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比美国多11亿人,为何消费能力远不及美国?原因有三点

宇宙天文馆 2024-06-22 13:44:55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22年GDP为121万亿元,约合18万亿美元,人均GDP为8.5万元,约合1.27万美元,人均消费支出2.4万元,约合0.35万美元。

美国2022年GDP为25.74万亿美元,人均GDP是7.8万美元,人均消费支出3万美元,总体消费占GDP比重达到了82.59%。

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美国居民消费都要远高于中国,人均消费支出更是中国的8倍。可中国比美国多11亿人,为何消费远不及美国呢?

收入水平是消费能力的决定因素

决定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是收入水平,我国202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883元,约合5500美元,而美国为18982美元,是中国的3倍以上,可见,两国的居民收入存在不小差距。

美国作为老牌经济强国,占据了产业链的上游,能够享受到高端产业链所带来的红利,而中国目前仍在进行产业升级,中低端产业链仍是广大居民就业的重要方向,利润率的巨大差异,会造成收入水平的差异。

例如,2022年微软的净利润率可以达到36%以上,像微软这样的企业在美国还有很多,它们利用高科技领域的优势,凭借专利技术提高产品售价,处于金字塔的顶端。

在这些企业的带动下,美国的劳动力成本也居高不下,这就使整个社会的收入水平都可以提高。

而对于在我国普遍存在的中低端产业链来说,利润率能够达到10%就已经不错,较低的利润率就意味着较少的收入,人家卖一个产品,赚得钱相当于你卖四个产品,自然会造成收入的差异。

再比如说一些奢侈品,贴上牌子,身价暴涨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中国物美价廉的产品虽然能够在数量上占领市场份额,但难以支撑产业工人的高收入,只有产业链顶端的产品,才能带来暴利。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承接了很多国际上的中低端产业链,来料加工、两头在外等形式普遍存在,带动了我国经济的腾飞,但到现在,这样的模式显然不是我们的发展方向。

“1亿条牛仔裤换一架波音飞机”,曾是中国制造的一个典型特征,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实现产业升级的目的,如果不能占据产业链顶端,高收入就不可能实现。

同时,产业升级还将使人才得到充分利用。一个研究生毕业之后,只能从事一些普通的体力工作,一身所学无处发挥,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在于社会所能提供的高端岗位太少,只有在产业升级之后,才能让这些人才找到充分发挥的舞台。

美国的产业由于需要大量高端人才,所以才会在全世界进行招揽,这样的岗位能够提供极具诱惑力的报酬,在社会上造就一批具有很强消费能力的中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美国之所以竭尽全力遏制我国的高科技产业,原因也在于此。目前,中国物美价廉的产品是美国不可或缺的,可一旦中国完成产业升级,中国的产业链来到金字塔顶端,再想靠“印美元”来获取中国的产品将越来越困难,当两国众多产品拥有了同等地位之后,局面很可能将反转。

所以,产业升级、“中国智造”的最终受益者,一定是中国老百姓。

消费观念存在显著差异

中国是居民储蓄存款最高的国家,中国人从小就被教育,要勤俭持家,不乱花钱,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中国的消费。

对于中国人来说,“居安思危”是习惯性思维,即便手中有钱,也要为可能发生的意外多做准备,毕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万一遇到天灾人祸,存起来的钱就是最大的“安全感”。

同时,中国人对于下一代非常看重,这也让很多人不敢花钱,除了教育费用,孩子将来结婚成家、工作创业都需要钱,父母哪怕自己省吃俭用,也要为孩子积攒一笔费用。

中国人对拥有自己的住房心存执念,一套房子往往会掏空两代人的口袋,长达二、三十年的贷款更让人们无法出去潇洒。

虽然中国有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可一旦得了重病,特别是家里如果有好几个老人,就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因病返贫的现象也存在。

