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有多后悔?为遏制我国发动入侵,结果陷入泥潭拖垮了自己

孔甲丙今说史 2024-09-12 04:37:50

上世纪后半叶,国际上发生了一件改变国际关系的大事:苏联入侵阿富汗。

这件事不仅使得东西方关系发生了改变,也使得美苏之间的关系全面倒退;苏联用8万多兵力兵分两路快速入侵,开始对阿富汗实行达9年之久的军事占领,若是他们能有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恐怕发动一场如此的战争也不太现实。

战争背后的国际政治博弈

阿富汗的地理位置很特殊,无论从国家安全角度还是从意识形态利益角度来看,阿富汗都对苏联意义重大。

这个国家是从1919年走上独立之路的,苏联为了稳住对阿富汗的影响,在这里花费的精力、钱财也比较多,特别是到了美苏争霸时期,这两个超级大国都在想尽办法拉拢一切能够拉拢的国家,尤其是这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方。

70年代,苏联希望能找到一条从陆地进入印度洋与美国争霸的道路,再加上波斯湾的石油资源太具诱惑,苏联就一直注重控制阿富汗军队和命脉。

因此,阿富汗内部政权究竟听从谁的安排,成为苏联非常关注的问题。

“人民派”的阿明在1978年策划了军事政变,推翻了达乌德政府,随后不断扩大势力、树立威信。

对苏联而言谁当权并不重要,谁听话才是最重要的,显然,阿明不是这个听话的人。

当他掌握了大部分党政军大权后,就把塔拉基架空为“精神领袖”,且作为一个民族主义者,他也很不满意苏联对阿富汗的控制,极力主张一条独立的民族路线。

在考虑到阿富汗国力并不强劲的基础上,他想到了一条极为危险的和平之路:用大国之间平衡手段来抑制苏联。

苏联不愿接受丢失过去那个阿富汗,勃列日涅夫更是判断“阿明这个人已经直接威胁到阿富汗革命的命运”,他们也最终走向了武装干涉阿富汗事务的道路。

在考虑出兵的时候,苏联特意考虑到了阿富汗的战略位置,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不仅与苏联直接接壤,还与中国很近。

深层次的原因中,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也是当时的重要背景。

看似是苏联要“教育”阿富汗,实际上是苏联与美国之间的一场真正的战略博弈,一旦苏联能够快速取胜,那么不仅能够使美国在这一地区非常被动,更能从某种程度遏制中国发展。

因为一旦阿富汗彻底为苏联所用,那么中国的西部和北部地带全部都会直接与苏联“接壤”,当时中美的关系并没有走向全面改善、前景也不算完全乐观,中国东部沿海地带一直受到美国的海洋威胁,那么一旦形成那种局面,整个中国都会被困在陆地上,相当被动。

在苏联的计划里,将会用一种很小的代价来稳定阿富汗的内乱,所以他们的准备也并不充分,或是压根就没把阿富汗真正看在眼里。

1979年12月27日,8万多现代化军队就这么长驱直入,不仅快速攻占了喀布尔以及其他大城市,还把那个不听话的阿明给直接处死了,扶持起了卡尔迈勒组成亲苏政权。

看似“闪电战”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实际上,苏联也从这一刻彻底陷入泥潭。

这是一场全球都普遍关注的战争,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强烈谴责,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还通过了《要求外国军队无条件和全部撤出阿富汗》的决议。

美国利用阿富汗问题向苏联施加压力,中国同样把阿富汗问题视为改善中苏问题的三大障碍之一,且将苏联缺乏思考的入侵视为其霸权主义的大暴露。

而且,苏联在这个年头已经没有过去那么强大了,后续在阿富汗投入的 力量也有限,使得战争无法真正速战速决,一直处于“阴燃”状态中,苏联还得把更多精力放在国内以及对付美国,这种在被指责中拖延的状态,比战败的结果更糟糕。

阿富汗国内出现的问题越多,越能激起国际舆论对苏联的声讨。

仅仅在苏联发动战争一个月内,阿富汗国内的难民人数就达到了80万,他们有的逃到了邻国,有的干脆加入了反政府武装。

更令苏联无法想到的是,由于他们的入侵,那些阿富汗国内的各势力竟然放下了长期积累的民族矛盾、部落冲突,靠着美国、巴基斯坦等国家支援的军火,团结一致抗击苏联。

“逃亡”也是难民们的暂时选择,他们中有很多人在边境地带建立起了难民营,并设立了宗教学校,在这些学生和想要复仇的人群中,有一个组织开始发展壮大,这个组织名为塔利班。

当时的塔利班完全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因为他们是在阿富汗被入侵的情况下提出了“复兴古老的民族文化”、“建立纯洁政权”等等,阿富汗人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新的希望;也同样是因为战争,他们得到了其他伊斯兰国家的援助,后来当他们攻占了东部地区后,毒品的生产更是给他们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来源。

