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美诗五首:夜久雨休风又定,断云流月却斜明
暑热的夏季,白天太阳炽烈,且气温高,日光所到之处如同流火,所以自古就有盛夏减少白天出行交际的传统,叫作避暑。而人又是不能不活动的,所以散步往往在太阳落山后的夜晚。
而夜晚有时候也因为暑热,常常使人失眠,但是因此多了很多描写夏夜的诗句。
“夜久喧暂息,池台惟月明。
无因驻清景,日出事还生。” 中唐 · 武元衡《夏夜作》
武元衡是中唐时期的宰相,历史上标注他为政治家,可以想见此人的胸襟和气魄。
他打理朝政,废寝忘食,性格刚毅,大刀阔斧,自然也面临着重重的压力。
这是一个夏天的夜晚,他没有睡觉,已经是半夜之后,沸腾的人声才渐渐安静。而只有在这个时候,他走出房间,看到了难得的寂静的夏夜的美景。亭台楼阁都沐浴在月亮的光辉里,一池湖水,皎洁映着月色。这是他难得的放松是时候。
没有办法将这样清凉如仙境的美景长留啊,因为很快,太阳就要出来了。太阳出来,又一个炎热而忙碌的白天开始了。他贵为帝国的宰相,要面对多难万事,行使他的职权,履行他的责任。
那么这首诗语句很简朴,气息却厚重家常。
将一个负重之人在夏夜里短暂的宁静和释放,写得家常又深邃。
他或许也已经很满足了一个夏夜里难得的片刻,在月光下释放了心情。这种心情,清新而柔软。
武元衡是怎么死的呢?元和十年(815年)农历六月三日,天色未明,武元衡走在上朝的路上被刺客刺杀身亡。
那么有很多人说,这首夏夜诗,就是他写在遇刺之前的晚上,成为了一首谮诗。
但是无论这首诗是不是那天所作,我都喜欢。
谁不爱明月清风的夏夜,尤其是被困在暑热和生活多重烦恼中的人们,那一瞬的美好清凉,让人沉湎,也让人感叹。
“猛风飘电黑云生,霎霎高林簇雨声。
夜久雨休风又定,断云流月却斜明。 ”唐末 · 韩偓《夏夜》
韩偓不愧是李商隐的徒弟和侄子,短短28字,写尽夏夜的风云变化。
你看狂风走云,天上电闪雷鸣,那闪电在游走,黑云翻涌,然后,暴雨落了下来,到处是雨声,且以树林的雨声最为密集,那摇曳的大树们,简直是在雨中狂欢,迎接雨,又共鸣着雨,仿佛狂舞。
可是这样的雨,并不持久,到了后半夜,雨声停了,风也不见了。
只看到夜晚的高空,流云追月,而月亮却斜在天边,从云缝间,射出最皎洁的光辉。
这是夏天常见的对流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看似雷霆万钧,实际消暑解热。
仿佛是月亮女神安抚人间的杰作,一场豪雨之后,她在云间,笑如此旖旎。
“凉风急雨夜萧萧,便恐江南草木彫。
自为丰年喜无寐,不关窗外有芭蕉。”宋 · 曾几《夏夜闻雨 》
这大概是晚夏的梅雨或者台风雨,凉风带着暴雨卷落下来,雨势大且连绵。
这样的雨,已经近秋,想必很多草木都会在这样的暴雨中摧折。
诗人听着这样的雨,通宵不寐,甚至是带着喜悦。
他说自己并不是为了风雅,喜欢听窗外的雨打芭蕉,也不是因为这样的雨,可以怀念故人,制造情感上的惆怅和诗意。
他写的非常朴实,说我喜欢这样的雨,是因为这雨能让农田的庄稼吸足水分和养分,成就一个丰收的好年成。
我喜欢这首诗,在于朴实。也侧面知道了,宋朝都市人因为经济发展而生出的病态风雅,必要芭蕉听雨,必要营造闲愁。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南宋 · 杨万里《夏夜追凉》
夏季,因为暑气不散,有些夜晚也非常闷热。
比如杨万里就因为热,室内呆不住了,这晚上怎么和白天一样热气腾腾呢。
他只好打开房门,站在月光下。
他想到了一个绝佳的地方躲开热浪,那就是走到竹林深处。
竹林是自然界的空调,由于竹子中空,能够吸纳自然界的热能转化成生长的能量,同时又能保持竹林生态稳定在一个阴凉生态环境里,所以有竹林的地方,温度比外面低。
所以他走到竹林深处,此时没有风,也能感受竹子所带来的自然清凉。
“灯晕纱笼静者居,夜凉携扇绕阶除。
松间有句松间说,不向空中咄咄书。” 南宋 · 张镃《夏夜二首 其一》
一盏小小的灯笼挂在屋檐上,夜晚纳凉,带着扇子,就徘徊在屋子左右的小路上。
这个地方为什么不热呢,这是因为到处都种植着松树,遮天蔽日,隔绝了暑热,打造出一个幽静的居所,这是人间天堂。
在这样的地方散步,和松树松风对话,风是清凉缠绵的,松风如细语,消解着暑热,也消解着人生的压力。
没有什么需要做狂躁的姿态,哪怕是这炎热的盛夏。
人心若如松如谷,大抵人和人之间也没有什么矛盾吧。
这样从容的生活,仍旧是小众的。但是谁不愿望自己的夏天,所遇的都是清凉境,温和人,松间有句松间说,一笑温柔夏如春?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