有了这样的种种顾虑,中国人会把收入的相当一部分存起来,日常生活中尽可能抑制冲动消费。

反观美国人,超前消费才是王道,除了在社会中比例较少的中高收入阶层,社会底层不但没有任何储蓄,还会身背不少负债。

即便没有存款,一旦看到心仪的商品,还是会毫不犹豫买买买。信用卡是美国人维持生计不可或缺的工具,美国人均持有信用卡的数量是中国人的8倍。

对于下一代,大多数美国人是不会在经济上予以扶持的,孩子成年之后,一切都要靠自己,父母不会再继续提供金钱,“儿孙自有儿孙福”,自己照顾好自己就可以了。

美国的中低收入阶层中,很多人都没有自己的住房,而是长期租房来住,他们对于房产没有那么多的执念,如果收入达不到,即便买了房子,也付不起要长期缴纳的税款。

同时,美国的福利制度起步较早,1936年就已实施,虽然发展到现在,中间经过了若干次调整,已经没有当年的保障力度大,但至少是可以让人在老了之后维持生活的。

我国虽然在社会保障方面不断努力,但社会逐渐老龄化是客观现实,对保障体系是存在压力的。

指望退休后的养老金,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不足以确保老年生活无忧,前半辈子努力挣钱存起来,为后半辈子养老做准备,是很多中国人的写照。

可见,中国人在生活中所考虑的因素要远远多于美国人,教育、养老、疾病,房子车子、面子里子,所有这一切都极大的压抑了中国人的消费欲望。

生活成本与贫富差距

近几年,国家已经开始对教育、医疗等关系国民生活的领域进行整改,随着房地产行业的整体低迷,房价增速过快的现象也得到充分抑制,但是除此之外,日常生活的成本也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我国近几年的通货膨胀并不严重,但不代表没有,特别是一些生活必需品,一旦涨价,对消费的影响是巨大的。

对于大宗消费品,例如房子、车子、奢侈品,涨价之后大不了不买了,但对于日常生活用品,涨价之后还是要买,只不过消费者会选择“消费降级”。

由于近几年经济增长放缓,中国人的实际收入水平普遍没有提高,甚至还有不少人的收入减少,在消费中的体现就是“货比三家”,选择价格更低的商品,这会使整体消费支出跟不上宏观的经济增速。

而美国依靠“美元霸权”,取得了世界上很多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在国际贸易中可以获得价格低廉的商品。

所以在美国维持正常的基本生活,投入的消费支出并不高,这也就是美国的恩格尔系数始终徘徊在15%的原因。

食品消费支出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例就是恩格尔系数,比例越低,说明居民的富裕程度越高,我国的恩格尔系数大多都在30%左右,是美国的两倍。

而对于一些高端商品,例如奢侈品、名牌化妆品、名表等,美国的价格要比中国低廉很多,这是由于很多此类商品,本就出自欧美国家,市场上的价格自然就会比中国低。

美国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如果赶上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问题不大,但如果出现经济低迷的情况,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由于超前消费,美国人的抗风险能力存在不足,近几年因为疾病的影响,已经导致不少人陷入债务危机,社会上的贫富差距表现明显,一些原本生活质量还不错的人,会因此变得贫困。

特别是中下阶层的人,在低迷的经济环境中,生活会非常困难,而美国社会越来越严重的阶层撕裂,毒品泛滥等问题,更是让这些人的生活雪上加霜。

三年的疾病流行,让许多国家和行业都“露了馅”,美国人严重依赖信贷体系,当失业、破产、经济低迷出现之时,信贷体系反而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即便有社会保障,也完全无法抵御危机的降临。

中国同样遭遇了经济发展放缓的现实,但中国老百姓明显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即便收入有限,凭着强大的储蓄,也可以熬过最困难的时期。

2023年,中国的消费已经回暖,各行各业正在从低谷中逐渐走出来,相信未来可期。

消费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国家也多次出台政策刺激消费,但要让老百姓心无顾虑的痛快花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社会的深层问题,还需要抽丝剥茧的去解决。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追求共同富裕是我们的目标,要让中国人的消费水平达到或超越美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唯有坚定信心,励精图治,才能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