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建勇
只要找对病因,就能用简单的方子治愈看似棘手复杂的病证,今天文章写的比较随意,也是根据患者的反馈而所思所想发挥。
前几天有个患者唐先生在治疗后跟我反馈;“经过一个月的中药调理后,现在身体有劲了,口不苦了,血糖也从最初的10mmol/L降到了现在的7.6mmol/L,比吃西药更好使,还没副作用。”
接诊多了,我发现很多病人平时健康,但一到冬天就会出现晨起面目浮肿,伴有头痛头晕,浑身不适,下午就会自行消失,到医院检查结果却是正常的,我就会让这类患者平时用姜汤发发汗或适当蒸两次桑拿,出汗后情况就会好转。
还有个患者患糖尿病多年,浑身浮肿,睡眠不安,我一摸脉,为浮缓脉,典型的皮水,与越脾汤证比较符合。但方子开出来后我有点犹豫了,因为该病人说早上有血压升高的问题,而越脾汤中含有麻黄,担心病人服用后会引起血压升高,心悸等不良反应;于是我跟病人说先回家用一块生姜(大约一两),切片熬水趁热服用,让身体发热出汗,等身体浮肿的症状缓解后再复诊。
第三天患者就兴冲冲的过来,跟我说在喝几天姜汤后全身浮肿慢慢消去,也不头痛了,可以安稳的睡上一觉,于是要求我给他开了上次的药剂,后面又复诊了几次,到医院检查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临床中我经常用这种简单的方法,不仅能为患者解决病痛之苦,也给大家带来了无穷快乐。
这些年我不断记录自己的临床案例,总结经验,慢慢地体会多了,临证的把握性就比较大了,基本上能做到心中有数,出方多中。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把之前的处方翻出来,检阅得失,把有价值的医案记录起来,体会对比相近的病症在辨证治疗上的细微差别,颇有收益。
就拿糖尿病来说吧,有的患者肺热津伤,口渴明显,所以要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有些患者胃热治盛,脾热阴亏,就要清胃泄火,养阴生津;而肾阴亏虚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造成阴阳两虚,所以要补肾固涩,滋阴扶阳。
在糖尿病初期,多属于中医的湿痰瘀范围,并不是典型的消渴,其治疗原则是很不一样的。在临床中学习,在学习中累积经验,把中医理论知识基础夯实,就能在诊疗中开出更适合病人的方子。
这正如周仲瑛老师所教导我们,“最好的老师是患者,最好的课程在诊室。”每次当我听到患者们的反馈或推荐亲朋好友时,我的内心都会受到莫大的鼓舞。这说明越来越多人是真心相信中医的,中医也不再是保守顽固的代名词,也在我们不断的摸索、尝试、总结中进步。
【作者简介】
施建勇,男,1959年5月生,中医博士,药学博士后。师承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国医大师周仲瑛,在海内外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40余年,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7项,国家医药专利15项,著述100余篇,对类风湿、高尿酸、高血糖、结肠炎等疑难病拥有独特解决方案,喜欢中医的朋友请关注我!
中医就是个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