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羲,字昭叔,三国魏国名将曹真之子。曹真去世后,曹羲因为父亲的功绩被封为列侯。魏明帝曹叡去世后,曹羲的兄长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被托孤辅政,两人开始共同执掌魏国的政权。在这期间,曹羲也在军中担任要职。
司马懿在位期间,曾组织朝议,提出改革九品中正制,废除了九品,但保留了中正。这一举措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曹羲对此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样的改革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无论是九品中正制,还是废除九品后的中正制,最终都是取决于人的治理。他的这一观点,反映了他对人治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曹羲在文学方面,曾与当时的一些著名学者如郑冲、荀顗、何晏、孙邕等人合作,共同编著了《论语集解》。这部作品对《论语》进行了深入的解释和注解,为后世的学者研究《论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在法学方面,曹羲与夏侯玄、李胜、丁谧等人就刑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争论。这些讨论不仅展现了曹羲对法律问题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当时魏国学者对法律制度改革的关注和思考。曹羲在这一领域的主要著作是《至公论》,这篇文章集中体现了他的法律思想和观点,对当时的法律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除了《至公论》,曹羲还有一篇名为《述孝诗》的作品传世。
在魏国政治斗争的漩涡中,曹爽利用丁谧的计谋成功地削弱了司马懿的权力,并将自己的兄弟们提升到朝廷的重要职位上。曹羲在这一过程中被迁为中领军,总领六军之要,掌握着军事大权,并且还负责选举事宜,被封为安乡侯。
然而,司马懿在失去实权后,选择了托病辞官,暗中韬光养晦,秘密培养死士,等待时机反击。与此同时,曹爽和他的亲信们却开始恣意妄为,甚至经常一起外出狩猎,这种行为不仅疏于朝政,而且引起了朝野的不满。
曹羲作为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意识到这种行为的危险性,因此屡次劝谏曹爽和他的兄弟们,但遗憾的是,他的忠告并没有被采纳。曹羲的担忧最终成为了现实,司马懿在适当的时机发动了高平陵之变,一举推翻了曹爽的统治,重新掌握了魏国的政权。曹爽曹羲等兄弟最终被司马懿夷三族。