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片执法:基层干部之痛与挑战

清风挽明月 2024-11-06 21:22:47

卫片执法,本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但在实际操作中,却给基层干部带来了诸多困扰。

拔树之困

在基层执法现场,“拔树” 任务让基层干部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上级的严厉问责要求他们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将树苗全部拔掉,平整土地变成耕地;另一方面,他们深知这种频繁的土地性质变化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短短几年,这片土地的性质经历了多次变化,让人哭笑不得。而且,林地还原成耕地后,农民早已不种地,政府还得 “出钱雇人种地”,这无疑增加了财政负担。

精准技术的不精准

二调与三调结果冲突: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干部发现二调与三调结果常常相冲突。例如在某省,乡镇干部表示至少30%耕地流出的任务是由于第三次国土调查结果失真导致的。有的地方错把坟地、林地、建设用地划为耕地,原因复杂多样。技术落后是一方面,如卫星识别精确度不高时,田间道路被认定为耕地,技术进步后又出现冲突。此外,自上而下的国土统计工作与熟悉情况的地方人士衔接错位也是原因之一。这种冲突给基层执法带来很大困扰,一处地方但凡有一次调查中被划定为耕地,就得按照耕地处理。

卫星监察不精准:卫星监察的不精准也是基层干部吐槽最多的。部分地区卫片下发频率由一个季度一次变成一个月一次。卫星拍照虽然在识别度和对变化的敏感度上有优势,但也存在问题。现在的卫星技术可以精确到厘米级别,甚至可以看清马路上汽车的车牌号,但对变化的过度敏感也会导致误判。例如农户家的水泥地从灰色变为蓝色会被拍到,农民屋顶换一个颜色都会被拍到。这种不精准的监察给基层干部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基层干部面临的挑战

工作压力骤增

随着卫片监测频次的调整,基层干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一方面,他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核查与整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使得他们不得不加班加点,甚至牺牲休息时间来完成任务。例如,在一些地区,基层干部可能需要在一周内核查数十个卫片图斑,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整改。这不仅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也使得工作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另一方面,由于时间紧迫,基层干部可能无法对每个图斑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从而导致一些问题被忽视或处理不当。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执法的公正性和准确性,也会给后续的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

协调难题依旧

日常执法与年度卫片监测工作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这是基层干部面临的又一难题。在实际工作中,日常执法主要依靠基层干部的巡查和群众的举报,而年度卫片监测则是通过卫星拍摄来发现问题。由于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往往会出现重复核实和数据比对的情况。这不仅增加了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例如,在一些地区,基层干部可能需要对同一个图斑进行多次核实,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这种重复劳动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影响了执法的效果。

技术与实际的差距

卫片监测技术虽然为执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但技术数据与地面实际情况的差异常常导致误判,从而影响执法公信力。一方面,卫星拍摄的图像可能会受到天气、光照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图像不清晰或不准确。例如,在阴天或雾霾天气下,卫星拍摄的图像可能会模糊不清,难以分辨土地的用途和性质。另一方面,卫星拍摄的图像只能反映土地的表面情况,而无法了解土地的内部结构和使用情况。例如,一些土地可能表面上看起来是耕地,但实际上下面已经被挖掘或填埋了其他物品。

这种技术与实际情况的差距不仅会导致误判,也会给基层干部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执法人员对新技术手段的掌握程度,确保技术应用更加精准,从而减少执法过程中的误判。也需要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土地的实际使用情况,提高执法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10 阅读:1164
评论列表
  • 毕胜 16
    2024-11-07 07:50

    说出了基层的真实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