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去八一水库夜钓,由于我们去的早,岸边没人,我和小邓的钓位有一段距离,等到天黑后来了两个小年轻的夹在了中间,本来也没有什么,可从搭钓台就开始拉家常,天南地北无所不谈,说了整整一夜,中间善意提醒几次无果。
导致的结果是两人“颗粒无收”,连累我和小邓也渔获惨淡。分析这件事的原因是:两人以为鱼类是低等动物,小觑了大鱼的智商。
俗话说“狐老奸,鱼老滑,兔子老了鹰难抓”,自然水域中的鱼,尤其是大鱼,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低智商。它们的智商绝对不容小觑。
比较典型的是人们普遍存在一个错误的观念,说“鱼的记忆只有七秒”。这个观点不知从何时起,成为了大众对鱼类智商的普遍评价。但是,科学研究和实际观察都表明,这个说法并不准确。鱼类实际上拥有相当复杂的大脑结构,以及长时间的记忆能力。
我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鱼的记忆只有7秒?别再幻想了,事实上鱼具有惊人的记忆力》,有兴趣的钓友可以点开来看看。
鱼类不仅拥有记忆力,它们的感知能力同样出类拔萃。鱼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种感官来感知世界,与人类相似,但又有其独特的适应性。
在视觉方面,鱼眼的结构与人类眼有着显著的不同,它们适应水下的光线和环境,能够敏感地察觉到水流的变化和食物的移动。
而在听觉上,虽然鱼没有外耳,但它们通过体内的气体感知声音振动,这种方式在水中比空气传播得更快、更远。这意味着,鱼能听到我们无法感知的微弱声音,甚至是数公里外的同伴呼唤。
古人写的: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就是有力佐证。
嗅觉方面,鱼的嗅觉器官异常灵敏,它们能通过嗅觉辨别水中各种食物和化学物质,甚至能感知到水质的好坏。在味觉上,鱼不仅口中有味觉感受器,鳃部、唇部、触须等也有,这让它们能够精确辨别食物的新鲜程度和味道。
还有在触觉方面,鱼的侧线感知能力极强,通过侧线大鱼能感知到水中微小的振动,比如水流和压力的微小变化,甚至是数米外的天敌活动。一旦感觉到威胁,它们会迅速逃离现场。这种能力在野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任何不当的操作都可能惊扰到鱼群。
特别是在人类活动频繁的水域,大鱼对岸边的动静、声音乃至空气的味道都非常警觉。
以上这些导致我们在野钓的过程中,尽管费尽心机,大鱼却似乎总是难以上钩。大鱼之所以难以被钓到,主要是因为它们的警惕性极高。这与它们的生存经验密切相关,大鱼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危险逃生,这些经历使得它们对任何微小的异常都非常敏感。
总体来说,鱼类的智商和感知能力远超我们的想象,野钓时要想成功钓到大鱼,关键在于降低它们的警觉性。保持钓点的隐蔽性和安静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使用自然味道的鱼饵也是一个有效策略,这样可以减少鱼对饵料的疑虑,提高咬钩率。同时,精细调整钓组,使之更符合目标鱼种的习性和环境特点,这样能增加钓到大鱼的机会。
我是悠渔乐好,后续会继续分享有关钓鱼的所见、所闻、所感,期待钓友们的关注和支持,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