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武汉大学硕士选调生的随笔引爆网络,文采很好,引经据典的交代了从考选调生到打算辞职的前因后果,读起来发现着实有一番文人的风骨,那么为什么一篇小小的随笔会引起如此大的风波呢?因为她的随笔里不仅有所谓的文笔,更有对选调城市嘉峪关的贬低。不爱这座城市,可以!但请不要伤害别人的家乡可好?嘉峪关可以没有你,大家都好聚好散便好,可是为什么要发那样的随笔?
在她的小作文发布之后,所有媒体没有一个是夸赞她的,而是报道说“选调生不满分配嘉峪关被批,不算冤”。是什么都让媒体看不下去?认为她不冤呢?还不是她吐槽自己去了嘉峪关变成了“野妇”像个“ji女”,在去嘉峪关的火车上的她就像“黑奴”,网络也断断续续,就靠写随笔来打发时间。嘉峪关就像个落后的小县城,嘉峪关的公共交通太差,出行困难,自己在嘉峪关感觉被禁锢,动弹不得,加班很多。果然是省会城市长大的人,选调嘉峪关在她心里颇有怀才不遇和被下放的感觉,本来考选调的目的就是想留兰州,兰州没留成便有了嘉峪关小作文这一出。她书读的的确多,有着文人特有的那股劲,把自己似乎想像成了被贬谪的诗人,想学着诗人们来一曲《定风波》似的千古绝唱,却没想到学成了东施效颦。
她的文章《山花寻海树,不如就春风》,题目有诗意,我以为是她自创,没想到是去西安看了两次演唱会的歌词。是啊,嘉峪关没有演唱会,要看演唱会还得从嘉峪关拉着箱子到西安,真的很“辛苦”!名校学生,研究生学历,一手好牌,却让她打了个稀巴烂,把自己错误的选择归咎于一个城市,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其实,有网友指出,选调生不适应当地提出离职很正常,他们单位就有这种情况,陆陆续续招了三个,都没留住,也没见大家反应很强烈,那大家为什么对这位武大的选调生“念念不忘”呢?是因为她那不加遮拦的胡咧咧。
不管是嘉峪关,还是兰州,出了省大家都是甘肃人。抛开嘉峪关这个地方不说,就说说我小时候在内蒙上学的经历吧,有孩子这样问我“你们甘肃老家是不是特别缺水?”我说“不是,有条洮河”。他又问我“你们甘肃老家是不是特别穷啊?”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怎么说,但这话也触及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如果老家不穷,我父母为什么会来内蒙打工?甘肃的孩子注定是要离开甘肃的,这是甘肃人的必修课。
2016年底去广州,在理发过程中,老板问我哪里人,我说甘肃的,他说对甘肃没印象,我说兰州呢?他还是不知道,难道我们甘肃在外地人眼里就这么不起眼?这次我从一个人的作品上看到这么一句话,他说“如果不是这位武汉大学的选调生,他都不知道嘉峪关这么个地方”,这个事件还起到了反向宣传作用,可见我们甘肃很多地方都不是很出名。那么怎么办呢?甘肃的儿女们,大家的任务来了,让人们知道并了解我们的老家——甘肃,我们应该一起努力建设甘肃,让我们的老家发展起来,而不是通过诋毁他,才让人们知道这么个地方。
要是我是那的我就永远把她拉入黑名单![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