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巨头们的“生死局”,谁先爆?美国黑石还是德国德银?

围炉话今朝 2025-01-05 01:38:09

在全球金融的复杂棋局中,一场惊心动魄的危机正在悄然蔓延,各大金融机构如履薄冰,每一步都牵动着世界经济的神经。如今,人们不禁要问:下一个暴雷危机会轮到谁?是美国黑石 还是德国德银?

徘徊在危机边缘的巨头

欧洲作为全球重要的金融板块,其主要金融中心如英国伦敦、德国法兰克福、法国巴黎、瑞士苏黎世、荷兰阿姆斯特丹等,都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目前,已经暴露出危机迹象的至少有三个:英国的养老金基金、瑞士的瑞信以及德国的德意志银行。

德意志银行,作为德国最大的银行,具有 “大而不能倒” 的特质,这既是其地位的象征,也是其沉重的负担。

自 2008 年金融危机后,德银进行了飞速扩张,大规模涉足金融衍生品业务。尽管在 2019 年进行了业务重组,但风险的尾巴却难以斩断,犹如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

金融衍生品业务具有规模大、杠杆高的显著特点。

摩根大通早在 2013 年就指出,德银的衍生品交易规模顶峰时超过 75 万亿美元,几乎是德国 GDP 的 20 倍,而德银宣称实际净敞口只有 410 亿欧元。

然而,这种所谓的 “净敞口” 在市场风云变幻时往往不堪一击。金融衍生品的对冲机制看似完美,实则脆弱,一旦遭遇市场黑天鹅事件,如与破产机构进行的对冲交易,将瞬间失去保护作用,风险敞口会急剧扩大,德银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每次欧洲出现金融动荡,德意志银行都难以置身事外。

去年英国养老金基金危机时,德银就被曝出存在风险;此次瑞信危机,德银股价在法兰克福股市一度暴跌,盘中跌幅超 14%,收盘跌幅达 8.53%,引发了市场对欧洲银行股的广泛担忧。其命运犹如在悬崖边缘徘徊,德国政府竭尽全力守护,而美国方面却似乎不愿轻易放过,德银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万亿巨头的违约隐忧

在美国,黑石集团同样陷入了困境。作为全球知名的资产管理公司和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其业务版图广泛,尤其在房地产领域,特别是商业地产方面投入巨大,同时还涉足多种金融业务,如私募股权基金、房地产机会基金等,是金融市场上的重要参与者。

截至 2022 年第四季度,黑石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 9500 亿美元,然而23年却发生了违约事件。

3 月初,其价值 5.62 亿美元的商业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到期违约,以芬兰企业 Sponda Oyj 的写字楼和商店为担保的这批证券,因欧美加息导致房地产市场下行,无法按时偿付本息,资产也难以变现出售,最终触发违约。

这一违约事件背后,隐藏着更为深层次的问题。随着美联储不断加息,黑石旗下的房地产信托基金遭遇了大规模赎回潮,类似于银行挤兑。

原本稳定的融资渠道因加息而受到冲击,现金存款利率上升,房地产市场下跌,投资者纷纷选择赎回资金,转投短期高收益的美债等产品。

黑石为应对赎回,不得不全球抛售资产,但这进一步暴露了其流动性紧张和风控缺失的致命弱点。

尽管总的赎回规模仅几十亿美元,但黑石的资金链却已濒临断裂,其现金流的脆弱性可见一斑。在全球经济形势未出现重大转机的情况下,世界商业地产短期内难以回暖,黑石后续仍将面临巨大的赎回压力,在 2023 年,它宛如在钢丝上行走,随时可能坠入爆雷的深渊。

从硅谷银行到黑石集团,这些金融机构的困境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国金融周期转换的必然结果。在过去的宽松周期中,低利率促使金融投资公司大量融资,投向长周期回报项目。

然而,美联储加息后,短期资金收益率迅速上升,长期资本收益率下降,资金预期发生逆转,从长期项目流向短期资金,导致长短期美债倒挂。这使得那些依赖短期融资进行长期投资的金融机构,如硅谷银行和黑石集团,面临着严重的流动性危机。

如今,第一公民银行与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就收购硅谷银行展开谈判,即便收购成功,也只是权宜之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除非美联储停止加息并转为降息,否则美国金融机构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将始终高悬。

美国原本企图利用加息这一工具在全球金融市场 “打家劫舍”,如今却陷入了自缚的困境,这正是其当前两难局面的核心所在。

在这场全球金融的博弈中,外界的抗压能力超出了美国的预期,而世界金融格局也在这场危机中悄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未来的走向充满了变数和挑战。

文本来源@刘爷阿旦 的视频内容

5 阅读:1321
评论列表
  • 2025-01-06 05:58

    资本利得像来就是火中取栗,手快有手慢无,顺风局赚的盆满钵满,逆风局对手在你家吃席!很多大佬都在等着吃美国流水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