脾气暴躁。
那时候,他一连几小时地坐着,脑袋却空空如也,什么也写不出来,什么也不想做,连话也不想说。
按照今天的看法,这是严重的抑郁症患者。
弗洛伊德是医生,他也必须要做自己的医生,他像治疗其他病人那样,自己对自己进行精神分析。
他如同一个社会弃儿,不被理解,被看成怪胎。
可是,他没有放弃自己。
他坚持自己的看法,却迎来一片臭名。
人家说他是“内心肮脏”“大淫棍”“伤风败俗”“下流无耻”,他曾经的同事在街上看到他,就远远地躲开他。
就连他的妻子,也受不了他人的怪异眼光和流言蜚语,躲在家里不敢出门。
更可悲的是,他曾经治好的那些病人,也都躲着他,没有人找他看病,让他很穷,穷得连烟都抽不起,只能戒了。
人生啊。
这可悲的人生。
人性啊。
这可悲可叹的人性。
081895年7月,弗洛伊德做了一个梦。
他想,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
他开始对自己的梦进行解析。
这是梦的解析的开始,1897年,他的精神问题越来越严重,弗洛伊德不得不进行系统的自我分析,他要自己疗愈自己。
于是,他开始有规律地解梦。
最终,弗洛伊德发现,人的梦,就是某些意识和潜意识的结果。
弗洛伊德说:
“在梦的坚硬外壳之下蕴含着神经症的病理”。
因此,他开始对病人的梦进行分析,帮助他们治愈自己。
随后,弗洛伊德甚至突然奇想,想写一本关于释梦的书。
“梦是通往潜意识最独一无二的途径。”
1899年11月,弗洛伊德出版了《梦的解析》,他对这本书寄予厚望,深信它不会像他以前的那些树一样,会给自己带来许多敌人。
这本书总共印了600册,卖得不好,直到六年之后,才全部卖完。
不仅如此,刚开始出版的时候,还为他招来许多攻击和嘲讽,1900年,维也纳《时报》发表了一篇评论,将弗洛伊德挖苦得体无完肤。
随后,挖苦声不断,《梦的解析》名声大臭,医学界有流言说:
垃圾桶放在后门没关系,可弗洛伊德非要将这臭气冲天的东西摆到客厅中央。
可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治疗方式却收效很好,大量的病人从世界各地汹涌而来,他每天都得工作12个小时以上。
好的效果,就是最好的广告,被他治疗过的很多人,就是他最忠实的宣传者。
黎明前的黑暗虽然浓烈,但曙光已然不远。
他成立了心理学协会,向他的信徒讲解他的精神分析理论,荣格就是弗洛伊德的信徒之一。
弗洛伊德名声越来越大,能理解他的人也越来越多。
然而,人在这个世界上,有人理解你,就一定有人不理解你,毕竟我们不是钞票,不能让每个人都喜欢。
他就这样在世间,被人讨厌着,被人喜欢着。
可他也只是自己而已。
他的身体出了问题,是癌症,他说:
我已经六十七岁了,做了四十年医生,不会将死亡看得可怕,我只希望能体面地从这个世界消失。
他不得不进行手术,此后十几年,这样的手术他进行了三十三次。
每次割掉一块皮,就从他的手臂上取下一块皮来补上。
三十三次手术,他被割掉66块肉,拆东墙,补西墙。
世界充满苦难,但最苦的,还是人生,可是人依旧要活着,带着疾病活下去。
091933年,弗洛伊德77岁。
在人生的最后,他有了巨大的声誉,本该安享晚年,可是仇恨犹太人的希特勒上台了,开始了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
在这一年之前,希特勒早已开始了对犹太人的迫害。
大量的犹太人遭到迫害,不得不四处逃亡,有人建议弗洛伊德逃到瑞士或法国避难。
可是弗洛伊德不愿意逃跑,他不相信人类会如此残忍,然而人类竟比他想象的更残忍。
他曾深入人性的阴暗,却愿意相信人性的光明。
可是,他信错了。
1933年5月底,希特勒发布公告,将弗洛伊德的书全部付与大火,理由是:
为了人类灵魂的高贵,反对腐蚀灵魂的、对于本能生活的美化!
可弗洛伊德还抱有希望,他幽默地说:
要在中世纪他们会烧死我,但今天他们只烧了我的书就满意了。
弗洛伊德八十岁生日的时候,爱因斯坦亲自来信祝贺:
我感到高兴的是,我们这一代人有机会向您这位伟大的导师表示敬意和感激。毫无疑问,您使那些具有怀疑思想的门外汉轻易获得了独立的判断。
1938年,纳粹军队占领维也纳,82岁的弗洛伊德开始亡命天涯。
他被迫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家乡,身体又随时出来捣乱。
弗洛伊德的生命,余日无多。
从1939年开始,他几乎都在疾病的折磨之中,九月,弗洛伊德已经不能开口说话了。
在生命的最后,他表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不愿还是这样痛苦。
他这一生,痛苦已经够多了。
第二天,医生给弗洛伊德注射了一针大剂量的吗啡,他安详地入睡,从此再也没有醒来。
在生命的最后,他选择安乐死,体面、没有痛苦地离开这个世界。
人不能选择来到这个世界的方式,但至少还能选择离开这个世界的形式。
弗洛伊德走了,可是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却在这个世界遍地开花。
10很难想象,假如没有弗洛伊德,动不动就抑郁内耗的现代人,究竟该怎么面对自己、面对这世界。
这世界那么多的精神病人,又该从哪里去看到自己的问题。
人总是很奇怪,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走在别人早已走出来的平坦道路上,将人生固定在某些框框架架里,套用标准,套用传统。
看弗洛伊德的故事,给我最大的触动就是,你不必去传统的方式去看待自己和他人,比起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我们知道的实在太少了。
因此,任何人的人生,都是一种全新的人生,一种从未被他人经历过的人生,纵然人生轨迹有某些相似,但每个人的内心体验,都是不同的。
弗洛伊德打开了一扇门,这扇门背后,有一个大大的世界,他从医生和学者的角度,去凝视人性的深渊。
深渊虽然黑暗,可深处依然有星光闪烁。
每一束光亮都闪烁着,认识你自己。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这样的一扇门,打开他,认识自己,让门后那个被禁锢的自己,走出来,或者,让门外这个被分裂的自己,走进去。
文|不有趣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