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是第二大类心脑血管疾病,凛冬已至,又到了脑卒中(俗称中风)高发季节,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和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
尽管近年脑卒中的诊疗技术已有很大进展,并较大程度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是由于绝大部分脑卒中患者的病理生理过程无法逆转,因此,减少脑卒中经济负担的最佳途径还是预防,特别应强调一级预防,即针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积极地进行早期干预预防,能有效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一、导致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什么?
多国科学研究结果提示,大部分的脑卒中可归于10个常见的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是居于首位的危险因素,很多的脑卒中患者都有高血压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的上升与血压升高关系密切,血压越高,脑卒中风险越高,在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后,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相对发病危险增加;舒张压每升高5mmHg,脑卒中相对发病危险增加,血压控制得不佳,是脑卒中发病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有效控制血压,可以使脑卒中的发病风险降低,同时还会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
由此可见,血压管理对预防脑血管病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状况是让人担心的。
二、血压多高算高血压?
1、规范的血压测量:建议使用经过认证的全自动电子血压表,静息 5 分钟坐位连续3 次测量,取平均值,要注意的是,仅一次血压升高者不能确诊,需随访观察。
2、血压管理的目标:普通高血压患者应降至 140/90mmHg 以下,能耐受者或部分高危及以上的患者可进 一 步 降 至 130/80mmHg 。科学研究结果提示:最佳收缩压在 120~130mmHg 水平。
3、高血压的标准
(1)诊室血压测量:高血压诊断标准为≥140/90mmHg。
(2)家庭血压测量:家庭高血压诊断≥135/85mmHg,适用于血压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需要时建议连续测量 5 天,每天早晚各测量 1 次。
(3)24 小时动态血压测量:高血压诊断标准为全天平均值≥130/80mmHg、白昼≥135/85mmHg、夜间≥120/70mmHg。适用于白大衣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及药物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的鉴别判断。
三、高血压治疗的现状为何让人担心?
1、没有定期测量血压的习惯
并不是所有的高血压都会表现出症状,很多人是没有任何感觉的,如果不测量血压,是很难发现血压升高的。
但是,大多数人没有定期测量血压的习惯,甚至在体检时,很多人都不愿去测量血压,这是导致高血压知晓率不足的重要原因,仅有24%的人知晓自身高血压的患病情况。
2、对高血压的危害认知不够
很多人并没意识到高血压对身体的危害有多大。特别是一级高血压,由于血压升高得不多,结果被忽视了。
还有的人抱侥幸心理认为,即使高血压很久了,也没出现什么问题,所以血压不必太在意。
这些认识是导致高血压的治疗率不足的重要原因,在所有高血压患者中,接受药物治疗的比例尚不足20%。
3、害怕药物副作用,不敢用药
这是导致高血压有效控制率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接受降压药治疗的患者中,达标比例仅有32%。
4、降压单纯依靠药物,生活方式上我行我素
高血压的治疗主要依靠改善生活方式和服用降压药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就好比人的两条腿,是缺一不可的。
但是,很多朋友虽然可以正规用药,但在生活方式上却不加控制,这直接导致了血压难以稳定在理想范围之内。
四、应该如何控制高血压,预防脑卒中?
预防脑卒中,规范有效的个人血压管理首要且关键,如何管理?以一图概之:
1、生活方式管理
高血压早期及全程采用治疗性的生活方式管理,即:所有患者都应采用生活方式干预,任何时候对任何高血压患者(包括正常高值者和需要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都是合理、有效的治疗。
积极进行高血压高危因素的筛查及控制:高盐摄入、吸烟、脑卒中家族遗传史,血压控制不良、高脂血症、糖尿病、房颤、颈动脉增厚及斑块,推荐合理生活方式详见下表:
2、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者及早启动抗高血压药物降压治疗。
(1)、危险因素治疗
A、房颤的管理
高血压患者房颤的预防:易发生房颤的高血压患者,建议对原发病积极治疗,以减少房颤的发生。
高血压患者房颤的筛查:推荐高血压患者定期作心电图检查,有心悸等症状者依据程度作动态心电图检查以筛查。
B、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的管理原则
一是积极控制血压,二是抗凝治疗:存在房颤病史者(无论阵发性或持续性),推荐采用下表评分评估脑卒中风险,高风险者(男性≥2分、女性≥3分),如无禁忌,推荐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
C、高血压伴血脂异常的管理
应在生活方式改变的基础上,积极降压治疗以及适度降脂治疗至达标。表:高血压患者简易风险分级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目标值:
对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危”风险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启动药物治疗,必要时采用联合降胆固醇药物治疗。
D、颈动脉增厚和斑块的干预
a、对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或颈动脉斑块患者:若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建议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饮酒等相关危险因素。如果血脂在正常范围以内,不建议使用药物治疗。若近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建议使用药物治疗。其通过降低血液中的 LDL-C 含量可防止新的动脉斑块形成,但不能消除已有的斑块。
b、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或斑块伴狭窄 50%以上者,如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无论血脂是否异常,建议使用药物治疗,使 LDL-C 控制在 1.8mmol/L 以下。
c、颈动脉斑块伴狭窄 50%以下者,如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血脂在正常范围以内,可根据斑块的稳定性和用药的风险效益比个体化考虑是否选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总 结
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首要的致死、致残疾病,而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
但令人感到担心的是,我国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并不理想,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要想达到有效控制,必须从改善生活方式和应用药物治疗两方面入手,都采取正规的处理方式,才能把血压控制在理想范畴,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