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凡是提前十分钟有什么好处?

体制小哈尼 2024-08-02 11:27:37

同事A和B是同时考入到我们单位的,硬件条件都差不多,都是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经公务员考试后安排在了我们单位的主要业务科室,但上周单位的提拔考察公示却只有A没有B,单位的同志议论纷纷,但大部分都也觉得公平公正。A和B,论能力其实差不多,但两人有一个最大不同点,A做事情经常是提前五分钟甚至十分钟就到了,B一般是掐着点来的,比如8:00上班,A一般会提前十分钟到办公室,B则是掐着8点来到办公室,甚至有时会迟到几分钟。

不要小看“提前几分钟”这个概念,在体制内的工作环境中,“凡事提前几分钟”这一理念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积极的影响。

凡事提前几分钟,能让被动变主动

体制内的工作往往涉及到众多环节和人员,任何一个环节的延误都可能影响整个工作的进程和效果。在单位一次重要的会议筹备中,A负责会议资料的准备和分发,B则负责现场设备的准备和调试等。在前期资料发放、话筒音响调试等准备工作都已事前准备好的情况下,A还是提前半小时到达会场进行查漏补缺,结果发现原本由B负责的话筒和音响出现了故障,但B却迟迟不见人。还好A紧急联系技术人员进行了维修并准备好备用方案,确保了会议顺利进行。如果A没有提前到达,等到会议正式开始时才发现问题,那么整个会议可能会陷入混乱,影响工作的推进。而这些,领导都是看在眼里的。提前几分钟到场,体现的是对工作的尊重和负责,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意外和不确定性,如临时的任务安排、设备故障等,如果能够提前几分钟做好准备,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应对这些突发问题,避免因仓促应对而导致工作失误或延误。

凡事提前几分钟,有助建立良好形象

在体制内工作,比较讲究规矩,准时和守时是基本的素养。提前几分钟,展示的是自己自律性和纪律性,能够给领导、同事和服务对象留下可靠、严谨的印象,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晋升具有重要作用。

就比如说同事A和B。每次开会,A往往都能提前几分钟到,趁着这点时间把会议资料过一遍,心里更有底,在会议中往往能迅速进入状态,并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领导当然会对A刮目相看,觉得他做事认真,准备充分。反观B,卡着点匆匆忙忙地跑进办公室,甚至比领导还要迟到,手忙脚乱地翻阅资料,到自己发言了还气喘吁吁,同事们看在眼里,领导瞧在心里,这印象能好吗?这就是在默默告诉大家,他是一个没有规划不靠谱的人。

凡事提前几分钟,是一种态度更应是一种习惯

在体制内工作,“凡事提前几分钟”是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早到几分钟的干部,可以用来进行工作的规划和梳理。在正式开始工作前,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回顾前一天的工作进展,明确当天的工作重点和目标,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从而使工作更加有条不紊地进行。而迟到几分钟的干部,经常处于手忙脚乱状态当中,做事情往往缺乏主动性,总是被推着催着赶着走。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匆忙应付,出错的机率也更大。而工作态度其实也是工作能力的体现。前者对待工作往往更加积极主动,后者却常有拖延懈怠的情绪。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凡事提前几分钟的准备和习惯,也许在不经意间就为你赢得更多的机会和机遇,那些看似优秀的人,可能并没有多厉害,不过是赢在了微小的细节处和好习惯。凡事早一步,日积月累,即使能力欠佳,但勤能补拙;能力再强,也经不住懒惰的洗刷。

早几分钟和晚几分钟,看起来不起眼,但其实区别真的很大!

1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