美国通过巴基斯坦和沙特实际上也间接地帮助了塔利班,结果靠着罂粟种植发家的塔利班又破坏了周边国家的经济秩序,中亚各国纷纷陷入经济困局。

苏联后悔不已

自从军队出发的那一刻开始, 他们所面临的军事和政治局面都并非莫斯科期待的。

明明是和美国博弈,没想到苏联这边出钱出人又出力,美国那边竟能坐收渔翁之利。

特别是在里根上台后,美国对苏联推行了“低烈度战争”,阿富汗就这么成为了战争的主要试验场之一,美国只是通过很少的财政与军事援助,便能获取那些反对苏联的势力不断向苏联反击,苏联就这么被拖在了阿富汗。

在整个80年代,阿富汗问题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开会讨论最多的问题,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也被中国、美国等多个国家抵制,就连苏联国内都出现了很多“撤军”的声音。

苏联的前线士兵更是精神涣散,尤其是一个个战略目标都无法达成、冷不丁的偷袭时有发生,他们也开始陷入一种自我怀疑。

西方著名史学家保罗·肯尼迪有个著名的论断:帝国的过度扩张必然导致败亡。

自从这个庞大的国度组建以来,或许入侵阿富汗是他们最后悔的一件事,不仅在局部战场中出现失败,更是使得输掉了这阶段的国际博弈。

整个80年代,到处都是反对苏联的声音,阿富汗有100万人死于战火,还有600万人离开了家园。

就算是付出了这么惨烈的代价,苏联仍然看不见胜利的希望,那种“速胜”梦更是直接化为泡影,美国的见缝插针更是使苏联感到一阵阵阴疼。

自从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后,首先想要解决的就是阿富汗问题。

这个问题也需要时间解决,无法一蹴而就。

在苏联的安排下,纳吉布拉担任了人民民主党的领导者,他们希望由纳吉布拉来推动阿富汗局势的正常化并在国内获得支持,这样苏联就可以从阿富汗的内部问题中抽身。

为了营造和平的声势,苏联也在军事路线上作出了改变,1987年夏天戈尔巴乔夫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发表了电视讲话,表示苏联将在1986年前从阿富汗撤出6个团的兵力。

他的讲话中有一句非常引人关注:并非苏联无条件撤出战争,除非外来干涉的停止。

不难想象,让一个超级大国宣布自己输掉战争也不现实,就算全世界都知道苏联的战略目的失败了,但苏联自己是不可能承认的。

而那句话更是在投石问路,看看美国那边有什么样的态度。

美国也在观望着,看看苏联这次的真实态度是怎么样的。

到了那年秋天,苏联果然按照事先发出的声明撤出了一部分部队,并且他们还大力宣传撤兵的事情,旨在表示诚意。

撤军的路上,苏联还警告外部:若是外界继续干涉阿富汗,那么苏联绝对不会袖手旁观。

既然是大国博弈,那么局势的发展就不可能让苏联这一个国家说了算,美国当然不愿意就这么放弃这件“空手套白狼”的好事,于是在苏联撤军的过程中,美国还向阿富汗抵抗组织提供了“毒刺”便携式导弹。

有了众多力量的支持,抵抗组织不仅能够对阿富汗的人民民主党政权发动打击,还能抵抗苏军的强大进攻,他们实际上只控制了广大农村地区,但政治影响力很大。

后续美国的操作也传递出一个信号:在保持阿富汗有战事发生的情况下,避免过分刺激苏联。

时代背景下,能把苏联给拖住就是美国的胜利。

虽然戈尔巴乔夫很清楚美国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此时的苏联早已不是过去那个苏联了。

1988年2月,戈尔巴乔夫发表了关于阿富汗的问题声明,提到了“撤军问题要与阿富汗国内的民族和解脱钩”。

这就代表着,无论外界怎么施加压力,苏联从阿富汗撤军都是必然选择。

就在声明发表后,美国第一时间又给了抵抗组织援助和支持,后来的谈判也是各有各的考虑。

考虑到超级大国的形象受到损伤,苏联只好表示:出兵是受到阿富汗政府的邀请。

通过谈判的方式来撤军,显然比陷入困境后必须撤军要来得体面;1989年2月15日苏联完成了全部撤军工作,终于从泥潭中拔了出来,这件事也结束了苏联依靠武力外交的历史。

这件事也极大程度上推动了苏联大厦的垮塌,因为戈尔巴乔夫为从泥潭中撤出而否定了苏联的武力外交,也是导致苏联体制崩溃的重要一步。

在1989年到1991年,席卷东欧的民主改革也如同一张多米诺骨牌压在了苏联身上。

随着苏联的退出,美国也逐步将阿富汗国内冲突视为他们的内部事务,对抵抗组织的帮助政策也同样发生了改变,阿富汗这个地方不再具备美国的利益安全,至于那些难民,美国是根本看不到的。

后来,阿富汗的未来被丢给联合国和阿富汗自己去解决,两个超级大国“下棋”,阿富汗不过是“棋盘”罢了。

苏联的后悔溢于言表,这或许也是这个庞然大物自建立以来作出过最后悔的一个决定。

参考资料

苏联入侵阿富汗28周年 CCTV“击垮”苏联,美国20年“打不死”!塔利班为何说中国才是阿富汗的朋友? 澎湃新闻

0 阅读:129
评论列表
  • 2024-09-16 14:11

    这标题是人写的吗[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